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吉英
-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营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营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需要化疗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国产奥沙利铂(L-OHL)联合亚叶酸钙(CF)及氟脲嘧啶(5-Fu)组成的m FOLFOX6方案化疗,每14天重复1次,连用12个周期。实验组:化疗期间予中/长链脂肪乳1.0 g/(kg·d)的基础上加用10%鱼油脂肪乳剂100 m L营养支持×2 d。对照组:化疗期间单纯给予中/长链脂肪乳剂1.2 g/(kg·d)营养支持×2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P、ALB、TF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P、ALB、TF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变更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疲倦、恶心呕吐、疼痛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化疗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 程涛朱锡元滕向龙郭景泉邹武军卢吉英
-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化疗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生活质量
- 直肠癌经腹前切除低位吻合术后吻合口漏147例原因分析
- 2012年
- 为探讨手术操作预防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要点,回顾性分析147例低位直肠癌病例行开腹TME手术,以吻合器械完成肠道重建,于吻合口前方及两侧行减张缝合,于骶前吻合口旁常规放置引流管。结果显示,147例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发生吻合口漏8例,6例经二次手术横结肠造口,2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果表明,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手术操作,确保吻合部位的良好血供、无张力,正确掌握吻合器械的操作,保持术后骶前通畅引流是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要点。
- 朱锡元郭景泉蒋清平程涛卢吉英
-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吻合口漏
- 环状混合痔术后残留皮垂两种处理方法比较
- 2015年
- 痔疮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内痔分为四度,逐渐进展形成混合痔,环状混合痔是痔疮发展的最终阶段[1]。基于肛垫下移学说,PPH术以其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愈合佳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单纯的PPH术后常不能解决残留皮垂问题[2],导致患者误认为是痔疮复发,虽然术后便血等症状得以改善,但因仍有体征而对手术效果不满意。我科2012年起分别采用PPH术+肛门成型术及PPH术+小切口外痔切除术治疗该病,发现前者能更好地解决残留皮垂问题,现报道如下。
- 卢吉英
-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肛门成形
- 经肛切除上段直肠类癌15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9年
- 直肠类癌是发生于直肠黏膜上皮的嗜银细胞瘤,临床较少见,病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其生物学行为复杂,多数为良性,但小部分仍具备恶性肿瘤特征,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并可发生转移[1]。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方式多样,主要依据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合理选择。
- 滕向龙卢吉英吴婧
- 关键词:直肠类癌上段肠黏膜上皮生物学行为侵袭性生长
- 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内镜标本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总结经自然腔道腔镜下行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对经自然腔道腔镜下行直肠癌切除术的9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住院6~10 d痊愈出院,无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科学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取得成功、预后良好的重要保证。
- 吴婧卢吉英吴莺燕
- 关键词: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直肠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 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临床调查分析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分析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SSI)的病原菌特点,并分析了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肛肠疾病SSI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因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287例,统计分析肛肠疾病患者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287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共有59例发生SSI,感染率为20.6%,其中痔疮感染38例感染率为20.4%、肛瘘12例感染率为20.7%、肛裂9例感染率为20.9%,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例SSI患者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8株,阳性率为64.4%,其中革兰阴性菌占了81.5%,革兰阳性菌占了13.2%,真菌占了5.3%;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变形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了42.1%、15.8%、10.5%和7.9%,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了7.9和5.3%;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年龄>40岁、手术时间>100min,体重指数(BMI)≥25的患者具有较高的SSI发生率(P<0.05)。结论肛肠疾病术后具有高的SSI发生率,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和BMI是其SSI发生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肛肠疾病SSI的发生。
- 朱锡元郭景泉蒋清平邹武军程涛卢吉英
- 关键词:肛肠疾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
- 肠造口患者79例临床分析及适应水平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增肠造口患者约10万人,且此数据每年还有增加的趋势[1]。造口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因手术改变了患者正常排便途径,术后患者无法自主控制排便,会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造成不同程度影响[2]。因此,对肠造口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造口原因、常见并发症能够为预防措施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对肠造口患者适应水平进行调查研究,能够根据其适应水平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升患者的适应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 吴婧卢吉英吴莺燕陶娇瑜
- 关键词:肠造口患者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造口
- w-3鱼油脂肪乳对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 2016年
- 研究ω-3鱼油脂肪乳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29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肠外营养(A组)15例及添加ω-3鱼油脂肪乳(B组)1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7天。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8天检测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结果:术后1天A组、B组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炎症指标各值均升高。术后第8天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功能各指标B组较A组高,炎症指标则A组比B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减轻直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滕向龙卢吉英
- 关键词:直肠癌免疫功能
- 老年肛周脓肿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老年肛周患者病原菌分布、药敏分析及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老年肛周脓肿患者,统计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MDROs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4例患者中119例细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细菌192株。革兰阳性菌43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咽峡炎链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全部敏感。革兰阴性菌149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ADL评分≤40分、既往反复发作史、术前联用抗生素、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 7 d是老年肛周脓肿患者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肛周脓肿多为混合细菌感染,病原菌常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易并发MDROs感染。
- 程涛卢吉英滕向龙吴婧
- 关键词:老年肛周脓肿病原菌多重耐药菌
- 基层医院直肠肿瘤经肛切除76例体会
- 2018年
- 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直肠肿瘤与肛门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即要求根治肿瘤又要最大程度地保留肛门功能,直肠肿瘤经肛切除术应运而生。丽水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对76例直肠息肉患者实施经肛直肠息肉切除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少,术式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现将体会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6例患者,既往均体健。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肿瘤距肛门10cm以下,排除近端结肠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病变。
- 卢吉英吕丽珍吴婧滕向龙邹武军朱锡元
- 关键词:直肠肿瘤保留肛门功能肠息肉切除术直肠息肉肛肠外科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