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璠
- 作品数:60 被引量:501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心医学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2017年5—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性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双心医学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希望水平量表评分,评估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心功能情况[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统计2组患者出院6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出院6个月采取的积极行动评分、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出院3个月(P均<0.05);对照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各项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6MWT明显高于出院时及对照组(P均<0.05),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出院时及对照组(P<0.05),2组出院6个月LVEF与出院时比较及2组间出院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低血糖和急性心力衰竭事件发生,2组6个月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心医学模式下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及时调整慢性心力衰竭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促使患者采取积极健康行为,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 冯红云刘璠赵媛媛张哲李敏杨爱格甄宇治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心功能
- 综合护理干预对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血糖水平、SCL-90评分、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SCL-90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遵医行为和病人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缓解负性情绪,加强病人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 张趁儒袁国军刘璠牛素英卢艳娥周慧敏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心理干预遵医行为
- 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微区血液灌流量与HbA1c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胰腺不同部位血液灌流量的变化及其与HbA1c关系的研究较少。本实验旨在通过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图像仪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胰头及胰体...
- 周慧敏刘璠李鸿燕杨爱格
- 关键词:灌流量HBA1CHBALC胰体尾
- α-硫辛酸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对不同程度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及VEGF的影响。方法 186例T2DM患者根据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尿白蛋白微量组(NA组)、尿白蛋白大量组(MA组),NA组和MA组又分为ALA治疗组(NAⅠ组,MAⅠ组)及常规治疗组(NAⅡ组,MAⅡ组)。另选正常对照者(NC组)60名。比较各组ALA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尿PCX及血VEGF。结果 NAⅠ组ALA治疗后PCX[(17.65±3.05)vs(7.28±2.93)μg/L,P<0.01],VEGF[(453.94±36.17)vs(356.39±47.08)ng/L,P<0.01]下降,MAⅠ组ALA治疗后PCX[(26.95±5.41)vs(11.99±2.22)μg/L,P<0.01],VEGF[(550.65±46.76)vs(397.69±44.74)ng/L,P<0.01)]下降。结论 ALA可通过抗氧化应激(OS)保护肾小球足细胞。
- 董闪闪张洁刘璠贾新菊秘玉静周慧敏
- 关键词:Α-硫辛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罗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降糖外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新诊断的糖调节受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生活方式组(n=40)和罗格列酮组(n=40)。生活方式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罗格列酮组给予生活方式联合干预罗格列酮4 mg/d口服,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水平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HbA1c、hs-CRP、TNF-α、IL-6、脂联素、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生活方式组TNF-α、IL-6、脂联素无显著变化(P均>0.05);3个月时2组HbA1c、hs-CRP、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罗格列酮组TNF-α、IL-6显著下降(P均<0.05),6个月时罗格列酮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罗格列酮组HbA1c、红细胞刚性指数、hs-CRP、TNF-α、IL-6均显著低于生活方式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生活方式组(P<0.01);6个月时罗格列酮组hs-CRP、TNF-α、IL-6、红细胞刚性指数与同组3个月时比较显著降低(P均<0.05),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832,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糖调节受损,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以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胰岛功能,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刘璠冯红云杨爱格王丽娜周慧敏尹婉宜
-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罗格列酮红细胞刚性指数炎症因子
- α-硫辛酸对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6例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及α-硫辛酸组(观察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常规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2hPG、HbA_(1c)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组及观察组治疗前MDA、UAER、β_2-MG均高于健康对照组,SOD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UAER、β_2-MG均下降,观察组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MDA下降、SOD升高且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够有效控制Ⅳ期DN的蛋白尿,延缓DN进展,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 张洁张晓飞张趁儒董闪闪贾新菊刘璠
- 关键词:Α-硫辛酸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丙二醛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糖尿病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24周。测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治疗前、治疗第12周、第24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IL-6及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糖尿病组FBG、2hPG、HbA1c、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IN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FBG、2hPG、HOMA-IR、IL-6、TNF-α、hs-CRP均显著降低(P均<0.01),HbA1c逐步降低(P均<0.05),FINS显著升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
- 刘璠郭玉卿周慧敏杨爱格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
- 罗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流变行为的干预研究
- 刘璠张趁儒尹婉宜王丽娜杨爱格冯红云杜丽娜周慧敏张庆富
- 糖调节受损(IGR)是介于正常糖耐量与糖尿病之间的异常代谢状态,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对IGR的干预治疗成为当今糖尿病预防的循证医学中的研究热点,中国也将干预IGR作为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环节。该研究通过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循证医学罗格列酮
- 不同来源单个核细胞移植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单个核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骨髓组(n=20)及脐带血组(n=20),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小腿肌间注射。分别于第0、12、24周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骨髓组静息痛评分、肢体冷感评分、麻木评分分别为4.56±1.04,3.67±0.84,2.72±1.07,F=15.093,20.292,31.463,P均<0.001与脐带血组静息痛评分、肢体冷感评分、麻木评分分别为4.89±0.83,3.44±0.98,2.50±0.79,F=26.792,12.967,35.034,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周时,骨髓组间歇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下肢皮肤的温度、静息状态下踝肱压指数分别为(310±65.5)m,(34.89±6.65)mm Hg,(32.29±1.33)℃,0.59±0.11,F=23.938,42.243,22.736,19.971,P均<0.001与脐带血组间歇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下肢皮肤的温度、静息状态下踝肱压指数分别为(318±64.9)m,(31.78±5.63)mm Hg,(32.83±1.02)℃0.61±0.07,F=25.726,13.542,38.113,33.510,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均无死亡、肿瘤、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病例报告。结论两种来源单个核细胞小腿肌间注射治疗T2DM下肢血管病变均安全、有效,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的疗效不劣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 刘璠周慧敏杨爱格李全海闫宝勇周亚茹
- 关键词:血管病变脐血骨髓单核细胞
- 糖耐量异常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 杨爱格刘璠周慧敏郭玉卿吕晓静冯红云韩旭
- 对IGT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性别、年龄、体重、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和IGT患者骨密度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对IGT患者短期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后骨密度的变化及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