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国庚

作品数:54 被引量:642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成像
  • 10篇动脉
  • 9篇血管
  • 9篇X线
  • 8篇X线计算
  • 8篇X线计算机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CT
  • 6篇CT表现
  • 5篇胸腺
  • 5篇血管成像
  • 5篇老年
  • 4篇影像
  • 4篇造影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图像
  • 4篇肿瘤
  • 4篇重症肌无力

机构

  • 54篇北京医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4篇吴国庚
  • 33篇周诚
  • 20篇王妍焱
  • 10篇陈起航
  • 10篇潘纪戍
  • 8篇焦晟
  • 7篇韦嘉瑚
  • 7篇谭晔
  • 6篇叶晓华
  • 6篇陈涓
  • 6篇郭锬
  • 6篇刘甫庚
  • 5篇张旻
  • 5篇陈敏
  • 4篇朱明炜
  • 4篇许贤豪
  • 3篇崔红元
  • 3篇杨明
  • 3篇鲁纯智
  • 3篇叶国栋

传媒

  • 10篇中华放射学杂...
  • 10篇医学影像学杂...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 1篇2014年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肌肉质量和力量状态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评价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肌肉质量.方法 拟接受腹股沟疝手术,年龄在70-90岁的男性住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40-50岁1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进行人体测量、应用生物电阻抗和双能X线扫描的方法测定人体组分、C...
朱明炜叶国栋曹祥龙吴国庚王红张旻鲁纯智崔红元韦军民
关键词:腹股沟疝握力
颈部能谱CT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颈部能谱CT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增强CT扫描的60例患者,其中行能谱CT成像的30例作为能谱扫描组,行常规CT扫描的30例作为常规扫描组。能谱扫描组采用管电压80、140kVp瞬时切换,管电流为默认值630mA,转速0.5s/周;常规扫描组管电压120kVp,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技术(100—600mA),转速0.6s/周。对2组患者上、中、下颈部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噪声、对比信噪比(CNR)]、主观评分,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辐射剂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各部位65、55keV单能量图像与常规扫描组混合能量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分。结果能谱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的CT剂量指数分别为17.77、(17.26±2.18)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218)。上、中、下颈部能谱扫描组65keV图像噪声分别为(4.5±0.8)、(4.5±0.9)、(5.2±1.0)HU,常规扫描组上述部位噪声分别为(4.5±1.1)、(4.1±1.0)、(5.0±1.7)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02、-1.362、-0.621,P均〉0.05)。上、中、下颈部能谱扫描组65keV图像评分分别为(4.1±0.3)、(4.7±0.5)、(3.8±0.7)分,常规扫描组上述部位图像评分分别为(4.1±0.4)、(4.6±0.5)、(3.5±0.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286、-0.531、-1.568,P均〉0.05)。上、中、下颈部能谱扫描组55keV图像噪声分别为(5.4±0.9)、(5.6±1.1)、(6.6±1.6)HU,均大于常规图像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14、-5.560、-3.784,P均〈0.05)。上、中颈部能谱扫描组55keV图像评分分别为(3.7±0.5)、(4.2±0.4)分,低于常规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
郭锬周诚陈涓吴国庚杨正汉沈正寅陈敏
冠状动脉成像中对比剂浓度与造影效果关系的技术探讨
目的:多排螺旋CT(MD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MDCT冠状动脉成像要求通过对病人注射造影剂使得冠状动脉管腔内造影剂浓度达到一定范围从而进行诊断,过低或过高都将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测...
焦晟周诚沈云吴国庚王妍妍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行大肠充气MSCT容积扫描和图像重建 (包括MPR、MIP、SSD、Raysum和CTVE) ,并与钡灌肠 ( 80例 )、结肠镜 ( 60例 )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 10 0 % ,其三维重建与钡灌肠、CTVE与结肠镜的发现完全符合。结论 大肠充气MS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反映大肠癌的病变和范围 ,明显优于单独应用X线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
