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炳森

作品数:28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2篇白血
  • 12篇白血病
  • 9篇急性
  • 6篇再生障碍性贫...
  • 6篇障碍性贫血
  • 6篇贫血
  • 6篇基因
  • 6篇骨髓
  • 5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造血干细胞
  • 4篇造血干细胞移...
  • 4篇干细胞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蛋白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液
  • 3篇早幼粒细胞

机构

  • 27篇潍坊市人民医...
  • 5篇潍坊医学院
  • 2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27篇夏炳森
  • 15篇冉学红
  • 11篇崔景英
  • 9篇任翠爱
  • 9篇王宝宏
  • 7篇于民海
  • 6篇于志刚
  • 4篇赵宁宁
  • 2篇赵秀兰
  • 2篇梅家琦
  • 2篇张连生
  • 2篇李莉
  • 1篇于海海
  • 1篇张丽丽
  • 1篇付娜娜
  • 1篇张锑
  • 1篇李海迎
  • 1篇闫丽平
  • 1篇闫勇
  • 1篇张曦

传媒

  • 12篇潍坊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输...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2例
2008年
夏炳森任翠爱冉学红崔景英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病例报告
V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或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V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和VTD方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VCD治疗组56例,VTD治疗组64例。至少完成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VCD治疗组总反应率(ORR)66.4%(37/56),其中完全缓解(CR)32.4%(18/5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CR)18.8%(11/56),部分缓解(PR)15.2%(8/56);VTD治疗组总反应率(ORR)79.7%(51/64),其中完全缓解(CR)46.1%(29/64),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CR)20.3%(13/64),部分缓解(PR)13.3%(9/64)。两治疗组ORR(P=0.040)、CR(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GC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VTD治疗组高于VCD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结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VTD方案总反应率优于VCD方案,不良反应中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VTD方案高于VCD方案,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临界统计学意义的趋势。
马风梅夏炳森宋琪卞倩玉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态学分析
2007年
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形态学的鉴别。方法依据2000年WHO提出的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学方法,对我院2005年以来收治的70例MDS患者和75例CAA患者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MDS与CAA骨髓结果比较,二者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值有显著性差异,MDS组三系均有明显的病态造血。结论形态学检查仍然是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赵宁宁刘丽萍夏炳森任翠爱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形态学
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白血病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两供者为单卵孪生兄妹,对2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yn-HSCT),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另1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给予6~8个疗程的强化疗。再Syn-HSCT,其后3个月开始应用IL-2治疗。结果 2例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重建,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早期应用IL-2治疗,无事件生存大于18个月。结论 Syn-HSCT是治疗白血病的良好选择,IL-2可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GVL),远期疗效有待于多病例长期观察。
夏炳森任翠爱冉学红崔景英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同基因白血病白细胞介素2
Rb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Rb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夏炳森梅家琦张连生多种恶性血液病存在抑癌基因Rb缺失或Rb蛋白表达异常。我们用单克隆抗体(单抗)MAB-0186,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对初治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Rb蛋白进行检测,探讨它的临床意义...
夏炳森梅家琦张连生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白血病RB蛋白基因表达
Rb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Rb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化疗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 P法 ,借助抗Rb蛋白单抗 ,对 4 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  4 7例中有11例 ( 11/47)呈阴性表达 ,阴性表达率 30 .6% ,免疫分型各亚型之间差异显著无显著性 (P >0 .0 5)。所有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化疗 4个疗程 ,Rb蛋白阴性组化疗有效率为 36.4 % ,而Rb蛋白阳性组总有效率为 77.9%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多变量分析显示 ,除去血清 β2 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三因素对化疗结果的影响 ,Rb蛋白阴性可作为影响化疗疗效的独立负性因素。结论 Rb蛋白阴性表达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较易见 ,且Rb蛋白不表达者对常规化疗疗效差。
夏炳森李莉
关键词:RB蛋白化疗
CD_(34)^+细胞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2001年
目的 探讨CD34+细胞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P法对 56例MDS患者骨髓细胞CD34抗原进行检测 ,并随访 3~ 5年 ,同时定期门诊复诊及住院治疗。结果  56例中 ,CD34- 3 3例 ,CD34+2 3例 ,随访 3~ 5年后 ,阴性组 10例 ( 3 0 .3 % )转为急性白血病 (AL) ,阳性组 14例 ( 60 .9% )转为A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17例RAEB患者中 ,CD34- 中数生存期 4 7月 ,CD34+者 16月 ,3年生存率前者 69% ,后者 2 1.1% .12例CD34+高表达RAEB T患者中 ,转化成AL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CD34+患者具有高危转为AL ,CD34+高表达RAEB T短期内转化为AL 。
冉学红王宝宏崔景英于志刚夏炳森于民海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生存率
联合环孢素、雄激素和细胞因子对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
2010年
目的 观察联合环孢素、雄激素和细胞因子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的价值.方法 2003年~2008年共有57例AAA患者接受环孢素、雄激素和细胞因子治疗,回顾性分析该方法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基本治愈19例,缓解12例,明显进步14例,无效12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脑出血,3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环孢素、雄激素联合细胞因子是治疗AAA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有效,是患者的良好选择.
张丽丽夏炳森
关键词:贫血环孢菌素A雄激素细胞因子
FLT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夏炳森付娜娜任翠爱
关键词:白血病髓细胞性急性基因突变FLT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癌性促凝物质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探讨癌性促凝物质 (cancerprocoagulant,CP)活性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acutepromye locyticleukemia,APL)的出血和活动状态的关系。方法用一期血浆复钙时间测定法测定32例APL患者CP活性。结果APL初发 (43.20u/mg±18.86u/mg)、复发 (44.55u/mg±5.42u/mg)患者均表达高CP活性 ,其中13例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 (58.12u/mg±18.62u/mg)明显高于11例不伴DIC者(16.46u/mg±6.68u/mg)。结论CP活性与APL出血密切相关。CP活性检测对APL的早期诊断、观察疗效和复发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同时也是检测微小残留病变 (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
于民海赵宁宁冉学红王宝宏于志刚夏炳森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