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德意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政策文本
  • 3篇文本
  • 2篇科普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正规就业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视域
  • 1篇企业
  • 1篇企业技术创新...
  • 1篇企业文化
  • 1篇文化
  • 1篇历史演进
  • 1篇结构特征
  • 1篇就业
  • 1篇科技投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技术创新
  • 1篇海洋环境
  • 1篇海洋环境保护

机构

  • 6篇东北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孔德意
  • 3篇孙萍
  • 3篇许阳
  • 1篇王琪

传媒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科技与经济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根据199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假设了影响财政科技投入的五个相关因素,并利用逐步回归模型择取与财政科技投入相关度高的影响因素,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与财政科技投入之间的动态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对财政科技投入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随着财政科技投入的加大,财政支出分权对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逐步减弱;人力资源的累计是财政科技投入的一种非常稳定的影响因素。
孙萍孔德意许阳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影响因素分位数回归模型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演进与结构特征——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被引量:28
2016年
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是国家治理海洋环境,规制用海主体行为,分配海洋生态资源,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优化与完善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关乎"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演变与特征分析是深入研究海洋环境政策的前提。运用政策内容分析法,以1979年至今中央部委发布的161项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为样本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海洋环境政策体系演变呈现出低位徘徊、持续性增长和稳定周期性震荡的三阶段特征;多元政策制定主体间能够描绘出"简单协同"的二元决策协作网络图谱;在政策工具选择上,呈现控制型政策工具过溢而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和鼓励-参与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的特征。
许阳王琪孔德意
关键词:海洋环境保护
政策工具视域下的我国科普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我国国家层面颁布的专门性科普政策文本为样本,按照构建政策分析框架、确定分析单元、编码归类、信度分析、频数统计等步骤对我国科普政策工具进行量化分析,深入剖析科普政策在政策工具选择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针...
孔德意
文献传递
沈阳市21世纪科技政策透视被引量:1
2014年
以沈阳市科技政策(2000—2011年)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沈阳市科技政策进行详细、深入的量化分析,测量分析沈阳市迈入21世纪以来科技政策嬗变的趋势、政策主体之间的协同情况、政策工具的运用状况等。研究得出:沈阳市科技政策存在政策工具使用比例失衡、政策主体间协同度有待加强、基础研究政策匮乏等问题。对科技政策历史嬗变轨迹的梳理、政策现状的分析以及发展趋势的探索具有非常大的学理价值和实际意义,为我国各类公共政策的文本分析和定量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孙萍孔德意
我国科普政策的嬗变与发展——基于1993年-2012年109项科普政策文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以1993年至2012年我国国家层面的科普政策作为样本,对政策文本进行定量化研究,我国科普政策已完成"从服务经济建设到努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目标转变,政策制定主体由"单兵作战"向"多元协作"的转变。科普政策力度及数量呈现出"突变式"的发展趋势。科普政策手段运用比例失衡。
孙萍孔德意许阳
企业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支撑
企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更是企业构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了企业文化的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支撑,这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
孔德意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献传递
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从1996年非正规就业首次在我国上海提出,现已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城镇的非正规就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国家应该及时提出解决的对策。
孔德意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