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林海

作品数:42 被引量:71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5篇气候
  • 20篇降水
  • 9篇气候特征
  • 8篇夏季
  • 6篇汛期
  • 6篇夏季降水
  • 5篇年代际
  • 5篇气候模式
  • 5篇气象
  • 5篇环流
  • 5篇降尺度
  • 5篇降水预测
  • 4篇灾害
  • 4篇天气气候
  • 4篇统计降尺度
  • 4篇年代际变化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极端高温
  • 4篇高温
  • 4篇大气环流

机构

  • 40篇中国气象局国...
  • 5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气候中...
  • 1篇全国畜牧总站
  • 1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省气候中...

作者

  • 42篇孙林海
  • 11篇李威
  • 9篇宋文玲
  • 9篇艾婉秀
  • 6篇曾红玲
  • 6篇赵振国
  • 5篇李想
  • 5篇姜允迪
  • 5篇刘绿柳
  • 5篇邹旭恺
  • 5篇赵琳
  • 4篇王凌
  • 4篇李维京
  • 4篇龚振淞
  • 4篇许力
  • 4篇崔童
  • 3篇陈峪
  • 3篇李莹
  • 3篇陈鲜艳
  • 3篇朱艳峰

传媒

  • 10篇气象
  • 8篇应用气象学报
  • 6篇中国防汛抗旱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2014年全...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三峡生态环境...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年汛期气候预测总结
为增强汛期会商的科技含量,提高会商效果,国家气候中心根据汛期预测和服务需求,3月21日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夏季风和大气环流、海洋陆面、热带气旋、客观方法预报等3个专题会商,围绕汛期预测关注的问题,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
孙林海宋文玲龚振淞
关键词:气候特征物理机制汛期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地区奶牛热应激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高温、干旱等极端性天气灾害增多,热应激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奶牛养殖业更为明显。为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奶牛受热应激的影响情况,依据全国奶牛的分布情况挑选黑龙江、宁夏、湖北、上海、广东和四川6个代表性地区,利用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各地区的温度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分析了近10年(2011—2020年)6个地区热应激环境的总体变化规律及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6个地区温度变化整体均呈上升趋势,热应激环境逐渐变大。南方地区热应激出现的时间普遍早于北方,程度也相对更严重。热应激对各地区奶牛产奶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上海地区奶牛产奶量受热应激影响最大。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温度、湿度等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热应激对我国不同地区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对指导热应激下奶牛的饲养管理,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石帅孙志华赵珊珊刘浩李威孙林海
关键词:气候变化热应激奶牛产奶量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13
2006年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Δu850-Δu200)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500 hPa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强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负值时,来自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弱,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热带季风偏弱,我国夏季雨带偏南。反之,当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弱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正值时,我国北方降水偏多。同时,定义了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指出澳大利亚冬季风强年和弱年影响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异常的水汽输送型式不同。
何敏孙林海艾秀
关键词:夏季降水奇异值分解
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成因初探被引量:3
2023年
基于19612022年中国2412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中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占全国总站数43.8%的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21世纪以来,持续时间在20 d和30 d以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占过去61年中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6.8%和50.0%,反映出近20年高温事件持续日数增多。在此背景下,2022年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复合型高温事件,其持续时间长、极端性突出,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高温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发生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崔童孙林海张驰李莹叶殿秀陈峪艾婉秀李威
关键词: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夏季
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型的划分及其环流成因分析被引量:50
2005年
在总结前人关于中国夏季雨型划分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对中国夏季雨型的划分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东部季风区夏季 ( 6~ 8月 )降水的客观气候规律及业务预报应用需要 ,利用经验正交分解、主成分分析、奇异值分解、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 ,结合经验分析 ,对中国东部季风区 1 880年以来 1 2 0多年夏季降水进行了客观分型 ,将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划分为两类四型 ,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雨型的大气环流成因。
孙林海赵振国许力陈国珍李维京王永光刘海波
关键词:季风区夏季雨型大气环流降水
全国大范围多(少)雨型的划分及环境场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利用 1 95 1~ 2 0 0 2年全国 1 60个站的夏季降水量资料 ,以全国大范围多雨和少雨为基本出发点 ,利用星座法和降水距平优势概率法 ,将全国夏季降水分为全国大范围多雨型和大范围少雨型两大类。在分型的基础上 ,对大范围多雨型和大范围少雨型的环境场特点及前兆信号进行了初步分析。
许力赵振国孙林海陈国珍李维京刘海波王永光项静恬
关键词:降水雨型环境场前兆信号
月气候预测
本文件规定了月气候预测的内容,给出了气候预测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月气候预测的业务预报和决策服务。
孙林海李想刘长征邹燕何海唐振飞何芬
欧亚环流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预测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文中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 ,分析了 5 0 0hPa环流与中国降水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 ,夏季高度场和降水场相互的空间分布与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型紧密联系 ,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对夏季旱涝趋势有较好的表征能力。冬、春季高度场和夏季降水场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与夏季相类似的遥相关分布型。利用高度场与降水场奇异值分解的结果及前期环流异常信息 。
孙林海何敏
关键词:夏季降水奇异值分解
2022年长江三峡地区气候状况分析
2024年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逐日观测资料和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再分析资料CRA-40,分析了2022年三峡地区气候特征,梳理了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简析了发生在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成因。得出以下结论:2022年,长江三峡地区暖干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气温较常年高0.8℃,为1961年以来第二高,夏季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分别较常年高出2.4℃和24.8d;三峡地区年降水量较常年减少18.4%,与常年相比大部分地区更加干燥,阶段性变化大,夏季和秋季降水偏少,年暴雨日数较常年减少。三峡地区夏秋季持续高温少雨引发严重气象干旱,对农业生产、水库蓄水、能源供应及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高温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南亚高压异常,是高温发生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崔童陈鲜艳邹旭恺曾红玲孙林海张强
关键词:极端高温气象干旱大气环流异常
2023年华北、黄淮极端高温热浪事件气候特征及成因初探被引量:3
2023年
基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437个国家级气象站数据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制作的日平均再分析数据,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3年6—7月我国华北、黄淮高温天气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6—7月华北、黄淮地区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明显高于常年同期,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华北、黄淮地区有20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有12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河北井陉、河南林州、北京汤河口等2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2023年6月21日至7月9日的华北、黄淮地区高温过程的综合强度,在近33年的中国历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中排名第1。诊断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这次极端高温热浪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持续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孙林海赵琳李威艾婉秀邹旭恺李莹代潭龙
关键词:极端高温气候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