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更盛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翼管
  • 2篇翼管神经
  • 2篇翼管神经切断...
  • 2篇神经切断
  • 2篇神经切断术
  • 2篇切断术
  • 2篇鼻炎
  • 2篇变应性
  • 2篇变应性鼻炎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活性
  • 1篇血管活性肠肽
  • 1篇远期
  • 1篇远期临床
  • 1篇远期临床疗效
  • 1篇神经支
  • 1篇神经支配
  • 1篇嗜酸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刘更盛
  • 3篇谭国林
  • 1篇王建均
  • 1篇徐慧芳
  • 1篇陈玉
  • 1篇王天生
  • 1篇陈江波
  • 1篇李维
  • 1篇马艳红
  • 1篇初令

传媒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2010全国...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几种抗组胺药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几种抗组胺药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52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参加了6种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Ⅲ期临床试验,本文只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刘更盛谭国林
改良经口径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良经口径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点。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期间拟接手术治疗的5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施以常规的和改良的经口径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其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种术式疗效无差异,有效率均为100%。常规手术组(26例)术中术后出血5例,术后鼻咽部不适6例;改良手术组(32例)术后腺样体残留7例,无其他并发症。相同并发症组间比较,其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经口径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具有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倾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刘更盛徐慧芳谭国林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切除术鼻内镜术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分子机制初探
第一部分、   目的:观察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9例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以“兰州标准”和“过敏性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表(RQLQ)”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远期...
刘更盛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翼管神经切断术嗜酸性粒细胞白介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
文献传递
ERK1/2磷酸化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磷酸化的ERK1/2在鼻息肉组织和正常中鼻甲黏膜的表达及定位。进一步用免疫印迹对磷酸化ERK1/2在鼻息肉组织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发现,磷酸化ERK1/2在鼻息肉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主要定位于增生的上皮细胞、炎症细胞、腺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且以胞核阳性为主。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鼻息肉中磷酸化ERK1/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中鼻甲黏膜,为其4.2倍。结论:研究提示磷酸化ERK1/2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王天生初令陈江波陈玉刘更盛
关键词:鼻息肉信号通路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临床疗效被引量:47
2011年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一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被分为3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A组,7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和(或)鼻中隔矫正术(B组,39例)和保守治疗(C组,81例,对照组)。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鼻炎相关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对145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分析,经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组(A组)RQLQ平均(面±s,以下同)得分和VAS评分在术后6个月(0.84-4-0.41、2.55±1.57)、1年(0.91±0.43、2.63±1.71)、3年(1.03±0.46、2.81±1.75)都显著低于术前(2.25±0.49、7.34±1.11),F值分别为115.45、133.09,P值均〈0.001,且分别低于B、C组治疗后6个月、1年、3年的RQLQ平均得分和VAS评分(P值均〈0.001)。患者对治疗后3.0~5.5年总体主观评估结果显示,A组显著改善率、改善率、无改善率分别为65.5%(38例)、24.1%(14例)、10.4%(6例),总体有效性显著高于B组(U=237.0,P〈0.001)和C组(U=246.0,P〈0.001)。没有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是一种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手段。
谭国林马艳红刘更盛王建均李维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去神经支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