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广
- 作品数:20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同时伴有韧带、半月板等关节结构的损伤,处理不当会导致关节疼痛、不稳定和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使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提高。我们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6月采用关节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的56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 陈阳张德光周自广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手术关节内骨折关节囊关节外骨折
-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TLIF技术治疗且获得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0~55岁,平均39.2岁。T12L1突出11个间隙,L1、2突出25个间隙,L2、3突出18个间隙,其中双间隙突出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钛网植入、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5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2~3d配戴腰围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5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2.32±9.17)分改善至(20.33±5.72)分。并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结论]TLIF技术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并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马东印周自广范江涛刘爱华范久庆王兴龙
- 关键词: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
- 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北京市平谷区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行ACL重建手术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序列软件及患者选择结果分为两组。试验组27例,采取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定位重建手术。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通过术后影像学及主客观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2例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无伤口感染、关节感染、关节不稳、打软腿等症状,膝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恢复满意。试验组Lysholm评分为(94.80±4.18)分,对照组为(91.02±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4,P<0.05);拉赫曼(Lachman)试验和KT-1000差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轴移试验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CL角为(51.52±5.18)°,对照组为(55.86±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Cameron等改良Lysholm评分分级标准,试验组优2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对照组优1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止点解剖重建能够很好的恢复膝关节前向及旋转稳定性,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疗效满意的解剖重建ACL的治疗方法。
- 王海明杨春雨陈小光范江涛陈辉周自广
- 关键词:膝损伤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关节不稳定性疗效比较研究
- 医院模拟实验室建设经验探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室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在动物身上模拟手术提升手术技能,探讨模拟实验室建设经验以及效果。方法四级培训:理论授课、模拟箱训练、动物模拟手术、人体手术演示,二级培训在小型活体猪身上模拟临床手术,通过封闭9天的培训,分析培训实施效果。结果经相应培训后,医院年轻医师临床技能迅速提高,新技术开展速度加快,为全国各地培养大量医学人才,成为京津冀人才培养专项。模拟实验室培训速度快,为多地提供技术支援开展大量科研工作。结论模拟实验室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良好基地,有助于医学人才综合素质、技能提高,能够为全国提供更多优秀医学人才。
- 路冬梅李卫民刘国华周自广张永潮金大庆
- 关节镜下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月,采用AO解剖锁定钢板在关节镜监视下治疗20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9~53岁,平均33.8岁。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12例,Ⅵ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5 d(平均4.3 d)。通过对照研究,研究在手术时间、软组织合并伤、早期术后并发症、内固定松动、膝关节功能(HISS评分)等方面两种手术方法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关节镜组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骨筋膜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4.5个月,平均3.4个月。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认为关节镜组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有显著差异,但在手术切口愈合时间、骨痂生长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关节镜监视下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直视下复位,有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功能优良等特点,还可同时治疗关节内合并损伤,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重度粉碎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王兴龙周自广范江涛陈阳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解剖钢板
- 关节镜辅助下AO围关节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重度粉碎骨折2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AO围关节解剖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重度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Ⅴ、Ⅵ型骨折患者20例,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AO围关节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术后均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4.5个月,平均3.2个月,HISS膝关节评分优良率90%。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应用AO围关节解剖锁定钢板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重度粉碎骨折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 王兴龙周自广马东印侯克东陈阳
- 关键词:关节镜粉碎性骨折AO技术解剖锁定钢板
- PFNA与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科收治6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135例,71例采用PFNA内固定,64例采用Inter Tan内固定。比较2种术式在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的差异,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3例病情不稳定,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平均16 h;两组在手术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20例次,经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9、11个月死于并存的内科疾病。术后大腿疼痛共7例,PFNA组6例,Inter Tan组1例。PFNA组1例出现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随访终点PFNA组、Inter Tan组Harris评分总体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7%和88.9%。[结论]PFNA与Inter Tan均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能进一步设计改良,将更能提高手术疗效。
- 侯克东马东印周自广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INTERTAN
- 锁定接骨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采用2.4mm带锁钢板固定系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6年11月,采用切开复位、2.4mm带锁钢板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75例桡骨远端骨折。男41例,女34例;年龄13~82岁,平均51岁。左侧34例,右侧41例。损伤原因:摔伤49例,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6例,运动伤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根据Müller-AO分型:A型14例(18.7%),B型5例(6.7%),C型56例(74.6%)。受伤至手术时间5h~27d,平均6d。结果术后3、6个月,1、2年分别有75、71、68及51例患者获随访。术后73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发生感染,换药后3、6周愈合。1例术中螺钉植于软骨下,术后第2天调整螺钉位置,术后1、3及6个月各1例复位失败,其中1例予石膏外固定,2例行再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术后1d2例诉桡神经浅支分布区域皮肤麻木,口服营养神经药物后分别于术后5d和3个月症状消失,1例术后持续伤口疼痛,术后半年疼痛自行缓解;术后3、5d各1例发生肌腱感染,经保守治疗后3、6周治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范围:旋前(80±9)°,旋后(86±7)°,背屈(57±10)°,掌屈(51±13)°,桡偏(18±7)°,尺偏(28±7)°。根据改良Green等评分标准,获优66例,良6例,差3例。末次随访时根据Knirk等标准,22例(29.3%)有1级骨性关节炎改变,5例(6.7%)有2级骨性关节炎改变,均为C型骨折患者。结论采用2.4mm带锁钢板固定系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 周自广关日康刘德荣梁加利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 发散式冲击波促进胫骨骨折术后愈合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对促进胫骨骨折术后愈合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1日-2017年9月30日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行胫骨骨折固定手术的患者78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的单双数分为两组,研究组中不愿接受冲击波治疗的患者调整到对照组。研究组32例于术后4周开始应用冲击波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对照组46例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功能练习,不应用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愈合率、并发症、Johner-Wruhs功能评分等。结果:研究组无一例不愈合发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不愈合、10例延迟愈合发生。研究组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后功能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能明显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显著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新方法。
- 王兴龙陈辉马东印周自广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
- 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Scarf截骨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拇外翻中期的疗效。方法回顾北京市平谷区医院41例(48足)采用Scarf截骨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跖拇角(HVA)、第1~2跖骨间夹角(IMA),记录术前、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足部功能评分(AOFAS评分)等指标。结果38例患者得到满意随访,患者失访3例,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术前平均HVA角和IMA角分别为(39.5±8.8)°和(14.9±1.7)°,Scarf截骨术后分别减小到(12.2±1.9)°和(6.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平均VAS评分和AOFAS评分分别为(4.8±1.6)分和(59.7±11.9)分,术后为(1.3±0.9)分和(86.5±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者出现轻度切口浅表感染,经伤口间断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Scarf截骨是矫正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一种多平面截骨术,它提供了更大程度的矫形能力和稳定性,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王兴龙马东印周自广
- 关键词:拇外翻截骨术矫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