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建忠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脑干
  • 6篇听觉
  • 5篇脑干反应
  • 5篇耳声发射
  • 4篇诱发性
  • 4篇诱发性耳声发...
  • 4篇听觉脑干
  • 3篇听觉脑干反应
  • 3篇听力检查
  • 3篇听性
  • 3篇听性脑干
  • 3篇阈值
  • 2篇新生儿
  • 2篇听性脑干反应
  • 2篇自动化
  • 2篇耳蜗
  • 1篇导纳图
  • 1篇调幅
  • 1篇调频
  • 1篇多频

机构

  • 13篇北京市耳鼻咽...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吕建忠
  • 10篇唐小青
  • 8篇杨宜林
  • 4篇郭连生
  • 4篇彭世春
  • 2篇沈懿
  • 1篇戚以胜
  • 1篇廉能静
  • 1篇王福田
  • 1篇刘鋋
  • 1篇范尔钟
  • 1篇夏文茹
  • 1篇孙慧红
  • 1篇徐立
  • 1篇聂迎玖

传媒

  • 4篇耳鼻咽喉(头...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声学学报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强度听觉脑干反应相位谱构型分析客观诊断听损伤作用比较
1998年
采用Fridman相位谱分析方法—同步度(SM)测试法,用40正常耳,建立40,60和80dBnHL短声诱发的听觉脑干反应(ABR)的标准相位谱构型,各强度ABR相位谱主要由A,B,C和D四个成分构成。基于相应强度的标准相位谱构型,对测试组Ⅰ(49耳)、Ⅱ(46耳)和Ⅲ(40耳)的耳聋患者分别进行40、60、80dB ABR谱构型分析,客观诊断耳聋率依次为95.9%、93.5%和95.0%。各强度诊断率同测试组实际聋耳占有率的x^2检验无差别,即三种强度ABR相位谱构型应用于耳聋诊断的效果一致,均能达到临床常规诊断技术的精度。
吕建忠唐小青彭世春郭连生杨宜林
关键词:听力检查听觉脑干反应
诱发性耳声发射阈同行为反应阈及听觉脑干反应阈间的相关性
1994年
本工作以疏波短声作为刺激声在35位受试者(58耳)分别测出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行为反应(BR)及听觉脑干反应(ABR)的阈值.闭值的主要分布范围:EOAE为10-45dB(nHL),占总数的86%;为10-25dB,占88%;ABR为10-35dB,亦占88%.所有受试耳的三种阈值的相关系数r:EOAE-BR为0.415(p<0.002).EOAE-ABR为0.501(p<0.001),ABR-BR为0.702(p<0.001),均呈显著相关.若仅取BR、ABR或EOAE阈值≥25dB的耳作统计,则EOAE-BR间的r只有0.176及0.292;EOAE-ABR的r只有0.310及0.300,无相关(p>0.05),而ABR-BR间的r仍有0.533及0.720,(p<0.05),这些结果表明EOAE与听阈之间只有在后者正常或稍升高时才有一定的相关,当听阈上升较多时相关即不存在.EOAE可以作为听力学检查的一种辅助方法,但不能用它推算听阈.
吕建忠唐小青杨宜林沈懿
关键词:听力测定听觉阈限耳声发射
听性诱发电位客观自动化识别技术建立及在听功能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
吕建忠何宏彬唐小青杨宜林
听性诱发电位(AEPs)自动化识别的关键是采用合理的信号处理方法解析电位的特征参数,从而利用电脑定量分析计算。该课题在总结AEPs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其锁相性、复合性、能量微弱等特点,利用传统的平均叠加技术采样电位,然...
关键词:
关键词:听功能障碍
诱发性耳声发射向40-Hz听觉相关电位及行为反应间的相关分析
1992年
以500-Hz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分别测定了20位受试者(9例正常者,11例耳病患者,共40耳)的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和行为反应三项指标的阈值。结果如下:EOAE阈值的主要分布范围在〔20,60〕dB nHL,该范围耳数是其阈值总范围〔15,70)dB nHL耳数的93%;40-Hz AERP阈值主要在〔20,6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20,90〕dB nHL耳数的95%;行为阈主要在〔20,4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15,80〕dB nHL耳数的91%,全部受试者有13耳EOAE未引出(正常者3耳,耳病患者10耳),占总测试耳数的33%。三项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EOAE—40Hz AERP,EOAE—行为反应,40Hz AERP一行为反应的r值分别为0.609(0.002
唐小青吕建忠
关键词:耳声发射听觉
相位谱结合功率谱分析在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客观自动化测试的应用
1998年
