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秋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第二四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镇痛
  • 3篇舒芬太尼
  • 3篇芬太尼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术后
  • 2篇术后镇痛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硬膜外镇痛
  • 1篇硬膜外注射
  • 1篇置换术
  • 1篇内注射
  • 1篇鞘内
  • 1篇鞘内注射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全髋
  • 1篇全髋关节

机构

  • 4篇哈尔滨第二四...

作者

  • 4篇吴晓秋
  • 2篇安万丰
  • 2篇孙鑫
  • 1篇王宏伟
  • 1篇刘凤娟
  • 1篇武振庞
  • 1篇赵杨
  • 1篇高德伟
  • 1篇肖景宽
  • 1篇王丽霞
  • 1篇郭俊英

传媒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布啡与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纳布啡与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试验组给予盐酸纳布啡注射液术后镇痛,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VAS镇痛及镇静Ramsay评分的比较,B组患VAS镇痛及镇静Ramsay评分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嗜睡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舒芬太尼,盐酸纳布啡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孙鑫吴晓秋安万丰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镇痛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吗啡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单纯蛛网膜下隙麻醉可完成的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Ⅰ组鞘内舒芬太尼组;Ⅱ组硬膜外吗啡组;Ⅲ组鞘内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吗啡组。结果:Ⅰ组术后6小时后VAS评分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有效镇痛时间短于Ⅱ、Ⅲ组(P<0.05);Ⅱ组术后2~4小时VAS评分明显高于Ⅰ、Ⅲ组(P<0.05),在此期间的镇痛效果比Ⅰ、Ⅲ组差;Ⅰ组术后瘙痒发生率高(P<0.05);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Ⅲ组术后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Ⅰ组,Ⅱ组低;其他副反应如呼吸抑制、嗜睡、心动过缓等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具有明显早期镇痛作用,鞘内注射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小剂量吗啡不但镇痛作用时间长并且早期镇痛完善,副作用低,是一种更好的镇痛方法。
高德伟吴晓秋武振庞郭俊英肖景宽王丽霞
关键词: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鞘内注射吗啡硬膜外注射
ERAS理念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管理的应用
2021年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ERAS理念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管理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0例,年龄>60岁,入选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ERAS方案组(A组,n=100)和常规方案组(B组,n=100),比较两组手术病人(实施ERAS围术期策略vs常规外科策略)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术前1 d疼痛评分没有显著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均显著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ERAS理念的麻醉管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
孙鑫赵杨安万丰吴晓秋刘凤娟王宏伟
关键词:ERA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
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与吗啡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择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下肢骨科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Ⅰ组:舒芬太尼10μg+0.2%罗哌卡因;Ⅱ组:舒芬太尼15μg+0.2%罗哌卡因;Ⅲ组:舒芬太尼20μg+0.2%罗哌卡因;Ⅳ组:吗啡2.5mg,每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ml并加入氟哌利多2mg。记录给药后3、6、9、12、18及24小时各时间点镇痛评分(VAS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Ⅱ组、Ⅲ组和Ⅳ组的患者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24小时内辅助镇痛用药量均显著低于Ⅰ组(P均<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10%,5%,25%,前三组与Ⅳ组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的瘙痒发生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两两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单次注射舒芬太尼15μg与0.2%罗哌卡因的混合液具有较佳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较少。
高德伟武振庞吴晓秋郭俊英肖景宽王丽霞
关键词: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氟哌利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