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国林

作品数:36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义乌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义乌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骨折
  • 13篇关节
  • 9篇内固定
  • 9篇股骨
  • 8篇转子间
  • 8篇转子间骨折
  • 8篇股骨转子
  • 8篇股骨转子间
  • 8篇股骨转子间骨...
  • 7篇骨折固定
  • 7篇骨折固定术
  • 7篇固定术
  • 5篇髓内
  • 5篇髓内钉
  • 5篇微创
  • 5篇疗效
  • 5篇肩关节
  • 4篇入路
  • 4篇手术
  • 4篇肘关节

机构

  • 29篇义乌市中心医...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6篇吴国林
  • 26篇陈红卫
  • 22篇季向荣
  • 17篇黄洪斌
  • 13篇赵钢生
  • 10篇张根福
  • 7篇赵胜春
  • 5篇赵品益
  • 5篇王子阳
  • 5篇陈超丽
  • 3篇潘骏
  • 2篇何元诚
  • 2篇黄民锋
  • 2篇许国军
  • 2篇陈超丽
  • 1篇吴立军
  • 1篇许国军
  • 1篇潘俊
  • 1篇陈旭宏
  • 1篇昊立军

传媒

  • 5篇浙江医学
  • 4篇中医正骨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浙江创伤外科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2016年浙...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桡骨头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桡骨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肘部损伤,约占肘关节内骨折的1/3-1/2。临床中单纯桡骨头骨折并不多见,常伴有肘关节其他部位的损伤,尤其是内侧副韧带损伤。桡骨头骨折常由间接外力通过腕部桡骨轴线上传至肘关节,并借助提携角的存在使肘部受到过度外翻应力,使肱骨头与桡骨头发生撞击引起骨折,也可以是直接暴力作用所致。
吴国林陈红卫季向荣黄洪斌陈超丽赵胜春李军
关键词:桡骨头骨折肘关节内骨折内侧副韧带损伤肘部损伤暴力作用提携角
改良肘关节前内侧过顶入路显露冠突骨折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经改良肘关节前内侧过顶入路显露冠突骨折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具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男12具、女8具。在浅层,将肱骨内上髁标记为A,将内、外上髁连线与正中神经内侧缘交点标记为B,测量AB的长度。在中层,将正中神经旋前圆肌支的分叉点标记为D,将其入肌点标记为E,测量AD、AE的长度。将尺动脉与尺神经的交点标记为C,测量AC、BC的长度。将尺侧返动脉前支在尺动脉的分叉点标记为F,测量AF、BF的长度。在深层,将冠突顶点标记为O,将关节面平面与尺侧副韧带外侧缘交点标记为M,测量AM、OM的长度。结果:AB长度为(10.37±2.67)cm,BC长度为(10.19±2.57)cm,AC长度为(3.03±0.84)cm,AD长度为(3.53±1.55)cm,AE长度为(4.61±1.55)cm,AF长度为(4.96±1.74)cm,BF长度为(4.51±1.56)cm,AM长度为(2.75±0.57)cm,OM长度为(1.59±0.26)cm,肱肌附着点到冠突的距离为(1.56±0.93)cm。在肌组织深层可建立ABC和ABF 2个三角形安全区,其中ABC区域由正中神经中段、尺动脉下段与尺神经构成,在结扎尺侧返动脉前支后该区域是显露冠突的相对安全区域;ABF区域除支配屈肌群的部分正中神经分支外,并无其他重要神经、血管,为显露冠突的绝对安全区域。结论:经改良肘关节前内侧过顶入路能很好地暴露冠突,有足够的安全区域进行冠突骨折的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入路。
陈红卫杨新东吴国林
关键词:肘关节手术入路尸体解剖
放射式体外冲击波运动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放射式体外冲击波运动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符合要求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2组均采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固定靶点组选择治疗前确定的固定压痛点进行治疗;运动靶点组在固定压痛点治疗的基础上,对被动活动肩关节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点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肩部疼痛程度,测定肩关节活动度,以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评定总体疗效。结果:(1)肩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03.092,P=0.000);2组患者肩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169,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肩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28.706,P=0.000);2组肩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降低的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2次后,2组肩部疼痛VA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00±1.21)分,(7.96±1.30)分,t=1.000,P=0.328;(6.35±1.30)分,(6.30±1.33)分,t=1.000,P=0.238;(4.48±1.34)分,(4.30±1.33)分,t=1.699,P=0.103];治疗3次后、治疗4次后,运动靶点组的肩部疼痛VAS评分均小于固定靶点组[(3.70±1.26)分,(3.43±1.04)分,t=2.787,P=0.011;(3.43±0.90)分,(3.22±0.85)分,t=2.472,P=0.022]。(2)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前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4.74°±16.59°,75.00°±16.80°,t=0.053,P=0.958;22.13°±4.08°,22.09°±4.11°,t=0.036,P=0.971;70.09°±15.65°,70.04°±15.97°,t=0.009,P=0.993;34.91°±2.86°,34.87°±2.88°,t=0.051,P=0.959;44.43°±6.13°,44.39°±6.07°,t=0.024,P=0.981);治疗4次后,运动靶点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固定靶点组(127.13°±17.71°,138.09°±19.87°,t=-2.030,P=0.048;39.48°±6.19°,43.04°±5.49°,t=-2.067,P=0.045;91.
吴国林陈红卫季向荣黄洪斌陈超丽何元诚黄民锋
关键词:肩凝症体外冲击波治疗
弹性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研究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大龄儿童锁骨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16例大龄儿童锁骨骨折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9-17岁,平均1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6 d。骨折类型:横形骨折13例,斜形3例(无长斜形骨折)。分别比较健侧与患侧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肩关节Neer评分和术后3周的肩关节活动度,并通过X线片检查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患儿伤口愈合良好,术后有2例出现皮肤激惹反应,没有出现感染、TEN断裂、骨折延迟愈合及顶破皮肤等并发症。所有患儿获得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7.2个月。术后3个月Neer评分96.69±6.22,与健侧98.75±2.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P〉0.05)。术后3周肩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周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后取出髓内钉,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结论:弹性髓内钉具有损伤小、美观、固定可靠等优点,可为大龄儿童锁骨骨折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许国军吴国林陈旭宏季向荣黄洪斌陈超丽
