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冬

作品数:2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艺术
  • 6篇历史地理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艺术
  • 6篇文化
  • 3篇石刻
  • 2篇要义
  • 2篇遗存
  • 2篇审美
  • 2篇石刻艺术
  • 2篇水塔
  • 2篇美意
  • 2篇绘画
  • 2篇建筑
  • 2篇教学
  • 2篇风景
  • 1篇代玉
  • 1篇道教
  • 1篇道教文化
  • 1篇地理
  • 1篇形式美
  • 1篇形象感
  • 1篇形象感知

机构

  • 23篇安徽大学

作者

  • 23篇刘立冬
  • 1篇石英
  • 1篇丁东海

传媒

  • 3篇巢湖学院学报
  • 3篇文物鉴定与鉴...
  • 2篇美术观察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美术教育研究
  • 1篇美术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新美术
  • 1篇中国生漆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书画世界
  • 1篇东方收藏
  • 1篇旅游与摄影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废墟美学的绘画语言表达被引量:3
2021年
"废墟"为城市、村落遭到毁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弃之地,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词义的解释;西方语境中"废墟"词义源于"坠落"(falling)、"坠石"(falling stone),意指石质建筑遗迹。废弃的建筑遗存,从物的视角,这已是死亡和毁灭的无用之物。从审美的角度看,废墟意味着时间流逝的过程,是虚幻过往的物象呈现,是生命个体的存在感喟,是人类文明历史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中的物化外显。
刘立冬
关键词:西方语境建筑遗迹生命个体建筑遗存语言表达废墟
环巢湖古塔历史文化探究被引量:9
2011年
"环巢湖"是一个地域概念,泛指整个巢湖流域,包括合肥市、巢湖市两个市全部和六安市一部(老市区及舒城县),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用以指称以巢湖为中心,环巢湖地域上形成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群落,可定义为"环巢湖文化圈"。
刘立冬
关键词:巢湖流域文化探究文化概念文化群落
镜头语言中的文化自觉研究——以历史题材纪录片里的徽州古塔风貌为例
2024年
电视纪录片的镜头语言是动态图像直观展示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文化价值是电视纪录片的核心。优秀电视纪录片在给予人视觉美感的同时,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是当代推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让观者直观感知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自觉已是当代绝大多数中国文化人自觉的研学指向,文章通过对历史题材纪录片《徽州建筑——古塔》中镜头运用与处理的分析,揭示镜头语言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建构,以及对文化自觉表达的重要意义。
刘立冬
关键词:历史题材纪录片文化自觉镜头语言
中国古代玉器造型要义(上)
2024年
造型艺术与经济文化生活密不可分,是特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古代玉器造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美学表现。以当代造型艺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既是“新文科”建设理念在美术学研究领域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古代玉器研究的完善,更是文化自信在美术学领域的重要应用。
刘立冬
关键词:文化自信古代玉器造型艺术构形
中国塔的流变:形制与结构被引量:4
2009年
塔这一建筑在中国境内有着广泛的分布,虽然塔本身并非中国原产,但是塔一经传入中国就受到中国建筑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研究中国塔的流变对于理解中国的建筑和文化传统大有裨益。本文从形制和结构两方面对中国塔的流变进行了研究。
刘立冬
关键词:形制
徽州石刻艺术中的形式因素解析——以齐云山栖真岩遗存门坊石刻为例
2024年
文章以齐云山栖真岩遗存门坊石刻造型设计、图案构成为例,从形式美出发对栖真岩遗存抱柱石狮造型设计以及门坊雕板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栖真岩遗存门坊石块垒砌的方法与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创始人蒙德里安作品的类比,探究徽州石刻艺术中的形式因素。
刘立冬章诗逸
关键词:形式美
徽州建筑石刻艺术形象刍议——以安徽休宁中国状元博物馆馆藏柱础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建筑石刻使用历史,以安徽省休宁县中国状元博物馆馆藏柱础石狮图像为例,从美术造型的视知觉角度对徽州建筑石刻中的狮子图像进行分析,分别从艺术形象的建构和重构、形状与简化、艺术形象的制约、平衡和“力”的作用等造型形式视角,探究徽州建筑石刻图像的艺术形象构建。
刘立冬罗杰雨
关键词:视知觉
道教文化视角下的徽州石刻被引量:2
2022年
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在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对徽州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代表,徽州石刻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其造型艺术也成为探究道教文化在徽州地区传播的重要载体。
刘立冬张振东
关键词:道教文化摩崖石刻碑刻石雕
安徽传统村寨形象感知研究
2023年
采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地方旅游项目颇为常见,其中所囊括的有价值信息数量较多,为旅游项目未来发展建设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文章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层面探讨了国内安徽省传统村寨形象感知情况,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分析处理数据来源,对安徽传统村寨形象的积极感知因素、消极感知因素展开分别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刘捷刘立冬
关键词:网络文本形象感知
徽州石刻艺术中的竹文化——以黟县宏村螭龙纹石刻为例
2024年
始建于南宋初年的黟县宏村,有着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后世不断的重修和扩建,宏村保存了大量的徽州石刻艺术遗存。其中一处螭龙纹石刻脊柱造型呈竹节化表现,迥异于其他同类螭龙纹造型。这一特殊石刻造型,反映了徽州石刻艺术中的竹文化观念,也是研究儒家及道家文化对徽州石刻艺术影响的重要实物资料。
刘立冬侯通通
关键词:徽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