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文亚

作品数:145 被引量:82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47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石油与天然气...
  • 47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4篇凹陷
  • 39篇油气
  • 39篇盆地
  • 32篇歧口凹陷
  • 31篇勘探
  • 28篇渤海湾盆地
  • 21篇源岩
  • 21篇烃源
  • 21篇成藏
  • 20篇页岩
  • 20篇烃源岩
  • 16篇页岩油
  • 16篇气藏
  • 14篇岩性
  • 14篇古近系
  • 13篇油气藏
  • 13篇储层
  • 12篇地层
  • 12篇孔二段
  • 10篇地质

机构

  • 14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8篇东北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大港油田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145篇姜文亚
  • 64篇蒲秀刚
  • 48篇韩文中
  • 44篇周立宏
  • 42篇肖敦清
  • 39篇张伟
  • 35篇赵贤正
  • 30篇金凤鸣
  • 18篇杨飞
  • 17篇刘海涛
  • 16篇孙超囡
  • 16篇邹磊落
  • 16篇王娜
  • 16篇陈长伟
  • 15篇林常梅
  • 13篇董雄英
  • 13篇代昆
  • 13篇汪晓敏
  • 11篇孟元林
  • 11篇柳飒

传媒

  • 13篇天然气地球科...
  • 10篇石油学报
  • 10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地质科学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化工管理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12篇2022
  • 9篇2021
  • 16篇2020
  • 22篇2019
  • 11篇2018
  • 15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砂复合输导体系及优势输导通道表征方法与应用被引量:14
2019年
为了系统表征断-砂复合输导体系的分布特征,准确刻画复合输导体系的优势输导通道,采用断层泥比率法量化表征断层的输导能力,确定油气成藏期输导断层及侧向输导部位;采用连通概率法量化表征砂岩输导层的输导能力,确定砂岩输导层的优势输导通道;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刻画断层面空间分布,结合断层面埋深确定油源断层的凸面脊;基于古地貌恢复结果,确定构造脊的分布特征。提出将输导断层、砂岩输导层、油源断层断面脊及构造脊四相耦合,实现对断-砂复合输导体系及优势输导通道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歧南斜坡区沙一段主要发育2种复合输导体系配置类型,一种为南大港断层(油源断层)断面脊-砂岩输导层-输导断层-构造脊,另一种为砂岩输导层-构造脊-断层。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油藏分布位置及各井含油气显示情况与断-砂复合输导体系中优势输导通道的表征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是适用且有效的。
于海涛孙雨孙同文姜文亚刘海涛闫百泉
层序地层格架中优质烃源岩分布与控制因素——以歧口凹陷古近系为例被引量:25
2015年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开展歧口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成烃环境研究,探讨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歧口凹陷古近系可以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不同层序地层中均发育多套有效烃源岩,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根据古环境、古生态、古气候等方面的差异性将不同层序划分为6种沉积有机相类型,其中近源—咸化湖—强还原—植源藻源相优质烃源岩最为发育。纵向上,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断陷湖盆稳定湖泛期,尤其是SQEs32上部—SQEs31、SQEs1下上部—SQEs1中;横向上受物源条件和水体环境的控制,优质烃源岩在歧口凹陷南部较为发育;沉积环境和成烃环境共同控制优质烃源岩空间发育。
姜文亚柳飒
关键词:烃源岩层序地层古近系歧口凹陷
岩心观察描述工具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心观察描述工具箱,属于地质勘测领域。所述工具箱包括:箱体、隔板、第一箱体隔间、第二箱体隔间、工具海绵模体、器具海绵模体、取样抽屉一、取样抽屉二、取样抽屉三和箱盖。箱体内部设置有垂直于箱体底部的隔板,...
宋效文周立宏肖敦清蒲秀刚姜文亚张卫江曾建宏刘庆新
文献传递
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勘探突破及其意义被引量:26
2019年
近年来在大港油田探区内歧北潜山、乌马营潜山多口井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获得油气重大发现,潜山勘探重大突破揭示渤海湾深层古生界为新的含油气系统,通过重新评价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储盖组合及圈闭,发现油气源以来自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为主。研究表明,黄骅坳陷中南部古生界保留较完整,发育上古生界碎屑岩及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两类储集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形成有利的源储组合。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丰度高,干酪根以Ⅱ2 Ⅲ型为主,局部发育Ⅱ1型;多期构造运动造成煤系烃源岩具有两期生烃过程,其中孔店组沉积期至今为二次生烃期,该期大规模的油气充注、有利储盖组合与稳定构造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富集程度。按照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新一轮综合评价,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原生油气资源规模超万亿立方米,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尤其是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勘探突破对渤海湾盆地相似领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启示意义。