关键词:锁骨骨折儿童
盘内射频脉冲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下腰痛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引起下腰痛的原因很多,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是慢性下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占其发病率的28%~40%.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chronic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CDLBP)的治疗是目前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一个难题.各种治疗手段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方法得到缓解,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手术不可避免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如相邻间隙的退变、运动节段的丢失、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等.我院2011-11-2012-10采用椎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DLBP患者26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黄洪斌季向荣吴国林葛金花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脉冲治疗疗效分析慢性下腰痛
发散式冲击波在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发散式冲击波在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发散式冲击波干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炎症因子以及疼痛状况、关节活动度的情况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L-6、CRP以及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发散式冲击波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水平以及缓解患者疼痛、关节活动情况具有更加积极地作用。
任安龙童哲瑶吴国林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炎性因子临床疗效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被引量:4
2017年
PBL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现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医学教学模式。骨科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解剖学、影像学、生物力学等专业知识,临床所见和书本知识有一定差距,学科中的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适应目前教育的新模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作者尝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并与LBL教学方法比较,现报道如下。
陈红卫吴国林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临床教学骨科PBL教学模式医学教学模式
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1~64岁,中位数34.5岁。按照肩锁关节脱位的Rockwood分型,Ⅲ型17例、Ⅳ型9例、Ⅴ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48 h,中位数24 h。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随访观察肩关节复位、疼痛、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5.48±8.59)min,住院时间(4.28±0.38)d,住院费用(14 990.37±689.39)元。术后2 d X线检查显示肩锁关节复位情况良好。3例失访,其余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中位数15个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2.01±0.14)分,术后3个月(1.45±0.19)分、6个月(1.19±0.20)分、12个月(0.94±0.12)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71.23±7.76)分,术后3个月(80.41±6.38)分、6个月(90.12±10.03)分、12个月(95.19±9.41)分。术后12个月参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综合疗效,优14例、良11例、可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断裂或脱出、肩锁关节再脱位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可以有效减轻肩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复位效果好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赵胜春吴国林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
微创法与传统法在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钢板取出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方法在长管状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的42例长管状骨骨折术后的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方式及传统方式取出钢板螺钉内固定装置,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短、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当。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微创组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有放射性伤害。术后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以及二次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微创法在拆除长管状骨骨折术后内固定装置的疗效与传统方式相当,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术后出血少、功能恢复较快等优点。
吴国林季向荣陈红卫黄洪斌张根福赵品益
关键词:微创取出术
经皮穿刺技术联合组织扩展套管在胫骨钢板内固定物取出术的应用
2016年
目的研究应用微创经皮穿刺技术联合组织扩展套管在胫骨钢板内固定物取出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8—2015-07对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胫骨骨折术后的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经皮穿刺技术联合组织扩展套管(试验组)和传统常规切开的方式(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装置取出。结果 2组手术时间基本相当,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术后3 d 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二次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应用微创经皮穿刺胫骨钢板内固定装置取出,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较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吴国林陈红卫季向荣陈超丽黄洪斌许国军夏红涛
关键词:胫骨骨折经皮穿刺技术取出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