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辉

作品数:8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有机稻
  • 5篇土壤肥力
  • 5篇肥力
  • 5篇常规稻
  • 3篇稻米
  • 3篇稻米品质
  • 2篇稻田
  • 2篇稻田养蟹
  • 2篇养蟹
  • 2篇有机碳
  • 2篇物流
  • 2篇腐殖质
  • 1篇有机无机
  • 1篇有机无机复合
  • 1篇有机无机复合...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土壤腐殖质
  • 1篇土壤腐殖质组...
  • 1篇土壤活性

机构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辽中县农产品...
  • 1篇铁岭市环境保...

作者

  • 8篇安辉
  • 6篇刘鸣达
  • 4篇王耀晶
  • 3篇闫颖
  • 3篇郝旭东
  • 2篇王厚鑫
  • 1篇罗国新

传媒

  • 2篇核农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9
2012年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M1~M4)、常规稻蟹(MNP)与单作水稻(CK)生产对水稻产量、河蟹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NP和CK相比,有机稻蟹各处理的水稻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尤其以M1处理增加最为明显,但有效穗数却显著减少;2009年M1处理稻谷产量显著高于CK;有机稻蟹各处理的稻米品质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显著提高趋势,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而稻米的蛋白质、胶稠度、食味值明显提高。2年间河蟹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M1>M2>M3>MNP>M4。因此,有机稻蟹生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蟹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为优质稻米的生产以及有机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条较好的生态技术途径。
安辉刘鸣达王厚鑫郝旭东王耀晶
关键词:稻米品质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前相比,2009年和2010年有机稻蟹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9.81%~25.13%和5.29%~14.73%;20.93%~44.09%和12.44%~28.45%),提高原土复合量和追加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且有机肥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常规稻蟹模式各指标的变化也有其类似的规律,但均明显低于有机稻蟹模式;单作水稻模式的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和原土复合量显著下降。因此,有机稻蟹生产模式不仅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数量,而且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
安辉赵前程刘鸣达
关键词: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土壤肥力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土壤有机碳特征及综合效益的研究
稻田养蟹是我国北方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近些年,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有机稻蟹生产模式悄然兴起。但有机稻蟹生产的诸多技术目前并不十分成熟。为此,结合北方地区稻作生产和发展有机稻蟹生产的实...
安辉
关键词:稻田养蟹土壤有机碳稻米品质物流生命周期评价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效益比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取田间试验、室内化验和统计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与常规稻蟹生产对土壤理化性状、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生产可以显著改善土壤肥力性状,与常规稻蟹生产相比,有机生产模式土壤容重降低了12.1%,孔隙度增加了12.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5.47 g.kg-1、0.14 g.kg-1、12.2 mg.kg-1、32.05 mg.kg-1、29.96 mg.kg-1。有机模式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但水稻有效穗数显著低于常规模式,因此稻谷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模式。有机稻米品质优于常规稻米,其中整精米率增加18.57%,蛋白质含量下降,食味值上升。若按有机产品价格高出同类商品30%的市场价格计算,有机稻蟹生产模式每公顷可多获净收入约6500元。
刘鸣达安辉王厚鑫郝旭东
关键词:土壤肥力稻米品质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中活性有机碳(MLOC)、高活性有机碳(HLOC)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均显著或者极显著提高,且有机肥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有机稻蟹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量有机肥稻蟹模式(M3)的LOC和MLOC含量增幅最高,分别达10.11%和5.14%;低量有机肥稻蟹模式(M4)的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幅最为明显,分别达80.25%和46.62%;常规稻蟹模式各指标的变化也有其类似的规律,但均明显低于有机稻蟹模式。相关分析表明,TOC、LOC、MLOC与4种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低为0.584*(P<0.05),最高可达0.940**(P<0.01)。因此,有机稻蟹生产模式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能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安辉刘鸣达王耀晶闫颖
关键词:活性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
不同稻蟹模式对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和单作水稻3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团聚体含量均随粒级的减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25mm为优势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高达46.73%~51.56%;与常规稻蟹模式和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可明显提高各级团聚体内有机碳以及胡敏酸碳(HAC)和富里酸碳(FAC)的含量。有机稻蟹模式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较单作水稻模式分别提高59.40%、64.44%、23.46%和15.88%;与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2~0.25mm和<0.053mm粒级团聚体中HAC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31.10%和30.82%;有机稻蟹模式和常规稻蟹模式2~0.25mm和<0.053mm粒级团聚体中FAC含量较单作水稻模式均显著提高,分别为56.26%、17.80%和27.58%、22.47%;有机稻蟹模式各级团聚体中胡敏酸(HA)的Δlog K值最高,标志着HA分子向新成化方向发展。因此,有机稻蟹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数量,而且能够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提高土壤肥力。
刘鸣达郝旭东安辉闫颖王耀晶
关键词:团聚体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下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稻蟹和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30.13%(P<0.05)和55.85%(P<0.01),有机质氧化稳定性(Kos值)分别降低14.77%(P<0.05)和21.05%(P<0.01);有机稻蟹模式能提高可浸提腐殖质碳(HEC)、胡敏酸碳(HAC)含量和HAC/HEC,降低富里酸碳(FAC)及FAC/HEC,使其胡富比(H/F)上升(P<0.01);三种模式胡敏酸的E4/E6值与△log k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有机稻蟹>常规稻蟹>单作水稻。因此,有机稻蟹生产模式可以增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数量,改善其品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了水稻和蟹的生长,最终提高了稻谷和蟹的产量。
王耀晶安辉闫颖刘鸣达罗国新
关键词:腐殖质组成土壤肥力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效益比较的初步研究
安辉
关键词:稻田养蟹土壤肥力物流价值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