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敏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LT/ALP比值在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研究ALT/ALP比值(R值)对肝细胞性黄疸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并比较R值与传统的D/T(DBIL/TBIL)值两者的诊断灵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显性黄疸患者336例的临床资料,计算R值与D/T值。结果: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阳性率R值为34.9%,D/T值为16.1%,R>D/T(P<0.05),对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阳性率D/T值为93.0%,R值为75.4%,D/T>R(P<0.05)。结论:对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阳性率,R值高于D/T,而对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阳性率D/T优于R值。
- 于钟周慧敏李楚强詹俊
- 关键词:黄疸
- 国内急性肠系膜缺血临床特点文献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总结分析国内急性肠系膜缺血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检索2005~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有效文献,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男性占65.6%,女性占34.4%。临床表现以突发腹痛最常见(92.6%)。临床分型有肠系膜动脉栓塞(33.0%)、肠系膜动脉血栓(5.0%)、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2.0%)、肠系膜静脉血栓(61.0%)。心房颤动、肝硬化、腹部手术史、高血压为急性肠系膜缺血常见高危因素。腹部B超、腹部C/CTA在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46.2%、76.5%。结论:国内文献报道的急性肠系膜缺血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分型中以肠系膜静脉血栓为主。腹部CT/CTA可作为急性肠系膜缺血的重要诊断方法。
- 杨清清詹俊于钟何艳周慧敏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