目的:建立能够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客观自动化测试的方法。方法:采用Fridman相位谱分析法,即同步度(SM)测试法,并结合功率谱分析法,对接近阈值强度的40dBnHL短声诱发的ABR进行频域的有效成分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有效成分及相关理论公式SM+3бsm,计算出相位谱分析定量ABR阈值的参考标准。结果:由21正常耳实验所得ABR有效傅里叶成分为500~680Hz,则定量ABR阈值的标准值是0.167。基于建立的阈值标准,相位谱分析定量了测试组36耳的ABR阈值,并与ABR时域分析所测阈值进行了比较:谱分析和时域分析阈值相同的有13耳,其它23耳阈值不同,但差别仅10dBnHL,在本实验测试强度变化步长之内。结论:相位谱结合功率谱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客观自动化测试ABR阈值的方法。
唐小青吕建忠彭世春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功率谱分析阈值
足月新生儿的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与听性脑干反应分析
2001年
本研究通过对听功能正常 2 2例 (42耳 )和异常 5 5例 (110耳 )的足月新生儿 TEOAEs和 ABR检测 ,将两种方法的主要参量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 ,发现 :1以 ABRs阈值≥ 40 d Bn HL为新生儿听损伤标准 ,TEOAEs四项参量指标和四项参量综合指标均为有效指标 ,其符合率如下 :TEOAEs反应强度为 98.6 8% ;TEOAEs反应波的重复率为96 .71% ;TEOAEs反应波 1~ 4k Hz频率范围 (1.0、1.5、2 .0、3.0、4.0 k Hz)的重复率为 96 .71% ;1~ 4k Hz频率范围(1.0、1.5、2 .0、3.0、4.0 k Hz) TEOAEs反应波的信噪比为 98.6 8% ;四项参量综合指标为 97.37% ;2听觉功能异常的足月新生儿中单侧耳听力受损伤 (5 8.18% )多于双侧耳 (41.82 % ) ;3TEOAEs测试结果存在假阴性率为 1.32 % ,假阳性率为 1.32 %。
杨宜林孙慧红唐小青戚以胜聂迎玖郭连生吕建忠
关键词:新生儿科学耳声发射听力测验法
听觉脑干反应相位谱分析客观诊断中高频听力损失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Fridman提出的相位谱分析方法——同步度(SM)测试法,对40dBnHL短声诱发的正常耳听觉脑干反应(ABR)进行相位谱构型分析。40耳统计表明,ABR相位谱主要包含4个频域成分,即A:0~160Hz、B:160~440Hz、C:440~930Hz和D:930~1370Hz,以各成分谱参量——SM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差值作为鉴别中高频听力损失的标准值。对测试组各聋耳(49耳)40dBnHL短声诱发ABR进行相位谱构型分析,计算上述各主要相位谱成分的SM值,并同相应成分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以判定中高频性耳聋。各谱成分对测试耳的正确诊断丰分别为A:59.2%、B:51.0%、C:95.9%和D:44.9%。结果表明,C成分是ABR相位谱的唯一特征成分,其SM值能有效确定中高频听力损失,可作为客观诊断中高频性耳聋的临床指标。
吕建忠唐小青彭世春郭连生杨宜林
关键词:听力检查听觉脑干反应
重复短声调频调幅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1993年
本文以重复超声调频(FM)和调幅(AM)的方法测定正常人和感音神经性聋者的调频感受阈(△f)和调幅感受阈(△I),同时进行言语测听,纯音测听,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测试发现;△f值和△I值均可评估人耳对声音频率和强度的辨别力,△I值可用于鉴定重振。FM和AM法作为一种新的临床听力学检查方法有应用前景。
杨宜林吕建忠
关键词:调频调幅感音性耳聋
相位谱分析在听觉脑干反应阈值自动测试的应用被引量:2
1996年
采用Fridman提出的相位谱分析方法,即同步度(synchronymeasure,SM)测试法,进行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自动测试的研究。基于在正常组(42耳)计算出的判别电位反应的标准SM值为0.17,本实验分析了测试组的ABR阈值,并与时域肉眼观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测试组的28耳中,有9耳两种方法分析的阈值相同,19耳的谱分析阈值大于时域分析阈值10dB,但差别在强度变化的步长之内,且因两种方法采样电位的叠加次数不同而造成的。结果表明,相位谱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客观自动化测试ABR阈值的方法。
吕建忠彭世春郭连生唐小青杨宜林
关键词:听力检查听觉脑干反应阈值
听性脑干反应的相位谱分析和阈值测定
2000年
目的 证实相位谱分析方法———以同步度 (SM)为指标测定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的实用性。方法 基于对正常组 ( 40耳 ) 30dB短声诱发ABR相位谱所解析出的有效傅里叶成分 10 0~ 1170Hz ,并根据Fridman建立的阳性诱发反应阈值判断公式SM >SM +ZPσsm,计算出SM阈值标准为 0 .13,进而应用于受试组 ( 46耳 )ABR的谱分析及阈值测试 ,同时与ABR时域分析阈值进行比较。结果 受试耳中 ,谱分析和时域分析阈值相同的有 32耳 ,谱分析阈值高于和低于时域分析阈值分别有 8耳和 6耳 (相差均不超过 10dB) ,两者之间统计分析 :配对t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相关分析 ,高度相关。
杨宜林吕建忠唐小青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