吴国庚王妍焱王玉林叶晓华
关键词:大肠肿瘤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诊断价值和MSCTA定量测量血管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98例临床确诊或拟诊为LEASO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0例患者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由GE AW 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结果:MSCTA影像判断LEASO患者病变动脉狭窄程度与DSA的符合率为87.8%。其中判断血管正常(1级)的符合率为91.0%,判断血管狭窄≥70%(4级、5级)的符合率为89.8%。结论: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评估LEASO患者病变动脉狭窄≥70%有较高的准确性,对LEASO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王妍焱吴国庚周诚谭晔韦嘉瑚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成人重症肌无力中胸腺淋巴样滤泡性增生的CT表现
目的认识成人重症肌无力(MG)中胸腺淋巴样滤泡性增生的CT表现。方法搜集我院自1986年3月至2004年6月因MG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胸腺LFH者13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75例,年龄18-73岁(中位年龄3...
刘甫庚韦嘉瑚潘纪戍周诚陈起航于经赢吴国庚许贤豪
文献传递
4D CTA结合CTP评价脑缺血后侧枝血流对脑灌注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4D CTA结合全脑容积CTP成像评价脑缺血后侧枝血流对脑灌注状态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34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8.22岁),接受了全脑动态CTA-CTP成像,22例患者在初次检查后20~40天进行了影像学随诊。动态CTA-CTP结果与随访的影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4例患者中动态CTA-CTP成像阴性者3例,阳性者31例,诊断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100%。阳性者中29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 D CTA发现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3例,其中12例患侧可见侧枝血管形成,这12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4 D CTA技术是评价侧枝循环及脑灌注状态的可靠的和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陈涓刘芳郭锬吴国庚王妍焱许英浩周诚陈敏
单能量成像技术消除硬化伪影能力的基础模型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HDCT(宝石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克服硬化伪影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120kVp条件下,CT值为300HU,600HU和1200HU的不同碘和水比例混合溶液,每组混合溶液均装入两支5mm直径的塑料试管。每...
王妍焱吴国庚周诚谭晔焦晟巴凯
文献传递
成人Bochdalek疝的CT诊断(附42例分析)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分析 42例成人Bochdalek疝的CT表现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42例均系在胸、腹部常规CT扫描中发现膈肌后上方有致密块影 ,后膈有局部缺损 ,膈上、下致密影通过膈肌缺损相连而诊断。其中男 2 5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6 4岁 ,71 4%≥ 6 0岁。结果  42例中共有 5 3个Bochdalek疝 ,其中 11例为双侧 ,左侧 2 1例 ,右侧 10例。膈肌缺损最大横径自 0 5~ 6 7cm ,中位数 2 8cm。疝的最大横径自 1 5~ 9 0cm ,中位数 3 7cm ,与膈肌缺损大小密切相关 (rs=0 72 ,P <0 0 1)。91%病例的CT上均可见有慢性肺部疾病。结论 成人Bochdalek疝不少见 ,CT能准确判断膈肌缺损的位置、疝的大小及其内容物。年龄及慢性肺部疾病对本病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赵伟峰潘纪戌吴国庚许嘉
关键词:BOCHDALEK疝CT
腹部器官优化增强扫描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腹部增强后器官时间 密度曲线的分析 ,对获取最佳的腹部增强扫描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 2 0例受试者以 3ml/s的速度注射 30ml对比剂后 12s在肝门下 10mm层面行电子束CT扫描 ,采用Flow扫描方式。分别计算肝脏、脾脏和胰腺强化的峰值时间 (PT)、上升半峰值时间 (RHT)、下降半峰值时间 (FHT)及其时间 密度曲线。结果 肝脏 PT 6 5 + / - 5sRHT42 + / - 3sFHT 111+ / - 10s脾脏 PT46 + / - 3sRHT2 6 + / - 3sFHT92+ / - 10s胰腺 PT35 + / - 4sRHT 2 0 + / - 2sFHT 6 4+ / - 3s。结论 不同器官获取最佳强化效果的时间不同 ,RHT到FHT这段时间为腹部器官强化的最佳时期。
张华吴国庚杨明周诚刘旭武凤菊
关键词:腹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