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华

作品数:38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降解
  • 9篇降解菌
  • 6篇蛋白
  • 6篇废水
  • 5篇种子
  • 5篇微生物
  • 5篇污染
  • 5篇苯胺降解
  • 5篇苯胺降解菌
  • 4篇云杉
  • 4篇生物强化
  • 4篇种子萌芽
  • 4篇污染事故
  • 4篇灭菌
  • 4篇环境保护
  • 4篇环境保护技术
  • 4篇基因
  • 4篇苯胺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成...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水电水利规划...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作者

  • 38篇刘庆华
  • 21篇李旭东
  • 12篇谭周亮
  • 10篇尹春英
  • 6篇庞学勇
  • 6篇周后珍
  • 4篇郝纯
  • 4篇杨俊仕
  • 3篇肖波
  • 3篇王金玉
  • 3篇刘冰霜
  • 2篇武洪杰
  • 2篇冯栩
  • 2篇曾抗美
  • 1篇谢翼飞
  • 1篇杨晓红
  • 1篇李久安
  • 1篇薛联芳
  • 1篇肖群英
  • 1篇罗丽卉

传媒

  • 8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硫铁生成菌的选育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为开发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采用亨盖特(Hungate)厌氧技术分离出一株产生物硫铁复合材料的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命名为SRB2,并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理特性、培养工艺和废水处理研究.菌体杆状稍有弯曲,革兰氏阴性菌,最佳碳源为乳酸钠.pH范围5.0~9.0,最适pH 7.0,最适温度为35℃,培养3 d生物硫铁量和硫化物含量能达最大值,分别为2.85 g L-1、358.048 mg L-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乳酸钠9.0 g L-1+组合氮源1.5 g L-1+硫酸亚铁10.0 g L-1时生物硫铁产量最高.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desulfuricans strain 734同源性为99%.采用生物硫铁处理重金属Cu2+、Pb2+、Cd2+废水,结果表明生物硫铁能快速处理含Cu2+、Pb2+、Cd2+废水,2 min去除率达99.8%以上.因此,生物硫铁在各类重金属废水处理与重金属废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罗丽卉谢翼飞刘庆华谭周亮李旭东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重金属废水处理
植物硒生物强化及微生物在其中的应用潜力被引量:3
2023年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其含量对人体“有益”和“有害”之间的界限非常窄,通过植物进行生物强化是人体补充硒的安全有效途径。该文综述了植物对硒吸收、转运、代谢的过程。植物主要从土壤中吸收硒酸盐、亚硒酸盐、有机硒,根系对于不同形态的硒有不同的吸收机制。吸收过程由不同的转运蛋白参与,吸收后的硒主要以硒酸根离子的形态在植物体内转运,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向地上部分运输,并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代谢。最终,根系吸收的硒一部分以有机硒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另一部分以硒化物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该文重点关注不同类型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硒生物强化的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根际促生细菌对植物的硒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1)植物对硒的吸收过程及其基因调控;2)微生物对植物硒生物强化的影响机制及应用潜力。
李柳刘庆华尹春英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转运生物强化
一株隔孢伏革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隔孢伏革菌及其应用。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株隔孢伏革菌(Peniophora crassitunicata)HUA,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
庞学勇陈俊文刘庆华
一株苯胺降解菌的筛选及处理突发污染的效果被引量:3
2009年
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快速、高效降解苯胺的菌株AN-P1,鉴定为Rhodococcus sp..相关酶活性的测定表明,苯胺通过间位途径降解.菌株AN-P1利用苯胺生长的最适温度30℃,最适pH值为6.0,最适生长浓度为2000mg/L,最佳接种量为0.30‰.将AN-P1作为功能菌株对常规活性污泥系统强化后应急处理,16SrRNA基因V3区片段PCR-DGGE图谱显示,AN-P1能有效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免受苯胺毒害;处理含500,1000,2000mg/L苯胺的模拟废水分别需10,20,32h就能使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用AN-P1结合常规SBR工艺应急处理苯胺废液,经过36h降解能达标排放.
武洪杰谭周亮刘庆华李旭东
关键词:苯胺降解菌RHODOCOCCUS苯胺废水突发污染事故
