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欣松

作品数:67 被引量:45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0篇天文地球
  • 1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油气
  • 21篇盆地
  • 15篇勘探
  • 14篇教学
  • 11篇储层
  • 10篇地质
  • 10篇气藏
  • 8篇油气藏
  • 8篇气田
  • 8篇课程
  • 7篇地层
  • 7篇油气勘探
  • 7篇松辽盆地
  • 7篇教学改革
  • 7篇储集
  • 6篇地质工程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岩石
  • 5篇油田

机构

  • 5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长江大学
  • 1篇江苏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塔里木石油勘...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作者

  • 67篇吴欣松
  • 8篇高岗
  • 8篇刘小平
  • 5篇姚睿
  • 5篇王志章
  • 5篇刘成林
  • 5篇张琴
  • 4篇岳大力
  • 4篇熊琦华
  • 4篇姜福杰
  • 4篇刘钰铭
  • 3篇付建伟
  • 3篇庞雄奇
  • 3篇张祥忠
  • 3篇陈策
  • 3篇蔡毅
  • 3篇郭娟娟
  • 3篇韩德馨
  • 3篇吴胜和
  • 3篇刘景彦

传媒

  • 5篇中国地质教育
  • 5篇教育教学论坛
  • 4篇天然气工业
  • 4篇石油学报
  • 3篇测井技术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石油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世界石油工业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岩性油气藏
  • 2篇教育进展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河南石油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强“石油地质学”实践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被引量:15
2009年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关键环节。在"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中通过重视实验教学、加强习题教学、增设石油地质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综合实践的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李潍莲陈冬霞吴欣松刘成林高先志柳广弟
关键词:石油地质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教学质量
油气勘探地质工程与评价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地质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地质行业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本文针对地质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在教材的编写、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总体而言,在夯实理论基础、开展网上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所做的尝试有效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增添了课堂活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刘成林霍宏亮高岗吴欣松曲娜吴育平
关键词:学制学分
建立渗透率解释模型的一种优化方法被引量:6
1998年
为了更快捷、更有效地建立渗透率的测井解释模型,为油田开发生产服务,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分位数回归法。该方法在再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抑制离群数据的影响方面,与原始的渗透率解释模型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在我国东部某油田沙三段储层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吴欣松
关键词:渗透率测井解释分位数
我国主要气区大中型天然气田未动用储量评价被引量:1
2003年
刘小平吴欣松王志章熊琦华
关键词:气区天然气田未动用储量
扶新隆起带泉头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发育模式被引量:3
2019年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泉头组存在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不统一、各油田间地层划分方案混乱、对泉头组整体研究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果。文中运用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利用岩心、录井、地震等资料,通过进积-退积作用转换面、河道冲刷面的识别,以及地层叠置样式变化的研究,划分了扶新隆起带北坡泉头组各级基准面旋回界面,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泉头组整体上发育6个半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泉三、泉四段发育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泉三、泉四段短期基准面旋回样式共分为三大类7个亚类。研究区泉头组经历了多期长期基准面升降变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出现河流—滨浅湖—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的变化。
梅啸寒刘景彦王武学张琴吴欣松原成帅
关键词: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格架松辽盆地
古岩溶地貌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为例被引量:40
2007年
岩溶地貌是岩溶作用与各类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貌形态对岩溶储层发育又起着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为例,通过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了该区的古岩溶地貌,发现研究区岩溶地貌起伏变化很大,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峰林平原地貌组合。根据测井、钻井、录井等资料对不同地貌区垂向上的岩溶相带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古地貌区岩溶储层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古岩溶地貌区、不同岩溶相带中不同类型岩溶储层发育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古岩溶地貌明显控制岩溶相带的空间发育,并进一步控制了岩溶的发育。
刘小平孙冬胜吴欣松
关键词:储层奥陶系塔里木盆地
我国主要气区大中型天然气田未动用储量评价
未动用储量的分布特征截至到1999年底(含克拉2气田),全国探明天然气(气层气)23525.82×10m,可采储量14619.61×10m。而未动用天然气(气层气)探明储量总计为14246.34×10m, 其中,中石油集...
刘小平吴欣松王志章熊琦华
文献传递
准东吉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机制
2024年
准噶尔盆地东部(准东)吉南凹陷发育大套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但其芦草沟组烃源岩沉积古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明确。通过总有机碳、岩石热解、主微量元素和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芦草沟组烃源岩沉积古环境、古生产力进行了研究,以此探讨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结果表明:①通过总有机碳和岩石热解参数分析认为吉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有机质丰度普遍达到极好,有机质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整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生烃潜力高。②生物标志物参数分析表明,芦草沟组有机质主要为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合贡献,且芦二段具有更高的陆源有机质输入。③根据主微量元素结合生物标志物相关参数,认为研究区芦一段烃源岩沉积于干旱、半咸水、弱还原的浅水—半深水环境,古生产力较低;芦二段烃源岩沉积于湿润—半干旱、淡水、弱还原—弱氧化的浅水沉积环境,古生产力中等。④根据研究区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与不同古沉积环境条件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芦一段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水生生物的繁盛和保存条件控制;芦二段初始生产力主导了有机质的富集。
张妍吴欣松康积伦高岗黄志龙樊柯廷李杰马强张伟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沉积环境芦草沟组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油气勘探地质工程与评价”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2
2015年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是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学术型有较大差异。本文针对地质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导论引入、课程体系架构、习题训练、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模式改进的方法和方式,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而言,改进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发挥学生自身潜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拓展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姜福杰高岗吴欣松
关键词:地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教学模式
优化“油矿地质学”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油气地质工程技术人才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系统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做法与经验。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进一步突出了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基于油田生产实际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自主性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评定课程学习成绩,加强校企合作保障实践教学条件。
刘钰铭侯加根吴胜和岳大力吴欣松徐朝晖
关键词:实践教学油田生产校企合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