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智利
- 作品数:1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边界层湍流的逆转捩
- <正> 从湍流到层流的逆转捩,是在外力场作用下实现的流态逆转。实验对平板下侧的湍流边界层在对壁面加热下实现向层流边界层的转换,使速度剖面中对数律、尾迹律迅速消失并逐步向层流剖面过渡,形状因子和摩阻系数向层流值过渡。实验结...
- 张振孙智利颜大椿
- 文献传递
- 湍流的声学行为
- <正> 按声模拟理论,除了由流场中的声源项直接计算声场外,也可以用无穷大球面上声辐射强度I(k,ω)反演流场中声源强度和相干性。例如确定从层流向湍流过渡中相干特性的变化,反演机制由相当声源尺度10倍以上的半球面完成。声源...
- 孙智利颜大椿
- 文献传递
- 两相流中的离散相湍流
- <正> 两相流中离散相的粒子运动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密度波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幅值渐增时使粒子高浓度聚并而导致流态转换,在水气两相流时形成段塞流。但在大管径的高速两相流中聚并效应常常并不出现。实验在直径为100m 高10m的...
- 孙智利颜大椿孙宝江
- 文献传递
- 自然对流边界层的转捩
- <正> 自然对流边界层是在无外流作用下由竖直壁面加热对流体产生的浮力驱动而形成的,其扰动方程满足六阶广义OS方程,有3个沿流向收敛的特征解,分别对应于浮力振型、无摩擦振型和粘性振型,先后在各自的临界层附近失稳。实验证明,...
- 孙智利颜大椿张汉勋
- 文献传递
- 中国国家大剧院模型风荷载风洞实验被引量:11
- 2001年
- 介绍中国国家大剧院模型表面风荷载的风洞实验结果。首先对它的半椭球表面在大气边界层中的风压分布及增加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风向下它的风荷载具有很好的规律性。有环境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人民大会堂对大剧院的风荷载有较大的影响。
- 颜大椿孙智利黄盛丁吾泉陈明福林荣生仇畔祥李红刘翰林
- 关键词:风洞模拟风荷载剧院
- 北京植物园大型热带植物温室模型的风洞实验被引量:4
- 2000年
- 介绍北京植物园园址的风特性模拟和新建大型热带植物温室表面风压分布的风洞实验结果。证明园址受樱桃沟谷底下洗气流影响产生局部强风区的机制,给出在不同风向下,大型温室顶部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均方根值分布的变化规律。
- 颜大椿孙智利黄盛李轶明陶建军程懋堃陆承康盛平张宇
- 关键词:风场模拟风洞实验植物园
- 昆明世博园孔雀艺术广场改建工程的风洞实验
- 2003年
- 介绍了昆明世博园孔雀艺术广场改建工程的风洞实验。实验中模拟了当地风场 ,测量了观众席顶棚和舞台顶棚的平均风压和均方根风压以及观众席顶棚下游脱落涡的频率。实验结果表明 ,受断崖下游脱落涡的影响 ,各片顶棚的瞬时风压较大 ;观众席顶棚的风压分布在沿主风向时各片有明显变化 ,均方根风压较强。舞台顶棚的平均风压较小 。
- 张振李轶明孙智利颜大椿宋晓冰
- 关键词:风场模拟风特性
- 湍流边界层逆转捩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实验研究了板面向下的平板边界层中的逆转捩现象,测量了加热前后湍能生成项,耗散项和吸收项的变化规律,初步解释了逆转捩发生的物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加热,形成稳定的密度分层结构,在距离平板前缘400—1000mm范围内,湍能生成项变为负值,成为实际上的湍能集中吸收区,使得边界层内层的湍流能量被迅速吸收;近壁区的小尺度涡对于湍能的耗散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时浮力引起的湍能吸收项对湍能输运也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外层流动失去了能量来源,从而使得流动逐渐从湍流演变为层流。
- 张振孙智利颜大椿
- 关键词:湍流边界层
- 北京植物园大型热带植物温室模型的风洞实验
- 介绍北京植物园园址的风特性模拟和新建大型热带植物温室表面风压分布的风洞实验结果。证明园址受樱桃沟谷底下洗气流影响产生局部强风区的机制,给出在不同风向下大型温室顶部的风压分布的变化规律。
- 颜大椿孙智利陆承康盛平
- 关键词:风洞模拟热带植物
-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动静态风荷载
- 介绍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大楼楼址的风特性模拟和大楼表面的风压分布及主楼多功能厅的舒适度与安全度评估的风洞实验结果,给出了在强台风影响下,不同风向时的大档表面的风压分布的变化规律,同时证明了多功能厅的结构设计符合安全和舒适度指...
- 颜大椿孙智利黄盛李红王捷
- 关键词:风洞模拟风荷载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