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学明
- 作品数:141 被引量:283H指数:9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 2002年
- 陈援朝谭林琼郑鲁孔令学吕学明
-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外科治疗
- 保留单侧骨瓣治疗重型双侧额颞叶挫伤的体会
- 2012年
- 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再型颅腑损伤,发展较快,变化复杂,易发展成中央型疝,由于本病早期极易被临床医生忽视而错过治疗时机,将会导致严承后果,甚至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43例重型双额颞腑挫裂伤患眷诊疗经过,总结如下。
- 王小刚袁绍纪朱伟杰吕学明王衍廷刘强李翠玲许峰
- 关键词:重型骨瓣单侧脑挫裂伤
- 320排CT灌注成像对矢状窦旁脑膜瘤诊治的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320排CT灌注成像方法,评估其对该脑膜瘤诊治的价值。方法对3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20排CT检查,将容积数据导人Toshiba公司的4D-Perfusion专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38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瘤组织CBF、CBV、TTP分别是(778.1±104.2)ml/100ml·min、(81.7±20.4)ml/100ml、(18.9±1.1)s,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瘤组织MTT是(7.4±2.2)s,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差别(P>0.05)。灌注成像与CTA图像融合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肿瘤组织、脑组织、引流静脉及与矢状窦的关系。结论 320排CT灌注成像为矢状窦旁脑膜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了解肿瘤内部血流状态及微血管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灌注成像与CTA图像融合对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有指导意义。
- 张荣伟许峰袁绍纪吕学明朱伟杰卢培刚刘建民张叶华
- 关键词:320排CT窦旁脑膜瘤灌注成像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要点分析(附1537例临床报告)
- 目的探讨作者所在单位自1982~2004年来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要点分析。方法通过介绍22年来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537例。作乳突后颅骨小切口,探查桥脑旁区,找到压迫神经的血管
- 袁绍纪谭林琼高进喜陈援朝吕福林吴承远吕学明张荣伟孙希炎朱伟杰卢培刚刘子生杜池刚郑鲁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 袁绍纪吕学明张荣伟刘子生陈援朝吕福林
-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MR分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下疝MR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病人进行MR检查,除常规矢状位外,增加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小脑扁桃下疝深度6~13.6 mm,平均10.1 mm。结合MR轴位及冠状位,对小脑扁桃体下疝进行分型。结果①根据双侧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单侧压迫型20例,双侧压迫型25例。②根据压迫部位:后方型31例,侧方型11例,侧前方型3例。45例均实施小脑扁桃体下疝显微切除术,术后感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症状加重及死亡病例。随访40例,平均随访时间1.5年;颅颈交界区MR复查示小脑扁桃体下缘均位于枕骨大空连线以上,合并脊髓空洞症者均出现空洞不同程度缩小和消失。结论 MR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小脑扁桃体下疝分型有独特价值并可用于指导手术。
- 吕学明袁绍纪张荣伟刘子生陈援朝吕福林郁冰冰彭兆辉姜庆军李杰
- 关键词:ARNOLD-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磁共振成像
- “D”字形骨窗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
- 吕学明袁绍纪张荣伟李际文牛立健陈援朝吕福林
- 磁敏感加权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价
-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技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临床疑诊DAI的患者50例,常规行核磁T1WI、T2WI、FLAIR、SWAN扫描,将SWAN序列扫描结果结合患者GCS评...
- 吕学明胡晓芳袁绍纪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磁敏感加权成像GOS
- MR对小脑扁桃体下疝分型的诊断价值
-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下疝分型的MR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进行MR检查,除常规矢状位外,增加横断位及冠状位,总结分析MR所见。
- 吕学明刘建民陈援朝吕福林彭兆辉郁冰冰李杰袁绍纪朱伟杰张荣伟卢培刚孙希炎杜池刚王法臣王小刚
-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后的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
- 钟启胜袁绍纪张荣伟刘子生卢培刚孙希炎吕学明朱伟杰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