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漓波

作品数:43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肿瘤
  • 17篇细胞
  • 14篇膀胱
  • 11篇肾肿瘤
  • 9篇肾癌
  • 9篇膀胱癌
  • 7篇前列腺
  • 7篇免疫
  • 7篇癌细胞
  • 7篇膀胱肿瘤
  • 6篇组织化学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基因
  • 5篇前列腺癌
  • 5篇微卫星不稳
  • 5篇微卫星不稳定
  • 5篇微卫星不稳定...
  • 5篇细胞癌
  • 5篇腺癌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第一...
  • 13篇北京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作者

  • 43篇刘漓波
  • 22篇俞莉章
  • 14篇丁义
  • 14篇郭应禄
  • 7篇何群
  • 6篇唐东起
  • 6篇那彦群
  • 5篇丁义
  • 5篇周利群
  • 5篇沈棋
  • 4篇金杰
  • 4篇钟华
  • 4篇潘柏年
  • 4篇王静华
  • 4篇顾方六
  • 3篇薛兆英
  • 3篇胡帅
  • 3篇李宏军
  • 3篇邢念增
  • 3篇李峻

传媒

  • 11篇中华泌尿外科...
  • 7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癌症
  • 2篇中华医学科研...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人惰性前列腺癌临床筛选标准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依据临床病理资料对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5种术前判断惰性前列腺癌的筛选标准进行探讨,以探索这些标准对国人惰性前列腺癌筛查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314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手术病理资料。以手术病理Gleason评分≤6、分期T2、癌灶总体积≤0.5 m L作为惰性前列腺癌的病理标准,对比国际上研究较多的5种判断惰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标准,分别为Epstein标准(EC)、Sloan-Kettering纪念肿瘤中心标准(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国际前列腺癌研究-主动监测标准(Prostate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Active Surveillance,PRIAS)、UCSF标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UCSF)和UM标准(University of Miami,UM),对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urve,AU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方法预测惰性前列腺癌的效能差异。结果:临床病理资料中,共有49例(16%)病例符合5种标准中的任意一种筛选标准,不考虑重复计算,其中符合Epstein标准者24例、符合MSKCC者33例、符合PRIAS者28例、符合UCSF者34例、符合UM标准者22例,仅8例(3%)符合全部标准。手术病理中,共24例(8%)符合惰性前列腺癌的病理标准。通过比较临床病理与手术病理资料,UCSF、MSKCC两标准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均有良好的表现,AUC也大于其他3种标准,统计效能较高;Epstein、PRIAS两标准的阳性预测值较高,敏感性、特异性略低,统计效能中等;UM标准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AUC都较低,统计效能显著低于其他4种标准;符合全部5种筛选标准不能提高统计效能。结论:UCSF标准筛选惰性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高于其他标准,但其准确性仍较低,符合全部5种筛选标准并不能提高预测效能,此结果与国外大样本结�
范宇刘茁张莲李德润何群杨新宇沈棋胡帅刘漓波山刚志李淑清孟一森王宇虞巍张骞何志嵩周利群金杰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活组织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
抗膀胱癌免疫毒素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免疫毒素 (IT)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项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膀胱癌标本进行免疫毒素结合活性研究 ,分析了结合活性与分级、分期的关系。并用免疫毒素灌注膀胱 30例 ,预防膀胱癌复发 ,结合以前灌注免疫毒素、卡介苗、丝裂霉素 C的随访资料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免疫毒素的结合活性 ,G1与G3 间有显著性差异 ,随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P <0 0 5 ) ,G1与G2 、G2 与G3 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随分级增高有增强趋势 ,结合活性与分期无明显关系 (P >0 0 5 )。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 3组中 ,1年内、2年内复发率相似无明显差异 (P >0 0 5 )。IT组副作用明显低于BCG组和MMC组 (P <0 0 1) ,而BCG组和MMC组间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免疫毒素的结合活性G1与G3级肿瘤间有显著性差异 ,呈正相关 ,而与分期无关 ,这提示免疫毒素可能对恶性程度高的肿瘤预防效果好。免疫毒素的近期疗效与BCG和MMC相似 ,副作用明显小于后两者。
佟明俞莉章丁义刘漓波潘柏年那彦群
关键词:抗膀胱癌免疫毒素腔内灌注膀胱癌术后复发免疫组织化学
VEGF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三种人膀胱癌细胞系 (BIU 87,T2 4,EJ)和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 ,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三种人膀胱癌细胞系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三种膀胱癌细胞系均有VEGFmNRA的表达 ,正常膀胱组织无表达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 ,VEGF蛋白表达于三种细胞系 ,而以EJ和T2 4表达较强 ,BIU 87表达较弱。 结论 VEGF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它可以刺激膀胱肿瘤的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的生长。
王嵩薛兆英张智清俞莉章刘漓波姚立红陈爱君
关键词:膀胱肿瘤血管内皮VEGF
大豆提取物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大豆提取物染料木黄酮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前列腺癌的多个细胞系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是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亦可能是影响了雄激素作用,或抑制了5α-还原酶,现研究集中于动物模型实验以进一步证实其对前列腺癌的作用。
王晓俞莉章薛兆英蔡碧娟丁义刘漓波
关键词:前列腺癌染料木黄酮细胞周期大豆提取物病因
