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晟

作品数:64 被引量:36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细胞
  • 18篇蛋白
  • 15篇免疫
  • 14篇腺癌
  • 13篇组织化学
  • 13篇免疫组织
  • 13篇免疫组织化学
  • 10篇肿瘤
  • 9篇预后
  • 9篇乳腺
  • 9篇淋巴
  • 9篇肺癌
  • 8篇乳腺癌
  • 8篇癌组织
  • 7篇血管
  • 7篇基因
  • 6篇前列腺
  • 6篇淋巴瘤
  • 6篇病理
  • 5篇蛋白酶

机构

  • 6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武警湖北省总...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湖北省卫生职...
  • 1篇武汉钢铁

作者

  • 64篇周晟
  • 11篇廖永德
  • 8篇赵金平
  • 7篇吴人亮
  • 7篇陈春莲
  • 6篇黄畦
  • 6篇刘聪
  • 5篇蓝儒竹
  • 5篇叶章群
  • 5篇吴翠环
  • 5篇付向宁
  • 5篇刘文励
  • 4篇熊晶
  • 4篇柯昌庶
  • 4篇李娜萍
  • 3篇周宜开
  • 3篇喻志华
  • 3篇孙汉英
  • 3篇万婕
  • 3篇张霞

传媒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癌症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劳动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AGM区基质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GVHD的影响。方法以7.5Gy60Co γ射线照射的BALB/ C小鼠为骨髓移植模型,将小鼠分为四组,A:正常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异基因骨髓单个核细胞单纯移植组、 D:异基因AGM区基质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组,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第4、11、18d的WBC及BMMNC 数目,观察并记录比较C、D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等各项GVHD指标。结果联合移植组在照射后第 11、18d的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移植组,至第18d已趋近于正常。且联合移植组GVHD发生时间较晚, 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纯移植组。结论 AGM区基质细胞不仅能加快造血重建,还能延缓移植后GVHD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提高移植成功率。
罗曼孙汉英徐慧珍周晟刘文励陶思
关键词:AGM区基质细胞造血重建GVHD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BP3在34例肺鳞癌和25例肺腺癌(共21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5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GFBP3在良性肺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而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别称为IGFBP3质表达和核表达),后二者阳性率为44%(26/59)和29%(17/59)。IGFBP3使表达在肺癌和良性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P=0.0029;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中或高分化肺癌,P=0.0292。IGFBP3质表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007。IGFBP3质表达阳性者预后差,而IGFBP3核表达阳性者预后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在NSCLC组织中,IGFBP3质表达可能与调节IGF作用有关,而核表达则可能与抑制肿瘤生长有关,IGFBP3质或核表达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廖永德万燕青周晟赵金平付向宁Doris Mayer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MACC1及其靶蛋白SPON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及其靶蛋白SPON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评估它们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于同济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2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和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MACC1和SPON2蛋白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ACC1和SPON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ACC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及细胞膜,SPON2在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出现表达,MACC1和SPON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8. 3%vs 21. 4%和71. 4%vs 17. 5%,P均<0. 01)。MACC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均<0. 05); SPON2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Nottingham预后指数、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均<0. 05);二者均与ER、PR及HER2状态无关(P> 0. 05),且乳腺癌组织中MACC1和SPON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0. 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ACC1和SPON2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较短(P均<0. 001);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MACC1和SPON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 001)。结论:MACC1和SPON2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可能成为潜在的靶点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熊晶邓辉王渝周晟
关键词:乳腺癌MACC1预后
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同源病神经标志物的表达以及图形测量定量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种肠道神经标志物在正常结肠、先天性巨结肠症(HD)、神经元发育不良-B(IND-B)及神经节细胞减少症(HG)病变结肠的表达特点,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肠道神经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组织蛋白酶D、蛋白基因产物9.5、S-100蛋白和外周蛋白4种抗体,对10例正常结肠、20例HD、8例IND-B型及20例HG的患儿结肠石蜡标本切片采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所有数码图像(×400)中神经丛、节细胞计数以及节细胞形态进行定量测量。结果组织蛋白酶D仅在神经节细胞表达阳性,不表达于神经纤维;PGP 9.5和外周蛋白在肠壁肌间、黏膜下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S-100在神经节细胞中表达阴性。定量分析:HD病变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IND-B病变肠段肌间神经节细胞与正常比较计数明显增多,节细胞直径以及细胞核直径分别为正常的1.22倍和1.34倍(P<0.01);HG病变肠段神经丛内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技术使不同病变间的形态差异得到定量分析,有助于对HD和同源病的病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凤玲孙晓毅周晟魏明发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组织中DNA依赖蛋白激酶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及5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NA-PK的3个亚基DNA-PKcs、Ku70、Ku86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这些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及癌基因c-erbB-2的表达。结果Ku70、Ku8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1),而且Ku70和Ku86的表达随乳腺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但DNA-PKcs在两者中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Ku70与Ku86的表达在ER阳性组高于ER阴性组,在c-erbB-2阳性组的表达则低于c-erbB-2阴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Ku70和Ku86的低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且其与ER、c-erbB-2关系密切,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晟许三鹏李娜萍