赵贤正蒲秀刚姜文亚周立宏金凤鸣肖敦清付立新李宏军
关键词:古生界原生油气藏二次生烃油气源
一种断层圈闭含油高度地震预测方法
一种断层圈闭含油高度地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研究区地震属性预测断层圈闭含油高度地质模型;2、确定地震属性预测断层圈闭含油高度关键参数;3、利用神经网络法确定地震属性、岩石埋藏深度及岩石泥质含量及岩石排替压力定...
蒲秀刚汪虎韩文中姜文亚张伟时战楠李昊东
文献传递
歧口凹陷斜坡区油气成藏与勘探实践被引量:26
2016年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已经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勘探的重点。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提出了缓坡区高、中、低三分性的新认识,高、中、低斜坡生储盖组合配置不同,油气运聚与分布差异明显。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大型斜坡、砂体、烃源岩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斜坡区具有形成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条件。经勘探实践,在歧口凹陷埕北、歧北和板桥三个斜坡区均获重大发现,并实现了规模增储,证实了斜坡区是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主要方向之一。
赵贤正周立宏肖敦清蒲秀刚姜文亚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古近系歧口凹陷
论油气聚集网被引量:2
2022年
深化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对难度越来越大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油气聚集圈和油气聚集链等认识基础上,结合渤海湾盆地冀中、黄骅坳陷以及酒泉盆地等地区勘探实践,提出了“油气聚集网”这一概念。研究认为,油气成藏与分布具有网络状展布的特征,即在一套烃源岩发育的油气成藏系统中,同类油气藏横向并列形成油气聚集圈,不同类型油气藏纵向有序排列形成油气聚集链,油气聚集圈与油气聚集链相互交织形成了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放射状展布的油气聚集网;构造控制圈层和优势运移通道,圈层决定储层特征、成藏机理及油气藏类型,优势运移通道约束油气聚集链,构造是控制油气聚集网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基于油气聚集网的勘探思路,即依据圈层确定油气藏类型,依据优势通道和沉积体系进一步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规模。并基于油气聚集网认识,总结了成藏要素耦合模型与油气藏分布模式,提出了油气聚集网络结点油气藏预测方法。
罗群赵贤正蒲秀钢金凤鸣姜文亚张宏利邱兆轩文璠
关键词:油气分布规律
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孔隙度演化模拟被引量:20
2009年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孟元林王又春姜文亚张景军刘德来牛嘉玉孙洪斌施尚明古团修洪文
关键词: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成岩作用沉积微相
歧口凹陷沙三段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
2023年
以桂源岩热解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痊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运用生桂潜力法建立生排痊模式,分析生排痊史及排痊强度,揭示歧口凹陷沙三段痊源岩热演化与生排痊作用对油气运聚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痊源岩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在镜质组反射率约为0.53%和0.83%时分别进入生坯和排痊门限,其排痊率达250mg/g,排痊效率达65%。晚始新世末一早渐新世开始短暂生痊,因构造抬升运动而中止,在中渐新世开始排坯,至中渐新世末达到生排桂高峰期,之后于晚渐新世末再次因构造运动生排疑中止,整个生排坯过程与桂源岩热演化阶段基本一致。排坯中心沿歧北次凹一歧口主凹周缘分布,排妊强度达90x10^(6)t/km^(2),具有强排妊特征。广泛式的生排分布特征为歧口凹陷邻近隆起和斜坡部位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来源和运移动力,油气同时具有近源成藏及远距离侧向运移成藏的特征。
王艺帆刚文哲朱传真姜文亚廖文毫
关键词:烃源岩评价热演化沙三段歧口凹陷
一种油气储集层定量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储集层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砂岩厚度、砂地比、砂岩粒级等参数定量计算沉积朵体油气储集层中砂体发育指数,定量评价砂体发育情况;2)利用孔隙度、渗透率定量计算不同沉积朵体内油气储集层储集物性...
蒲秀刚张伟韩文中姜文亚肖敦清时战楠杨飞林常梅柳飒曲宁赵敏汪晓敏刘次源
文献传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