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晓恩
- 作品数:64 被引量:52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腰突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
- 2014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电针腰突穴疗法作为治疗LIDH的非手术疗法之一,近年来有诸多成功报道。为进一步证实及推广这一治疗腰突症的特色方法,本研究自2012年5月-2013年1月,采用单穴电针腰突穴并与常规取穴电针组比较,观察了78例LIDH患者。现报告如下。
- 洪海平卫晓恩陈勇张明云徐玉云朱首豪黄仕荣詹红生
- 关键词:针刺腰突穴腰椎间盘突出症
- 石氏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规范(二)——阶梯化治疗方案操作规范被引量:7
- 2020年
- 基于石氏伤科对慢性脊柱病损病因病机的创新理论认识与综合评估诊疗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核心思想和操作规范等方面阐释石氏伤科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化序贯治疗方案的操作规范。
- 张明才王翔石瑛俞仲翔陈东煜郑昱新卫晓恩陈元川石印玉詹红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 髌骨骨折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改进及诸因素分析被引量:37
- 1998年
- 针对目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术中存在的不足,作者在针尾处理,钢丝环扎方式,克氏针打入位置,改善血供等方面再改进,通过51例临床应用,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随访1-3年,优良率98%。文中就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改进的力学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 卫晓恩田丰年张久元
- 关键词:髌骨骨折张力带内固定骨折固定术
-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 目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 刘印文卫晓恩高宁阳李志强匡勇郑昱新顾新丰詹红生石印玉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
- 碘酊灭活法治疗骨肿瘤和瘤样疾病的初步观察
- <正>目的:探讨易复发的骨肿瘤和瘤样疼病切除后,碘酊瘤床灭活效果和可行性。方法:男5例,女11例,平均42.1岁(6~80岁)。骨巨细胞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软骨肉瘤2例(原发和继发各1例),内生软骨瘤2例,骨旁骨...
- 张如明孙骏张琥谈绎文卫晓恩
- 文献传递
- “石氏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石氏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石氏中医药"疗法为治疗组,常规西药疗法为对照组,运用WOMAC量表观察关节僵硬、疼痛、膝关节日常活动及总积分的意义。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关节僵硬及膝关节日常活动积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氏中医药"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关节疼痛及WOMAC总积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在关节僵硬、疼痛、膝关节日常活动及WOMAC总积分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氏中医药疗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障碍的症状。
- 洪海平徐国权朱首豪汪韬卫晓恩王俊龙詹红生
- 关键词:石氏伤科中医药膝骨关节炎综合疗法
- 塞来昔布在人工髋关节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通过与镇痛泵相比较.观察了新一代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西乐葆)在骨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同手术期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 高会敏卫晓恩洪海平吴镭
- 关键词:围手术期塞来昔布人工髋关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环氧化酶西乐葆
-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23~ 61岁,中位数39岁.跌倒时拇指着地致伤18例,压砸伤9例,撞击伤4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按照Green和Obrien分类标准,Ⅰ型21例,其中关节外横形骨折16例,关节外斜形骨折5例;Ⅱ型10例,其中Bennet骨折7例,Rolando骨折3例.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主活动度评定标准评定患手功能,并记录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 ~ 25 min,中位数16 min.术后X线片示28例获得解剖复位,3例未获得解剖复位,但骨折对线良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9个月,中位数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2周.未发生针道感染及桡神经表浅支损伤等并发症.固定期间2例发生克氏针向后退出,但未超过骨折线,辅以外展位石膏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腕关节有轻微不适,外展、内收、伸屈活动受限,但均≥10°.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主活动度评定标准,优25例,良3例,中3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疗效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印文卫晓恩高宁阳沈孜良匡勇郑昱新顾新丰詹红生石印玉
- 关键词:掌骨正骨手法骨钉
- 骨关节炎体液中蛋白多糖代谢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02年
- 卫晓恩杨庆铭邓廉夫朱颖华
- 关键词:骨关节炎体液
- 不同年龄段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基质蛋白多糖的变化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骨关节炎患者滑液中关节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变化与正常人比较,探索建立早期骨关节炎滑液中生化指标判断标准。方法:选择2002-01/2003-0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科门诊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0例,平均年龄47岁。无明显骨赘形成和关节间隙狭窄影像学表现,患者知情并同意。按年龄分为30~39岁组,平均年龄35.1岁;40~49岁组,平均年龄44.9岁;≥50岁组,平均年龄65.4岁。选择同期无关节疾患的正常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参与者均知情同意,平均年龄38.7岁。收集患者和正常人的关节滑液2~5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滑液样本中蛋白多糖的水平。结果:纳入患者60例,正常者1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不同年龄段骨关节炎组与正常组关节滑液中蛋白多糖含量:正常对照组滑液中蛋白多糖水平为(29.8±8.4)μg/L,30~39岁组升高[(94.9±74.2)μg/L,40~49岁达到最高[(288.7±118.6)μg/L,P<0.01],≥50岁组明显降低[(178.6±126.1)μg/L],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和30~39岁组(P<0.01)。结论:骨关节炎患者滑液中蛋白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蛋白多糖含量可以作为判断早期骨关节炎的生化指标。
- 卫晓恩庄志杰石印玉曹月龙
- 关键词:骨关节炎蛋白聚糖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