关键词:乳腺癌DNA双链断裂DNA依赖蛋白激酶
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报告一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与结果男性患儿,1岁。主因跌倒后呕吐3d入院,体格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显示左侧侧脑室占位性病变,密度略增高,侧脑室扩张、脑积水;相邻区域部分脑组织水肿。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质地不均匀,血供丰富,与脑室内脉络丛粘连。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部分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呈轴心排列形成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实性团块状及小片状生长结构,细胞密度增加,呈轻至中度异型,局灶性坏死;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少量肿瘤巨细胞,偶见核分裂象,计数为2个/10HP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突触素、细胞角蛋白8/18、波形蛋白、平足蛋白,灶性表达整合酶作用子1;但不表达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19、神经元核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上皮膜抗原、嗜铬素A及细胞角蛋白7和20;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8%。手术后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为发生于脑室系统、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罕见肿瘤,婴幼儿高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偶有复发。
闫萌柯昌庶万峰郭东生许三鹏周晟雷霆
关键词:脑肿瘤脉络丛肿瘤病理学乳头状瘤
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和AKT在原发性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检测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 1,IGF 1R和AKT在原发性肺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 1,IGF 1R和AKT在31例原发性肺腺癌及12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GF 1、IGF 1R和AKT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1.9%(13/31)、67.7%(21/31)和51.6%(16/31),显著高于良性肺组织(P值分别为0.0252、0.0016和0.0071)。IGF 1和IGF 1R及IGF 1和AKT在肺腺癌中表达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44和0.0179)。晚期肺癌(Ⅲ+Ⅳ)IGF 1和IGF 1R表达显著高于早期(Ⅰ+Ⅱ)(P值分别为0.0109和0.0303)。IGF 1、IGF 1R和AKT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P值分别为0.0468、0.0490和0.0443)。低分化肺癌中IGF 1和IGF 1R表达显著高于中或高分化肺癌(P值分别为0.0484和0.0291)。IGF 1和IGF 1R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者(IGF 1:10比14个月,P=0.0103;IGF 1R:13比26个月,P=0.0056)。IGF 1和IGF 1R是肺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AKT无预后意义。结论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 1、IGF 1R和AKT表达在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有望展示其在肺癌预后和治疗方面的意义。
廖永德周晟赵金平袁永辉黄畦Doris Mayer
DNA切除修复标志物在肺癌、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切除修复中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 2 (ERCC2 )蛋白、尿嘧啶DNA糖基化酶 (UDG)、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在肺癌和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三种生物标志物在不同部位的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之间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ERCC2蛋白和mRNA、UDG蛋白在肺和食管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癌和癌周组织。UDGmRNA水平在食管良性病变组织中明显高于癌和癌周组织 ,在肺良性病变、癌和癌周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CNA蛋白和mRNA在肺和食管癌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三种标志物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ERCC2、UDG表达水平在良性病变组织中明显高于肿瘤组织、PCNA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
吕斌张霞周晟郝巧玲周宜开
关键词:DNA损伤切除修复肺癌食管癌生物标志物细胞增殖核抗原
细支气管肺泡癌α_1-抗胰蛋白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01年
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形态定量检测 3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组织中 α1 -抗胰蛋白酶(α1 - AT)的表达 ,探讨其表达强弱与 BAC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 :α1 - AT阳性细胞胞浆平均吸光度 (单位面积内相对含量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0 .0 1) ;6 0岁以上组高于 6 0岁以下组 (P<0 .0 5 ) ;局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 ,术后有远处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 ,两组间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1年内短期死亡组显著低于 1~ 3年以上生存组 (P<0 .0 1)。结果提示 :α1 - AT表达水平与 BAC转移能力呈负相关 ,其表达强度越高越不容易形成转移。 α1 - AT表达可能是
陈春莲吴翠环周晟郝春荣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癌Α1-抗胰蛋白酶预后
应用FISH技术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myc基因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长期以来,国际预后指数(IPI)由于综合了年龄、侵犯部位、疾病进展程度、肿瘤负荷等多项参数而被广泛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1],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IPI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同IPI评分的患者转归可能完全不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DLBCL预后因素的广泛研究,分子遗传学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证实:约80%的DLBCL患者伴有遗传学异常,这些异常可以累及多条染色体[2].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涉及Bcl-6、Bcl-2、c-myc及p53等.5%~15%的DLBCL患者存在c-myc基因异常.
李钦璐张沛凌杨艳肖敏黄梅周晟周剑峰曹阳
关键词:C-MYC基因异常国际预后指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