尿路上皮癌变异型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变异型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1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标本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单纯尿路上皮癌262例,B组为尿路上皮癌伴鳞样和/或腺样分化103例,C组为尿路上皮癌伴非鳞样和/或腺样变异型53例.运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3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本组418例中,156例病理诊断有组织学变异型,其中108例伴1种变异型,48例伴多种变异型.单一变异型包括:鳞状分化48例(11.5%),腺样分化40例(9.6%),肉瘤样分化13例(3.1%),微囊变异型3例(0.7%),淋巴上皮样瘤样癌2例(0.5%)和透明细胞变异型2例(0.5%).B组和C组较A组更易具有高分期肿瘤[T4期肿瘤分别为29例(28.2%)、14例(26.4%)、24例(9.2%)]、淋巴结转移[分别为35例(34.0%)、13例(24.5%)、31例(11.8%)]和脉管浸润[分别为45例(43.7%)、22例(41.5%)、49例(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组和C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A组(P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组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风险比2.49,95% CI:1.32 ~4.67,P<0.01)和总生存率(风险比2.21,95% CI:1.31 ~3.73,P<0.01)相关.结论 尿路上皮癌伴变异型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伴尿路上皮癌变异型患者预后较差.
葛鹏王子成李森喻希何群刘漓波苏晋伟林健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病理预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变异型
T2N0M0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单中心235例患者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235例T2N0M0 UTUC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3(3~142)个月。入组患者中男性95例(40.4%),女性140例(59.6%);患者平均年龄(66.73±10.49)岁,末次随访时共有74例(31.5%)患者因肿瘤死亡,96例(40.9%)患者出现膀胱复发,中位死亡时间及复发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9.5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5.9%;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0.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55岁(HR=3.138,95%CI:1.348~7.306,P=0.008)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HR=3.320,95%CI:1.882~5.857,P<0.001)是T2N0M0 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HR=1.757,95%CI:1.159~2.664,P=0.008)和肿瘤低分级(HR=1.760,95%CI:1.151~2.692,P=0.009)是T2N0M0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T2N0M0 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预后较好,肿瘤复发率同非浸润性UTUC相当,但复发较早。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年龄大于55岁是T2N0M0 UTUC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和肿瘤低分级是T2N0M0 UTUC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
关豹曹振朋彭鼎李一帆詹永豪刘漓波何世明熊耕砚李学松周利群
关键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
膀胱移行细胞癌微卫星不稳定性表达及机理探讨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用PCR方法分析 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尿沉渣标本中微卫星不稳定性表达 ;用RT PCR方法监测 5种人类错配修复基因在膀胱癌细胞系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 ;用PCR方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BIU 87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启动子区域出现异常甲基化。 结果  35例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 ,有 31例(88 6 % )可检出微卫星不稳定性表现 ;5种人的错配修复基因在BIU 87膀胱癌细胞系中有hMLH1和hMSH2表达缺失 ,而在正常近曲小管细胞系中都有表达 ;BIU 87细胞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启动子区域出现异常甲基化 ,应用去甲基化剂处理后可检测到hMLH1的启动子区域的表达 ,再次去除去甲基化剂后又不能检测hMLH1的启动子区域。 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有关。甲基化对膀胱癌细胞系BIU 87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俞莉章唐东起丁义刘漓波郭应禄
关键词:基因表达甲基化膀胱移行细胞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肾细胞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1999年
为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建立了以PCR 为基础的微卫星分析方法,选择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的15 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34 例新鲜肿瘤标本。34 例中有15 例(44-1 % )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并多见于晚期肿瘤(Ⅲ- Ⅳ期)。结果提示微卫星不稳定性较广泛地存在于肾细胞癌中,可能与肿瘤发展有关。
唐东起俞莉章丁义刘漓波郭应禄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性肾细胞癌肿瘤发展病理学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RNA的表达
2002年
马乐潘柏年李鸣丁义刘漓波辛殿旗张志文
关键词:前列腺癌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RNA聚合酶链反应RT-PCR
Fas配体在泌尿生殖肿瘤细胞系及肾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明确Fas配体在泌尿生殖肿瘤细胞系及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反转录PCR(RT PCR)法检测膀胱癌 (T2 4 、BIU 87、EJ)、肾癌 (GRC 1、RCC 949)、前列腺癌 (PC 3M)及 10例肾癌组织中Fas配体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系中Fas配体表达于BIU 87、RCC 949和GRC 1细胞 ,而以BIU 87和RCC 949细胞系表达较强 ,在T2 4 、EJ和PC 3M细胞系中未检测到Fas配体的表达 ;在 6种泌尿生殖肿瘤细胞系中用RT PCR方法证明Fas配体mR NA表达于 4种肿瘤细胞系 (GRC 1、RCC 949、BIU 87、PC 3M) ,而EJ与T2 4 未检测到Fas配体mRNA的表达 ;RT PCR检测 10例肾癌组织中有 8例存在FasLmRNA的表达。
李宏军俞莉章郭应禄丁义刘漓波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肿瘤肾细胞癌FAS配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