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月合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宫颈
  • 3篇子宫
  • 3篇宫颈癌
  • 2篇异位症
  • 2篇术后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异位
  • 2篇子宫内膜异位...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卵巢
  • 2篇内膜
  • 2篇内膜异位症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宫腔
  • 2篇宫腔镜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电切术后

机构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汉中3201...

作者

  • 12篇刘月合
  • 5篇王春佟
  • 3篇周娟
  • 2篇王君
  • 2篇赵芳玲
  • 1篇王君
  • 1篇张丽
  • 1篇李彩霞
  • 1篇张淑静
  • 1篇尹伟
  • 1篇张丽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5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发生的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调查与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发生的因素,为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2月到2018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1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情况并进行多因素调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调查12个月,术后再粘连发生18例,发生率为16.1%。在112例患者中,不同病情、人流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性生活年龄、产次患者的术后再粘连率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病情、人流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性生活年龄为影响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比较常见,其病情、人流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性生活年龄为影响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术后提高女性的生活习惯和避孕意识,是防范宫腔粘再连的根本措施。
袁小丽刘月合王春佟张丽霍安妮
关键词:宫腔粘连再粘连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GnRH-α 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腹腔镜手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的EM S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GnRH-α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GnRH-α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50/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41/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2、P、T、sICAM-1、MMP-9、IL-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1.54%)与对照组(1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α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治疗腹腔镜手术后EMS患者,可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霍安妮王春佟刘月合
应用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治疗阻断血清HBV DNA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比较应用替比夫定(LdT)和替诺福韦(TDF)治疗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高载量孕妇,阻断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科诊治的血清HBV DNA高载量(>1×10^6 IU/mL)孕妇8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孕28周时接受LdT治疗(n=43)或TDF治疗(n=42)至分娩结束。新生儿出生时规范接受乙肝疫苗和人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接种,新生儿或婴儿血清HBV DNA>5×10^2 copies/mL或HBsAg阳性,视为HBV感染。结果在分娩结束时,LdT治疗组妇女血清HBV DNA和HBeAg水平分别为(2.9±0.6)lg IU/mL和(939.5±286.6)S/CO,与TDF治疗组的[(3.1±0.7)lg IU/mL和(940.7±285.6)S/CO,P>0.05]比,无显著差异,两组血清HBsAg、ALT和AST水平均无显著变化;LdT治疗组妇女所生新生儿出生胎龄为(39.4±1.2)w,身长为(50.9±2.8)cm,头围为(33.8±1.3)cm,体质量为(3087.9±471.5)g,Apgar评分为(9.5±0.4)分,与TDF治疗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6±1.1)w、(51.2±3.1)cm、(33.9±1.5)cm、(3112.9±464.9)g和(9.6±0.6)分,P>0.05];随访婴儿至12个月,两组分别有1例(2.3%对2.4%)幼儿发生HBV感染。结论应用LdT或TDF治疗孕晚期血清高HBV DNA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均可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开展大规模研究。
周娟刘月合王春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替诺福韦母婴传播
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收治的96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宫腹腔镜的引导下实施常规手术疗法,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治疗。对比2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45/48),显著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79,P<0.05)。结论应用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可对腹腔及宫腔内的伴随病变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具有可视、创伤性小、操作方便以及输卵管再通率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周娟尹伟刘月合
关键词: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反加替勃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反加替勃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入院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醋酸亮丙瑞林组患者给予醋酸亮丙瑞林,联合组患者则加用替勃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骨密度、总体治疗效果与Kupperman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周FSH(3.04±0.53)、LH(4.41±0.73)与E2水平(31.45±6.33)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醋酸亮丙瑞林组(2.38±0.40,3.45±0.70,25.78±5.19),BGP(16.60±4.17)与CA125水平(13.27±4.04)均显著性低于醋酸亮丙瑞林组(24.17±5.89,18.77±4.60);治疗后24周(1.072±0.068)、停药后6个月(1.085±0.060)与12个月腰椎BMD水平(1.082±0.061)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醋酸亮丙瑞林组(1.035±0.062,1.050±0.051,1.054±0.050);总有效率(87.5%)显著性高于醋酸亮丙瑞林组(70%);治疗后潮热、出汗值(5.90±0.76)、外阴阴道不适值(1.90±0.55)、关节疼分值(0.60±0.18)与Kupperman评分(7.94±1.80)组间比较均低于醋酸亮丙瑞林组(7.12±0.88,3.33±1.08,1.05±0.42,10.77±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反加替勃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安全性,具有借鉴意义。
陈蓉王君刘月合
关键词:醋酸亮丙瑞林替勃龙子宫内膜异位症
365例宫颈癌相关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65例,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ⅡA期(巨块型)和宫颈癌ⅡB早期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均采用经股动脉新辅助化疗,宫颈癌ⅡA期以下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收治的365例患者中有151例采用经股动脉新辅助化疗,该部分患者中有手术机会的有95例,占62.91%;卵巢移位者31例,占手术患者的14.83%。结论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应个体化。
王君刘月合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卵巢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王春佟刘月合赵芳玲
关键词: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阿司匹林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因子诱导剂对宫颈癌HeLa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P)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因子诱导剂(TIC10)对宫颈癌HeLa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A组、对照B组和实验组。空白组给予含0.1 mmol·L^-1 0.9%NaCl的DMEM培养基;对照A组给予含0.1 mmol·L^-1阿司匹林的DMEM培养基;对照B组给予含0.1 mmol·L^-1 TIC10的DMEM培养基;实验组给予含0.1 mmol·L^-1阿司匹林联合0.1 mmol·L^-1 TIC10的DMEM培养基。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72 h后,实验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增殖率(光密度值)分别为(0.49±0.10),(0.63±0.10),(0.62±0.10)和(0.92±0.1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11±4.22)%,(18.84±2.16)%,(19.90±3.00)%,和(5.84±1.11)%,细胞迁移率分别为(12.01±2.06)%,(25.50±4.10)%,(24.01±3.92)%和(41.21±3.02)%,Bcl-2分别为(0.20±0.09),(0.70±0.10),(0.69±0.11)和(0.79±0.10),Bax分别为(1.09±0.11),(0.89±0.11),(0.91±0.11)和(0.61±0.11),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A组和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SP联合TIC10能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促进凋亡的能力明显加强,可能与调控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
霍安妮王春佟刘月合
关键词:阿司匹林宫颈癌HELA细胞
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06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其中仅行宫颈癌根治术55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51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辅以放化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复发率,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15.7%(8/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2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7.5%(14/51)比30.9%(17/55)]、术中出血量[(326.1±59.1)ml比(316.1±51.2)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9%(29/51)比58.2%(32/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6%(9/5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同时术后辅以放化疗,可降低其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同时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数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王春佟刘月合李彩霞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200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简称AUB)中的准确性。方法:对应用宫腔镜检查的200例AU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宫腔镜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4%。结论:宫腔镜检查操作简便、安全、准确、痛苦小,已成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
王春佟刘月合王君张丽
关键词: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病理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