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慢性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衰竭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肝细胞
  • 3篇暴发性肝衰
  • 3篇暴发性肝衰竭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抗原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细胞凋亡
  • 2篇肝炎患者
  • 2篇FAS抗原
  • 2篇病毒

机构

  • 7篇鞍山曙光医院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德刚
  • 3篇窦晓光
  • 3篇冯国和
  • 3篇王玉梅
  • 2篇宋春玲
  • 2篇张艳红
  • 2篇于福军
  • 2篇孙国君
  • 2篇贺志华
  • 1篇朱斓博
  • 1篇朱艳
  • 1篇孙寿兵

传媒

  • 3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暴发性肝衰竭中Fas及caspase-3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在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Fas及caspase-3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制备FHF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Fas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3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组织肝细胞凋亡;在用药后2、4、8和12h动态观察Fas、caspase-3表达及肝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在FHF模型小鼠中,用药后8h可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12h仍存在肝细胞凋亡。用药后2h开始Fas有少量表达,至8h和12h表达均很多,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与2h组比较P<0.01,与4h组比较P<0.05。用药后2h caspase-3少量表达,8h达最高峰,12h较8h减少,8h与2h比较,P<0.01,与4h和12h比较P<0.05。Fas和caspase-3表达相一致。结论在FHF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与Fas及caspase-3的表达增加有关,且Fas介导肝细胞凋亡的过程与caspase-3的激活有关。
王玉梅冯国和刘德刚窦晓光
关键词: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FAS抗原CASPASE-3
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形态学及其调控机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在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Fas和Bcl-2对肝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应用制备FHF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Fas 及Bcl-2表达,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iNOS mRNA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在用药后动态观察Fas及Bcl-2表达、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iNOS mRN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对模型鼠给予iNOS的抑制剂L-NMMA,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在FHF模型小鼠中,用药后2 h开始血清NO水平及iNOs mRNA的表达即升高,于4 h达高峰;用药后2 h 开始Fas有少量表达,至8 h和12 h表达均明显增多,与 2 h组比较差异显著(100% vs 20%,P<0.01),与4 h组比较差异也比较显著(100% vs 40%,P<0.05).模型组2 h Bcl-2有较多表达,4 h表达最多,4 h与2 h比较差异显著 (90% vs 60%,P<0.05),与8,12h比较差异非常显著(90% vs 20%,均P<0.01).8 h可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与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给予iNOS的抑制剂L-NMMA 后血清NO水平及iNOs mRNA的表达均为正常水平, Fas及Bcl-2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阻断后8 h亦可见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阻断NO可使病变较模型组更为严重.结论:在FHF中,Fas及Bcl-2的表达均增加,Fas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相一致,而Bcl-2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呈负相关.单纯应用NO拮抗剂对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无保护作用.
王玉梅冯国和窦晓光刘德刚
关键词:一氧化氮FAS抗原BCL-2暴发性肝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多重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与诊治策略
2014年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本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与单纯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行分析,并对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的诊治进行探索。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186例乙肝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组男152例,女34例,309例单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男197例,女112例,均来源于我院1990—2012年收治的患者,
刘德刚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疾病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给予干扰素联合拉米夫进行治疗,乙组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丙组给予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乙、丙三组中,甲组治疗效果最好,其中HBV-DNA阴转率为86.8%,HBeAg转阴率为73.6%,丙组治疗效果次之,其中HBV-DNA阴转率为84.8%,HBeAg转阴率为73.9%;乙组HBV-DNA阴转率为82.5%,HBeAg转阴率为68.3%,三组间在HBV-DNA阴转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乙组在HBeAg转阴率与甲组、丙组对比上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疗效明确,其中采取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最佳,安全性最高,该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症状,提升转阴率有着明显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刘德刚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与HBV DNA前C区变异关系的研究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IFN)治疗前后HBV DNA前C区1896位变异,探讨其与IFN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C区1896位变异,观察IFN治疗前后变异株的变化及IFN疗效。结果: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前变异株检出率为19%,IFN治疗后未检出新出现的变异株;变异株、野毒株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与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P<0.001),变异株、野毒株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IFN治疗无诱导前C区1896位变异的作用;干扰素治疗变异株病毒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有效,其近期疗效与野毒株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基本相同。
孙国君张艳红宋春玲于福军贺志华刘德刚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分析
2009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开始、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结果: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CR-S)和完全应答伴反跳组(CR-R)治疗前血清HA、LN、PⅢP和C-IV水平均低于无应答组(NR),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CR-S组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CR-R组和NR组血清4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下降,甚至升高。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完全应答时,随着肝内炎症的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干扰素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改善作用。
孙国君孙寿兵张艳红宋春玲刘德刚于福军贺志华朱艳朱斓博
关键词:干扰素Α-2B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
Bcl-2蛋白及caspase-3基因表达与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研究Bcl-2蛋白与caspase-3基因表达在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FHF)中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制备FHF小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内caspase-3基因表达;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用药后2 h Bcl-2有较多表达,4 h表达最多,以后逐渐减少,4 h与2 h比较差别显著(P<0.05),与8 h、12 h比较差别十分显著(P<0.01)。模型组用药后2 h caspase-3开始少量表达,8 h达最高峰,并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改变,12 h表达下降,且同时存在肝细胞凋亡和坏死。。Bcl-2与caspase-3表达及肝细胞凋亡均呈负相关。结论:在FHF中,肝细胞凋亡与caspase-3的激活有关;Bcl-2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王玉梅冯国和刘德刚窦晓光
关键词:肝细胞凋亡BCL-2蛋白CASPASE-3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