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爱兰

作品数:22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成像
  • 4篇动脉壁
  • 4篇主动脉
  • 4篇主动脉壁
  • 4篇主动脉壁内血...
  • 4篇壁内血肿
  • 3篇电子计算机扫...
  • 3篇血管成像
  • 3篇胰腺
  • 3篇急性损伤
  • 3篇计算机扫描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MSCT表现
  • 3篇病理
  • 3篇病理诊断
  • 2篇低剂量
  • 2篇动脉成像

机构

  • 2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江汉大学附属...

作者

  • 22篇吴爱兰
  • 19篇韩萍
  • 17篇史河水
  • 11篇刘永华
  • 10篇田志梁
  • 9篇李欣
  • 3篇周承凯
  • 3篇李友林
  • 1篇陈艳
  • 1篇刘定西
  • 1篇韩萍
  • 1篇高紫红
  • 1篇张欣
  • 1篇徐海波
  • 1篇于群
  • 1篇孔祥泉
  • 1篇梁波

传媒

  • 6篇第六届中国放...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第八届全国临...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双源CT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对比评价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双源CT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显示有心肌桥(MB)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影像资料,将病例分为被心肌部分包绕组(至少在1/2以上)和完全被心...
古今史河水周运锋吴爱兰任宏伟刘永华韩萍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
文献传递
双源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探讨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10月间在本院按顺序先后接受冠状动脉DSCTA检查,并在34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者共68例患者...
任宏伟史河水韩萍吴爱兰陈艳刘永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病理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肺内良性肿瘤,近年来文献报道渐多,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其病理学基础和CT征象,不难与肺内错构瘤、血管瘤以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病灶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肺硬化性...
史河水蒋南川李欣吴爱兰韩萍刘永华田志梁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特征参数
文献传递
胰腺急性损伤与随访复查的MSCT表现
古今史河水韩萍吴爱兰李欣田志梁李友林
MSCTA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IMH的MSCTA资料,应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组等方法...
王玉锦杨帅史河水周运锋韩萍吴爱兰刘永华
文献传递
低剂量、个性化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前瞻扫描与回顾扫描对比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为低剂量、个性化CT 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古今韩萍史河水吴爱兰吴晟喻杰刘永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
下腔静脉肿物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是静脉从下肢和腹腔脏器回流到右心房的主要通道。下腔静脉的肿块和肿块样病变,包括一组以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或下腔静脉壁受累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疾病,如血栓形成、原发良/恶性肿瘤及继发性下腔静脉癌栓等,在腹部影像诊断中相对少见,容易被忽视。认识这些疾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熟悉常见假性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明确其性质,准确分期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周承凯吴爱兰韩萍李欣
关键词: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IRIS算法在肝脏低剂量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IRIS算法在肝脏低剂量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连续100例临床需行肝脏三期增强的病人,常规剂量组(120KV)58人,低剂量组(100KV)42人,常规剂量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
张珍易孝纯韩萍李骞史河水吴爱兰刘永华田志梁
文献传递
基于MSCTA的主动脉壁内血肿预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及其预后,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IMH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3例初次行胸腹主动脉MSCTA诊断为IMH并进行保守治疗后再次MSCTA复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IMH的预后,并将患者初次行MSCTA时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有粥样硬化、Stanford分型、受累主动脉直径、血肿最大厚度是否≥11mm、是否合并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血肿内是否有局限性强化影8项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MH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3例IMH患者中20例(60.6%)有进展,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为:Logit(P)=-10.489+1.915X1-2.277X3+3.251X5+3.436X6+2.018X7,年龄、受累主动脉直径、血肿最大厚度≥11mm及合并PAU是IMH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粥样硬化为保护因素。结论:根据危险因素和回归预测结果,可对IMH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并对IMH的治疗计划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延长患者生命。
杨帅史河水韩萍王玉锦吴爱兰田志梁
关键词:壁内血肿主动脉CT血管成像穿透性溃疡
MSCTA评价主动脉壁内血肿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MSCTA)评价主动脉壁内血肿(IMH)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间21例初次行胸腹主动脉MSCTA诊断为IMH并再次行MSCTA 检查患者的影像...
杨帅史河水韩萍吴爱兰周承凯刘永华
关键词:主动脉壁内血肿病理诊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