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淑红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淹水
  • 2篇淹水时间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丰度
  • 2篇RFLP
  • 1篇性格
  • 1篇性格差异
  • 1篇性学
  • 1篇学习课
  • 1篇学习课程
  • 1篇研究性
  • 1篇研究性学习
  • 1篇研究性学习课...
  • 1篇演替
  • 1篇群落演替
  • 1篇课程
  • 1篇教师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夏淑红
  • 1篇由焦化
  • 1篇王保莉
  • 1篇曲东
  • 1篇成凌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淹水时间对水稻土中厌氧粘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厌氧水稻土中的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竞争电子供体乙酸盐,强烈抑制甲烷生成,因此调控水稻土中的微生物铁还原过程已成为控制稻田甲烷产生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厌氧粘细菌能以大多数微生物难利用的晶体氧化铁为电子受体,支持生长,因此其...
夏淑红
关键词:水稻土群落演替RFLP丰度
文献传递
淹水时间对水稻土中地杆菌科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通过模拟水稻土淹水过程,探讨地杆菌科(Geobacteraceae)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随淹水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变化与微生物Fe(Ⅲ)还原的内在联系。【方法】提取水稻土淹水培养1 h、1 d、5 d、10 d、20 d和30 d后的微生物总DNA,构建地杆菌科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地杆菌科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特征,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测定地杆菌科相对丰度的动态变化。采用厌氧泥浆培养方法,测定水稻土中Fe(Ⅱ)产生量变化。【结果】供试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在淹水培养初期变化明显,培养20 d后达到稳定期,最大铁还原潜势为10.16 mg/g,最大反应速率为1.064 mg/(g.d),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时间为4.84 d。α多样性指数显示,水稻土中地杆菌科的多样性随淹水时间延长呈现波动性变化,淹水5 d和20 d处理出现2个峰值,而淹水10 d和30 d处理的多样性明显减小。β多样性指数表明淹水过程中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淹水时间共产生了10种地杆菌科优势类型,分别属于Clade 1和Clade 2。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地杆菌科与总细菌16S rDNA丰度的比值在淹水培养1 d时最小(1.20%),而20 d时达到最大值(4.54%)。【结论】淹水培养的水稻土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动态变化与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密切相关。
由焦化夏淑红王保莉曲东
关键词:水稻土群落结构丰度RFLP
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年
普通高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1]研究性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也应是多元化的。[2]主要存在以下几种:(1)讲授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直接教学模式;(2)课堂、学科渗透模式;(3)课外专题讲座模式;(4)研讨交流模式;(5)
夏淑红成凌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组织性格差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