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中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航天
  • 5篇航天器
  • 2篇表面充电
  • 2篇充电效应
  • 1篇大型航天器
  • 1篇等离子体
  • 1篇地球同步
  • 1篇地球同步轨道
  • 1篇电离层
  • 1篇异类
  • 1篇宇宙
  • 1篇宇宙线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太阳活动
  • 1篇空间等离子体
  • 1篇空间环境
  • 1篇环境预报
  • 1篇几架
  • 1篇航天飞机
  • 1篇放电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吴中华
  • 9篇古士芬
  • 6篇师立勤
  • 4篇臧振群

传媒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第八届全国宇...
  • 1篇中国宇航学会...
  • 1篇第九届全国日...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人工改变电离层的问题
<正> 电离层从它的发现开始就一直与人类的通讯、电波的传播,密不可分.电离层等离子体对通过它传播的电波产生折射、散射、吸收、闪烁和法拉第旋转等效应,这些效应使得传播的速度、方向、相位、振幅和偏振状态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通...
古士芬吴中华
文献传递
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充电数值模拟
该论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地球同步轨道的航天器充电问题.
吴中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球同步轨道
航天器表面充电效应及其工程计算被引量:5
1999年
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发生的表面充电效应。从航天器表面充电的发现到充放电带来的危害,阐述了航天器表面充电研究对航天器安全飞行的重要性,最后对如何消减表面充电效应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建议,分析了用充电软件进行工程模拟计算的可行性.
吴中华古士芬臧振群师立勤
关键词:航天器表面充电充电效应
航天器表面充电效应及其工程计算
较全面 地介绍了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发生的表面充电效应。从航天器表面充电的发现到充放电带来的危害,阐述了航天器表面充电研究对航天器安全飞行的重要性,最后对如何消减表面充电效应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建议,分析了用充电软件进行工...
吴中华古士芬臧振群师立勤
关键词:航天器表面充电充电效应
用POLAR预估有规则异类材料分布的大型航天器表面电位
吴中华古士芬
航天器的内部充电/放电
<正> 所谓充电就是电荷建立的过程.航天器内部(internal)介质充电(IDC),是指空间带有足够能量的带电粒子穿透航天器表面,在介质内传输生成一个层间电荷结构的过程:因此有人又叫它为深层(deep)介质充电,体(b...
吴中华古士芬师立勤
文献传递
航天器异常与空间环境被引量:6
1998年
本文研究考查了靠近或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SCATHA、TDRS-1卫星以及GPS、GOES卫星组等的各自10年左右运行时间中,空间环境所导致航天器异常的发生率的年分布特征、月分布特征、地方时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的发生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空间环境因素对航天器作用不同,引起异常类型不一样.因此,太阳长周期和短月、地方时周期活动对航天器异常发生率影响无简单的统一规律特征;长周期中的单粒子事件是由银河宇宙线的重离子引起,太阳质子事件不重要;空间环境研究和预测在对航天器异常的分析、判断和预测、防护中是非常必要的.
臧振群古士芬师立勤吴中华
关键词:空间环境太阳活动宇宙线
美国几架航天飞机所发生的SEU研究被引量:9
1998年
本文对1991年美国发射的5架不同倾角不同高度的低地球轨道航天飞机所遇到的单粒子翻转事件进行了考查和研究.结果证实在极光区和南大西洋异常区仍可能发生大量单粒子事件,大大地影响到航天器的安全,对此文中给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古士芬臧振群师立勤吴中华
关键词:航天飞机SEU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预报的进展--动态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研究
古士芬吴中华
关键词:空间等离子体环境预报
空间高能电子与航天器的内部/放电
器内部(internal)介质充电(IDC),是指带有足够能量的空间带电粒子穿透航天 器表面,在介质内传输生成一个层间电荷结构的过程。故有人又叫它为深层(deep)介质充电,也还有人叫体(bulk)充电,浸入(burie...
古士芬吴中华师立勤
关键词:航天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