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湘
- 作品数:45 被引量:4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阴道炎的诊治进展被引量:63
- 2009年
- 吴文湘廖秦平
- 关键词: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
- 无症状性BV的自然转归及其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研究无症状性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自然转归情况,分析可能影响自然转归的高危因素。方法:从体检中心选取未治疗的无症状性BV患者160例,跟踪观察4个月,记录每例患者的病例特点及最终结局。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分析各种因素与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0例患者中,41%病情进展,53%病情无明显变化,6%病情自行好转。病情进展的患者中,38%变为有症状的BV,24%变为BV合并VVC。单变量分析发现,经常出差(OR 3.72,95%CI 1.85-7.46)、BV病史(OR 4.78,95%CI 2.42-9.44)与患者病情进展有关。安全套避孕(OR=0.46,95%CI 0.24-0.90)、Nugent评分较低(OR=0.40,95%CI 0.21-0.79)对无症状BV有保护作用。多变量分析发现,安全套避孕对患者有保护作用,BV病史和经常出差是病情进展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无症状性BV患者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 张瑞桑佳特吴文湘那日苏牛小溪廖秦平
- 关键词:自然转归高危因素阴道乳杆菌阴道微生态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进展被引量:21
- 2011年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原体分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两大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更新了VVC的诊治规范,根据VVC的不同分类,选择个体化的抗真菌治疗。其他治疗如免疫治疗和乳酸杆菌治疗等仍处于研究阶段。
- 吴文湘刘朝晖
- 关键词:酵母菌属
- 人工流产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26
- 2019年
- 根据我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年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人工流产963万,占同年全国计划生育手术的50. 6%。我国人工流产的现况具有以下特点[1]:一是人工流产总数居高不下,并有潜在增长的趋势;二是年轻、未育的比例高,一些汇总文献的数据显示,25岁以下妇女的比例达47. 5%,其中未育妇女比例高达49. 7%,首次妊娠人工流产的比例为35. 8%;三是重复流产率高(55.9%),且间隔时间短。
- 无于晓兰顾向应刘欣燕张帝开林青黄丽丽吴文湘郑波
- 关键词:人工流产预防性抗菌药物
- 白假丝酵母菌对人阴道上皮细胞TLR4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白假丝酵母菌对人阴道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白假丝酵母菌热灭活孢子刺激体外培养的人阴道上皮细胞12h和24h,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TLR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人阴道上皮组织和体外培养人阴道上皮细胞均表达TLR4mRNA。白假丝酵母菌热灭活孢子刺激12h,上皮细胞中TLR4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刺激24h组P<0.05,刺激24h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50。结论人阴道上皮细胞构成性表达少量TLR4,白假丝酵母菌刺激12h时人阴道上皮细胞表达TLR4mRNA增加,推测TLR4可能在人阴道上皮细胞识别白假丝酵母菌和启动防御感染的早期起一定作用。
- 张岩吴文湘刘朝晖赵敏廖秦平
-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TOLL样受体4上皮细胞阴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切了子宫会导致卵巢早衰?
- 2016年
- <正>乔女士:我今年35岁,患有子宫肌瘤,已生有一孩,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建议做手术,而我担心切了子宫会导致卵巢早衰,有这回事吗?答:子宫肌瘤是妇女很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岁~50岁,在生育期发病率可达20%~30%,也就是说每三个成年女性中,便有一个子宫肌瘤患者。卵巢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除参与生育功能及维持月经外。
- 吴文湘
- 关键词:卵巢早衰内分泌器官自然绝经子宫切除更年期症状年龄因素
- 一种防脱落举宫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脱落举宫器,包括圆筒杆体,圆筒杆体沿轴向的相对前端用于置入子宫腔内,且另一端用于置在体外;圆筒杆体沿轴向的相对后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指示灯;圆筒杆体沿轴向的相对前端端面设置有电连接指示灯的按钮,按钮具有被按...
- 冯烨韦晓昱吴文湘杨慧霞
- 16057例中国北京地区健康妇女阴道菌群的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健康女性阴道菌群的情况。方法选取中国北京地区健康体检妇女16 057例,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结果 (1)菌群正常者占75.7%。菌群密集度范围多在++^+++,占99.2%;菌群多样性多在+^++,占81.2%;优势菌均为革兰阳性大杆菌,占100.0%。(2)在健康妇女中仍存在24.3%异常菌群,依次为菌群失调、菌群增殖过度和菌群抑制。结论健康女性阴道菌群表现为多样性,阴道微生态评价有助于筛查无症状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女性,并对临床评价阴道感染时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吴文湘张瑞白会会刘朝晖
- 关键词:阴道菌群阴道微生态
- 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
- 女性下生殖道为开放性腔道,是人体内重要微生态区,正常情况下是以乳杆菌等优势菌为主组成的微生态系统。近年,人们研究了女性健康和病理状态下的阴道微生态,如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等,证明阴道微生态是一...
- 吴文湘廖秦平
- 关键词:妇科疾病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
- 人阴道上皮鳞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 2007年
-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局部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受到重视,初步研究显示,外界微生物入侵时,生殖道上皮细胞可分泌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因子,如人类防御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同时促进阴道局部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学者Fichorova等已经建立了人阴道上皮细胞模型,并将阴道上皮的原代细胞进行传代,Steele和FidelL40借用此细胞系进行了衣原体感染的初步研究。
- 吴文湘李颖刘朝晖廖秦平
- 关键词:阴道上皮生物学特性体外培养鳞状细胞特异性细胞免疫女性生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