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初磊

作品数:22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失禁
  • 6篇尿失禁
  • 5篇压力性
  • 5篇肿瘤
  • 4篇压力性尿失禁
  • 4篇女性
  • 4篇子宫
  • 3篇生活质量
  • 3篇盆底
  • 3篇盆腔
  • 3篇盆腔器官
  • 3篇器官
  • 3篇子宫内膜
  • 3篇细胞
  • 3篇卵巢
  • 3篇内膜
  • 3篇活质量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3篇腹腔

机构

  • 2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同济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22篇初磊
  • 17篇李怀芳
  • 9篇童晓文
  • 6篇王建军
  • 6篇樊伯珍
  • 5篇李莉
  • 2篇欧阳一芹
  • 2篇夏红
  • 2篇刘胜兰
  • 2篇郭翼
  • 2篇高阗
  • 1篇石礼红
  • 1篇曹云桂
  • 1篇赵桦
  • 1篇梁俊华
  • 1篇孙静
  • 1篇郭飒
  • 1篇黄盛松
  • 1篇吴强
  • 1篇桂亚平

传媒

  • 6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家庭医学(上...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成年女性尿失禁(UI)的患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1月至9月采用UI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城区和农村成年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同时调查UI相关流行病学因素,调查采用一对一问答方式。共完成调查问卷7884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UI高危因素。结果:上海市成年女性的UI患病率为28.7%,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率最高,为23.5%,混合性尿失禁(MUI)为2.5%,急迫性尿失禁(UUI)为2.1%,UI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逐渐增加。绝经(OR=1.10)、阴道分娩次数≥2次(OR=1.49)、妊娠超过20周次数≥2次(OR=1.34)、首次阴道分娩年龄<20岁(OR=1.58)、盆腔手术史(OR=1.38)、最大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OR=2.66)、低教育程度(OR=1.14)、器械助产(OR=2.75)、体重指数(BMI)≥30kg/m2(OR=2.37)、高血压(OR=1.33)及糖尿病(OR=1.14)均为高危因素。结论:上海市成年女性UI患病率较高,以SUI为主,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产科因素为UI发病主要高危因素。
初磊王建军樊伯珍孙静曹云桂徐明娟李莉童晓文李怀芳
关键词:妇女尿失禁流行病学
热休克蛋白70在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对内膜细胞上皮间质化过程的影响。方法 (1)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以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量;(2)采用半定量法分析上述三种组织HSP70蛋白含量;(3)将HSP70与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后使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上皮间质化标志物E-cadherin和α-SM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使用Real-time PCR法测定E-cadherin和α-SM A蛋白mRNA表达变化。结果 (1)内异症患者及非内异症患者分泌期内膜组织内HSP70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均高于增生期内膜组织(P<0.05)。(2)分泌期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内HSP70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高于非内异症患者(P<0.05)。(3)子宫内膜细胞与HSP70共培养后E-cadherin表达降低,α-SMA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HSP70蛋白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细胞上皮间质化,帮助异位内膜细胞种植转移。
沈爱群初磊李莉梁俊华童晓文李怀芳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子宫内膜异位症上皮间质转化
2017年AUA/SUFU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指南解读被引量:5
2018年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女性常见病,手术是中重度SUI的有效治疗方式。美国泌尿学会(AUA)与尿动力学、女性盆底医学和泌尿生殖道重建学会(SUFU)整理和分析了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共同制定了SUI的手术治疗指南,指导SUI的临床诊治。
李怀芳宋思蕊初磊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循证医学
一种宫腔镜阴道电切术辅助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宫腔镜阴道电切术辅助装置,包括阴道延长密封装置和标本收集袋,阴道延长密封装置包括柔性环状贴板、延长管和密封帽,柔性环状贴板连接设于延长管的前端,且前侧面具有粘性,密封帽盖设于延长管的后端,且密封帽上...
吴登龙石礼红向振东黄盛松桂亚平吴强初磊
文献传递
肿瘤干细胞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CSC)在多种肿瘤发生、转移和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CSC有助于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法。目前对CSC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造血系统、乳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等,对妇科肿瘤的相关研究较少,现将近年妇科肿瘤中CS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初磊李怀芳童晓文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药物疗法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阴道分娩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间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31例,其中60例产后进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其余71例无处理(对照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剖宫产初产妇67例(剖宫产组)。3组产妇患者年龄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进行1个疗程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产后6个月对3组进行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产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性生活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及剖宫产组(P<0.01),对照组肛提肌力量低于治疗组及剖宫产组(P<0.01),治疗组肛提肌力量低于剖宫产组(P=0.02),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改善产妇阴道分娩后性生活质量。
刘胜兰初磊樊伯珍李莉李怀芳
关键词: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2009年复发性盆腔器官脱垂:国际泌尿外科协会研究与发展委员会意见书(中文译版)
吴丝雨李怀芳初磊
妇科急腹症:女性朋友应当知道
2014年
妇科急腹症是由女性盆腔器官的某些疾病引起的急性症状,有些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变化急剧,延误诊治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以下几种常见且十分危险的妇科急腹症,女性朋友切勿忽视。
李怀芳初磊
关键词:妇科急腹症女性急性症状盆腔器官病情发展延误诊治
顺铂腹腔化疗对卵巢癌模型鼠雌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鼠卵巢癌模型在顺铂化疗前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评估顺铂腹腔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裸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8)、肿瘤细胞接种后不化疗组(B组,n=12)、肿瘤细胞接种后静脉化疗组(C组,n=8)、肿瘤细胞接种后腹腔化疗组(D组,n=8)。所有裸鼠均行一侧附件切除术,除A组外,术中向其余3组鼠腹腔内注射卵巢癌细胞悬液。于术后第9天对A组和B组裸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C组裸鼠尾静脉注射顺铂(20μg/g)+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D组裸鼠腹腔内注射顺铂(20μg/g)。第1次化疗后第0、10、20天分别取鼠尾静脉血测量雌激素水平。化疗22 d后重复第1次化疗方法 1次。于第2次化疗后第10、20及30天分别取鼠尾静脉血测量雌激素水平。结果腹腔内接种肿瘤细胞后B、C及D组裸鼠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A与B组的雌激素水平相对稳定,C和D组雌激素水平在化疗后显著降低,但C组高于D组(P<0.05),随着化疗后时间延长,C与D组裸鼠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至A组水平(P>0.05)。结论顺铂化疗会损伤卵巢功能,腹腔化疗对卵巢皮质的损伤可能大于静脉化疗,随着化疗间隙期的延长卵巢功能可以得到恢复。
夏红初磊陈艳樊伯珍
关键词:卵巢肿瘤动物研究腹腔化疗顺铂雌激素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缺氧状态以及这2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这2种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缺氧模型,检测细胞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并观察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HIF-1α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4 cm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均<0.05),VEGF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较深、肿瘤最大径≥4 cm、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和高病理分期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均<0.05);HIF-1α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P<0.05),VEGF阴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与阳性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缺氧模型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增强(P均<0.05),凋亡减少(P<0.05)。结论 HIF-1α和VEGF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关,HIF-1α蛋白表达阳性提示预后不良。
孙文惠子Dhruba Paudel欧阳一芹宋思蕊童晓文李怀芳王建军初磊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