长链非编码RNA lncX68在脑胶质瘤肿瘤干细胞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GSC)是存在于脑胶质瘤中的一类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研究发现,GSC与肿瘤起始和抗治疗有密切关系,因此,对GSC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设计新的治疗胶质瘤的策略。作为一类长度大...
刘庆华
关键词:脑胶质瘤病理机制长链非编码RNA基因调控
一种抽纸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纸盒,它包括上盒体、支撑平台和抽纸,抽纸放置在支撑平台的对应区域,上盒体的上盖板压住抽纸,然后上盒体盖套在支撑平台上;所述的上盒体底部开口形成容纳空间,上盒体的上盖板开设有抽纸口,上盒体的四个边角区...
刘庆华李旭东
文献传递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2024年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是川西干旱河谷地区的维持生态平衡的主力植物物种之一。了解岷江柏生存现状并制定相应保护策略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的方法,总结岷江柏的生存状态、潜在的致危因素及其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文献分析表明:(1)岷江柏的生存面临诸多干扰因素,其中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生态污染、非法砍伐等。此外,种子繁育特性、气候变化、栖息地恶化及遗传变异等因素,也是岷江柏面临的主要威胁。(2)岷江柏的保护措施不足,应采取以就地保护为主,适度进行迁地保护,并辅以生态修复以改良栖息地环境的保护策略。(3)扩建岷江柏保护区、人工移栽、采种育苗结合入库保存等方式,均能有效保护岷江柏种群资源。(4)另外,还应研发岷江柏木人工繁育技术,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对民众的科普力度。本文可为岷江柏及该区域其他珍稀植物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杜文志常訸刘庆华尹春英尹春英
关键词:致危因素
云杉碳氮化学计量比对土壤水分和氮有效性的响应被引量:4
2020年
以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优势种——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和氮添加下云杉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变化及其响应过程。采用两因素(水分×氮素)随机区组实验,设置5个土壤水分梯度和3个氮添加浓度,其中土壤水分梯度分别是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W1)、50%(W2)、60%(W3)、80%(W4)和100%(W5),氮添加浓度分别为0(N0)、20(N1)、40(N2)gNm-2 a-1。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和氮添加显著影响了云杉碳氮化学计量比(P<0.05),具体为:云杉植株和器官碳氮比在N0W4处理下最大值,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而减小,随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根和叶的碳含量显著升高(P<0.05),茎和叶的碳含量随着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显著提高了根和茎的氮含量(P<0.05),各器官的氮含量随着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水分和氮添加浓度处理下表现为碳含量:叶>茎>根,氮含量:叶>根>茎。(3)云杉净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随氮添加浓度增加而增加,在N2W4达到最大。(4)根对NH+4和NO-3的净吸收速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而减小,随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此外,根对NH+4的净吸收速率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和氮添加影响了云杉的碳同化和氮吸收过程,改变植物的碳、氮分配策略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导致碳氮比的变化。
谢路路胡雪凤刘庆华王丽霞尹春英
关键词:土壤水分
一种云杉种子表面灭菌方法及灭菌用培养皿
本发明属于种子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杉种子的表面灭菌技术。具体技术方案为:使用20%~30%,w/v,的H<Sub>2</Sub>O<Sub>2</Sub>溶液浸泡种子5~30min。使用特定培养皿进行灭菌操作,所述培...
尹春英唐小乐刘庆华
文献传递
一株高浓度苯胺、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被引量:10
2010年
从某生活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够以苯胺或苯酚为唯一碳源、能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菌株ANP.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Delftia sp.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菌株利用苯胺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6.0,最适降解浓度为2000mgL-1;利用苯酚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5℃和8.0,最适降解浓度为1500mgL-1.苯胺、苯酚混合培养时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过程要滞后于对苯胺的降解过程,但经过42h均能彻底降解.研究了ANP降解苯胺和苯酚的开环途径,苯胺芳环通过间位途径裂解,苯酚芳环则是通过邻位途径裂解.
武洪杰谭周亮刘庆华李旭东
关键词:苯胺苯酚降解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