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文庆

作品数:65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起搏
  • 21篇心脏
  • 17篇心力衰竭
  • 17篇衰竭
  • 12篇心脏再同步
  • 12篇再同步
  • 11篇心室
  • 11篇植入
  • 10篇心房
  • 9篇起搏器
  • 9篇慢性
  • 7篇心律
  • 7篇间隔部
  • 6篇导线
  • 6篇心肌
  • 6篇型心
  • 6篇右心
  • 6篇右心室
  • 6篇流出道
  • 5篇心尖

机构

  • 55篇南京大学医学...
  • 7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65篇吉文庆
  • 52篇徐伟
  • 40篇余洪松
  • 31篇李晓宏
  • 23篇狄文成
  • 19篇蓝荣芳
  • 14篇施广飞
  • 13篇徐标
  • 11篇马冬辉
  • 8篇兰荣芳
  • 7篇曹巧兰
  • 4篇白剑
  • 4篇魏钟海
  • 4篇陈鑫
  • 3篇李晓宏
  • 3篇黄申申
  • 2篇顾蓉
  • 2篇王涟
  • 2篇张宁
  • 2篇张荣林

传媒

  • 19篇中华心律失常...
  • 6篇中华医学会心...
  • 4篇江苏医药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心功能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第四届心房颤...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与双心室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评估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CSP)与双心室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临床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房室传导阻滞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根据采用起搏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双心室起搏组和HPCSP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QRS时限以及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心功能(NYHA分级)、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等指标。结果共入选116例患者,年龄(69.6±12.3)岁,其中男74例。与双心室起搏组(62例)相比,HPCSP组(54例)的总手术时间[(103.1±40.0)min对(119.8±45.8)min,P=0.041]和X线曝光时间[(11.8±7.6)min对(15.0±8.5)min,P=0.036]明显缩短,术后QRS时限也明显缩短[(120.5±14.6)ms对(146.5±18.2)ms,P<0.001];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HPCSP组和双心室起搏组患者LVEF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9%±8.1%对45.8%±8.7%,P=0.182);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心功能、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HPCSP和双心室起搏均可有效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提高LVEF,两种起搏方案1年的临床预后类似。
吴功林徐伟白剑吉文庆蓝荣芳韩钟霖吴翔陈慧
关键词: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双心室起搏
保留导丝技术对起搏导线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总结因保留导丝至起搏导线断裂的病例,观察保留导丝对起搏导线的影响 方法 观察了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导线断裂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导线拔除的患者6例,其中5例采用了保留导丝技术.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拔除了导线.2根右心室主动固定导线的保留钢丝及导线内部线圈均断裂,断裂处在锁骨下静脉.2例左心室导线的保留导丝及导线线圈均断裂,断裂部位在三尖瓣环,1例左心室导线仅保留导丝断裂,但内部线圈仍完整,测试导线阻抗未见明显升高.结论 保留导丝可损伤导线绝缘层及内部线圈,建议慎用保留导丝技术.
林若薇李晓宏吉文庆徐伟
关键词:起搏器
97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例分析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近期研究表明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由于起病缓慢,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往往心力衰竭症状很明显。其病因至今不明,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病死率高,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到50...
陈宁宁徐伟李晓宏吉文庆余洪松兰荣芳狄文成
冠状静脉窦VI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影响及方法学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冠状静脉窦口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并探讨该部位起搏的方法学。方法包括两部分,首先对20例射频消融的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术中分别给予高位右心房(HRA)、冠状静脉窦口(CS9-10)、左心房游离壁(CS1-2)起搏,记录刺激信号至腔内电图最远A波为心房激动时间;HRA至CS1-2的AA间期作为左、右心房间激动时间差,同时测量体表心电图最长P波时限。第二部分研究在可控弯导丝系统的辅助下将心房主动电极导线固定在冠状静脉窦口,比较冠状静脉窦口起搏与HRA起搏的起搏参数及起搏后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结果冠状静脉窦口起搏时P波时限、心房激动时间及左、右心房激动时间差较窦性心律下、高位右心房及左心房游离壁起搏时均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起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静脉窦口起搏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宽度明显缩短。结论冠状静脉窦口起搏时心房激动时间明显缩短,左、右心房间激动时间差最短。采用可控弯导丝系统的辅助可实现冠状静脉窦口起搏。
徐伟李晓宏吉文庆余洪松马冬辉狄文成
甲腈吡啶酮与多巴酚丁胺的血液动力学比较
1995年
甲腈吡啶酮与多巴酚丁胺的血液动力学比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200001)张世华,吉文庆,黄定九,杜惠君甲腈吡啶酮(milrinone)是人工合成的双吡啶类衍生物,属新一代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本文应用Swan-Ganz导管...
张世华吉文庆黄定九杜惠君
关键词:强心药多巴酚丁胺血液动力学
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右心房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和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共入选了50例,患者平均年龄(64.8±11.2)岁,随机分配到低位房间隔起搏组(n=25)和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n=25),通过比较植入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固定成功率、起搏参数、植入术并发症等评价低位右心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测定不同部位起搏时P波宽度,以评价起搏部位对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结果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结果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组的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略有延长;低位房间隔起搏组的导线固定成功率低于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84% VS 100%),两组间的起搏参数、植入术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位房间隔起搏时心房激动时问明显短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140.5±23.0)ms VS(89.0±14.0)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房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它明显缩短左、有心房激动时间,使心房的除极趋于同步化。但低位房间隔起搏的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植入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熟练掌握主动固定导线植入技术的人员方可实施。
徐伟黄从新李晓宏吉文庆余洪松马冬辉
关键词:房间隔起搏主动固定电极导线
心脏射频消融对高频心电图的影响及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1999年
高频心电图(HFECG)作为一种间接评价心肌组织损伤的检测手段,具有无创性、敏感性高和可定量的优点,心脏射频消融(RFCA)是目前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射频电流造成局部心肌的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消融异常传导通路的目的。本文通过监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RFCA前。
吉文庆施广飞张克宁徐伟余洪松曹巧兰黄申申
关键词:高频心电图心肌损伤放电能量高频切迹
环状电极指导下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
2006年
马冬辉徐伟余洪松吉文庆徐标施广飞
关键词:心房纤颤导管消融术肺静脉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总结
2001年
目的 总结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稳定型心绞痛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共 95例 ,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共有 10 6支血管 115处病变 ,其中A型 19处 ,B1型 37处 ,B2 型 31处 ,C型 2 8处。植入支架 7种 12 1只。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术后常规口服阿斯匹林和抵克力得 ,对于部分病人酌情选用抗凝治疗。结果  12 1只支架全部植入成功 ,血管平均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 75 %~ 10 0 %降低到术后 -10 %~ 10 %。术后随访 5~ 9个月复发心绞痛 10例 ,7例经CAG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无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张荣林施广飞周素真王春吉文庆曹巧兰毛丽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12例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的临床应用
2014年
目的 探讨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为固定反复脱位的左心室导线,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江苏省多中心共有12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左心室起搏导线内留置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导丝.随访观察患者的起搏阈值、阻抗及X线胸片.结果 有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X线影像上可辨认的导线断裂.有2例在术后1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伴膈神经刺激,行左心室导线重置术中见留置导丝断裂.有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随访至今(1~3年)未见起搏阈值继续升高,阻抗及X线影像未见异常.有7例随访至今(1.5 ~4.0年)起搏阈值、阻抗以及X线影像均未见异常.结论 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有损伤导线的风险,临床应禁止使用.
蓝荣芳吉文庆狄文成李晓宏余洪松王如兴顾翔杜荣增徐伟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