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
- 作品数:28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额顶网络的异常功能连接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异常功能连接,及其与病程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及35例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被试在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图像,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中利用独立成分分析确定出10个静息态网络。利用FSL非参数置换检验进行双回归分析,从而检测10个静息态网络中基于体素的组间差异。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检测异常的功能连接与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失眠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右侧额顶网络中的顶上回和额上回与网络内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出现降低。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原发性失眠患者中异常的功能连接与临床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证明在静息状态下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右侧额顶网络功能连接出现异常。本结果有利于理解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神经活动的改变。
- 许光吴宏江桂华马晓芬
-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 丹灯通脑软胶囊延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事件的临床观察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丹灯通脑软胶囊延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事件的发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02-01至2012-02-01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TIA 162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82),治疗组采取丹灯通脑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1.2%,对照组有效率为49.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Cox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安慰剂,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的相对危险度是0.391(95%CI:0.193,0.793)。结论: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TIA,延缓卒中事件发生,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林宋斌吴宏邢一兰
- 关键词:丹灯通脑软胶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疗效
- 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采用注射用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疗程均为10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听力恢复情况及病程长短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病程越短,总有效率越高。结论:早期应用注射用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较好。
- 吴宏陈俊抛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注射用纤溶酶高压氧
- β-七叶皂苷钠应用于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的效果分析
- 目的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疾病,脑出血后会继发脑水肿,其可以影响康复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1].为了改善预后,我们加用β-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后继发脑水肿患者治疗,取得较好效果.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研究对象...
- 吴宏陈俊抛
- 关键词:Β-七叶皂苷钠脑出血脑水肿
- 后循环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所示的后循环梗死灶与DSA发现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每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头部MRI发现的梗死灶与DSA所见的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进行对照。结果 MRI示单发性梗死22例(其中脑干梗死10例,小脑梗死8例,丘脑梗死2例,枕叶梗死2例),多发性梗死8例。DSA发现大动脉狭窄19例[包括单纯椎动脉近段(V1)狭窄、椎动脉V1段狭窄伴颅内段狭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锁骨下动脉狭窄],与之对应的MRI发现的梗死部位位于小脑下后动脉(PICA)供血区、小脑下前动脉(AICA)供血区、小脑上动脉(SCA)供血区及大脑后动脉(PCA)供血区,以小脑下后动脉(PICA)供血区多见。分支动脉狭窄9例,与之对应的MRI发现的梗死部位位于PICA、AICA、SCA及PCA供血区。2例DSA椎基底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头部MRI见PICA和AICA供血区有多发性小梗死灶。结论后循环梗死的MRI表现与椎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部位具有相关性。大动脉狭窄的病例中,椎动脉V1段狭窄最常见,其梗死部位多位于PICA供血区。通过MRI检查,早期明确后循环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可能推测导致梗死的病变血管。
- 刘清萍陈俊抛吴宏
-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椎基底动脉狭窄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术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72例疗效分析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与对照组72例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3.61%)(P〈0.01)。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 陈俊抛黄焰吴宏许光冼煜
- 关键词:脑梗死丹红注射液疗效
- β-七叶皂苷钠应用于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的效果分析
- 目的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疾病,脑出血后会继发脑水肿,其可以影响康复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为了改善预后,我们加用β-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后继发脑水肿患者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5月到2014...
- 吴宏陈俊抛
- 神经梅毒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15例;脑间质梅毒96例(脑膜梅毒18例,脑膜血管梅毒78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中枢性面舌瘫及阿-罗瞳孔;脑实质梅毒9例(麻痹性痴呆3例,脊髓痨6例),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双下肢阵发性闪电样剧痛、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膝反射和踝反射消失、龙贝格征阳性及阿-罗瞳孔。入院前无1例确诊,门诊均以脑血管病或头痛、头晕等收住院。结论:神经梅毒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对于疑似病例及时行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
- 陈俊抛黄焰袁明贤吴宏
- 关键词:神经梅毒
- 莱菔硫烷对TNF-α诱导bEnd.3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产生IL-1β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TNF-α诱导bEnd.3鼠脑血管内皮细胞IL-1β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脑血管内皮细胞系bEnd.3,TNF-α刺激前先用30μg/mL SFN处理2 h,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ELISA检测IL-1β和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的产生。结果 (0~30)μg/mL SFN对bEnd.3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TNF-α能显著诱导bEnd.3细胞产生IL-1β,并能表达一定量的HO-1。经SFN处理后,HO-1表达量增高,且IL-1β产生明显降低。此外,HO-1激动剂CoPP处理能协同SFN降低TNF-α诱导的IL-1β产生,HO-1抑制剂ZnPP能减弱SFN对IL-1β的抑制作用。结论 SFN通过上调HO-1的产生从而抑制TNF-α诱导bEnd.3细胞分泌IL-1β。
- 吴宏许光汤永红
- 关键词:莱菔硫烷脑血管内皮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IL-1Β
- 莱菔硫烷对TNF-α诱导脑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及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 目的: 观察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TNF-α诱导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及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脑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体外培养脑血管内皮细胞系 ...
- 吴宏
- 关键词:脑血管内皮细胞莱菔硫烷肿瘤坏死因子-Α炎症介质活性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