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大中
-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植物凝集素对小鼠受精的影响
- 韩之明庄大中
- 关键词:植物凝集素小鼠受精
- 小鼠附睾头精子获得与卵子质膜融合能力的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随着精子在附睾中的转运 ,它们与卵子质膜的融合能力逐渐增加。已经证明附睾体和附睾尾的精子均具有相当高的膜融合能力 ,而附睾头中的精子则很少能与卵子质膜融合 ,这是否说明附睾头中的精子不具备与去透明带卵子融合的物质条件呢 ?利用附睾结扎滞留并延长体外获能时间 ,可使附睾头远端精子的融合能力明显地提高 ;在精子培养液中加入ATP ,并延长精卵共培养时间 ,也可使一少部分附睾头近端的精子获得与卵子质膜融合的能力。这表明附睾头中的精子已具有与卵子质膜融合的物质条件 ,附睾成熟的作用则是使附睾中精子的膜融合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此外 。
- 庄大中李劲松宋祥芬孙青原陈大元
- 关键词:小鼠精子受精
- 小鼠精子在附睾成熟过程中质膜糖蛋白的变化被引量:5
- 1999年
- 利用蛋白印迹法研究了小鼠精子在附睾成熟过程中质膜糖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花生凝集素结合的 1 0 4 k D和 95 k D糖蛋白 ,与伴刀豆凝集素结合的 1 1 7、 1 1 4、 1 0 4、 87、 76、70 k D糖蛋白在睾丸中已完成了蛋白合成及修饰过程 ;与伴刀豆凝集素结合的 1 2 0 k D和 65 k D糖蛋白 ,与双花扁豆凝集素结合的 5 4k D糖蛋白在精子附睾成熟过程中被修饰成其它种类的蛋白或被丢失 ;与伴刀豆凝集素结合的 1 0 9k D糖蛋白 ,与双花扁豆凝集素结合的 74、70、4 5 k D糖蛋白 ,以及与麦胚凝集素结合的 5 7k D糖蛋白是在附睾中完成其修饰过程的。这说明精子质膜糖蛋白在附睾中不断地被修饰 ,为精子能完成正常的受精过程做准备。
- 韩之明庄大中高绍荣宋祥芬陈大元
- 关键词:小鼠精子质膜糖蛋白植物凝集素
- 小鼠精子与卵质膜融合能力的研究
- 庄大中
- 关键词:生殖生理
- 植物凝集素对小鼠受精的影响
- 精子质膜糖蛋白在小鼠精卵膜融合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曾利用植物凝集素可以与糖蛋白结合的特性,研究了精子质膜糖蛋白在精子成熟过程中的变化,发现与花生凝集素(AHA),伴刀豆凝集素(ConA),双花扁豆凝集素(DB...
- 韩之明庄大中高绍荣孙青原宋祥芬陈大元
- 文献传递
- 钙通道阻断剂对豚鼠精子顶体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1997年
- 电压依赖性Ca2+通道阻断剂verapamil、nifedipine、diltiazem和D600等,对非同步培养系统中的获能早期豚鼠精子和同步培养系统已获能豚鼠精子的顶体反应,均呈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同步培养系统未获能豚鼠精子的顶体反应无显著影响。在碱性条件下,K+浓度在10~60mmol/L范围内对精子顶体反应无显著影响。
- 李明文焦日胡国俊刘辉庄大中陈大元
- 关键词:精子钙通道阻断剂顶体反应
- 小鼠精子睾丸后成熟过程中单克隆抗体MSH27抗原表位的显露
- 1999年
- MSH2 7是一株抗小鼠精子的单克隆抗体 ,此抗体及其纯化的抗原分子在体外受精实验中均可以阻止精卵膜融合 ,因而推测其抗原在精卵膜融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里探讨了抗原分子在精子睾丸后成熟过程中MSH2 7识别表位的显露条件 .MSH2 7抗原分子在睾丸中产生 ,定位于精子顶体后区的质膜上 ;但MSH2 7所识别的抗原表位只在顶体反应后的精子上表露 .在受精过程中 ,精子必须完成顶体反应并穿过卵子的透明带才能接近卵子质膜并与之融合 .同时还研究了顶体反应和穿透明带作用对MSH2 7表位显露的影响 .在附睾成熟过程中 ,随着精子在附睾中的转运 ,它们发生顶体反应的能力不断增加 ;精子抗原表位的显露呈现顶体反应依赖性 ,且两者呈现线性回归关系 .钙离子载体A2 3 187诱发顶体反应后 ,MSH2 7染色阳性的精子远远少于顶体反应的精子 ;但穿过透明带后绝大多数精子 ( 98% )呈现MSH2 7染色阳性 .总之 ,在睾丸后成熟 (附睾成熟、获能、顶体反应 )和精子穿透明带的过程中 ,对整个精子群体来讲 ,单抗MSH2 7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的显露和精子最终获得穿入卵子质膜的能力是同步发生的 .
- 庄大中韩之明宋祥芬齐跃敏段崇文刘辉陈大元
- 关键词:精子抗原表位单克隆抗体
-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新进展被引量:23
- 2000年
- 到目前为止 ,原核注射是最可靠 ,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动物转基因方法 .但该方法存在整合效率太低及不能定点整合的问题 .在过去的 2 0年里 ,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基因方法 ,包括精子介导、反转录病毒介导、携带外源基因体细胞的核移植、ES细胞基因打靶技术等 .但这些方法都未能根本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最近的一些文献中报道转基因技术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后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 李劲松庄大中孙青原陈大元
-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精子介导基因打靶
- 精子抗原MSH27参与精卵膜融合过程
- 1999年
-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 ,从抗顶体反应后精子头的单克隆抗体库中 ,筛选出一株单抗MSH2 7.在顶体反应后 ,抗原定位于精子与卵子质膜融合的起始位置———精子的赤道段和顶体后区 ;此抗体能够阻断精卵膜融合 ,但不影响精子与卵子质膜的结合 .这种阻断作用呈现抗体剂量依赖性 ,用含 6 0 0 μg/mLIgM型单抗MSH2 7处理精子 ,受精指数下降 90 % .免疫亲合层析分离纯化的抗原 (分子量 39ku)作用于卵子质膜 ,也可使精卵膜融合指数明显地降低 .这些结果说明MSH2
- 庄大中宋祥芬胡国俊孙青原陈大元
- 关键词:受精精子膜融合抗原卵子
- 带下(卵周隙)受精精卵识别机理的研究被引量:7
- 1996年
- 若干年来,世界范围内推行的3种显微注射的体外受精技术,称之为:(1)透明带开孔技术(Partial zona dissetion,PZD),(2)卵透明带下注射技术(Subzonal insemination,SUZI),(3)卵质内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使用这3种技术的共同目的,旨在弥补试管婴儿常规体外受精方法失败的人或体外受精成功率低的人,而采用的显微操作技术,在国际临床应用上已见成效,目前SUZI和ICSI的成功率比PZD为高。至于机理研究,目前大多数侧重在生理效果的分析和成功率上,或者对精子顶体反应的重要性的探讨,但对其精卵识别机制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试图采用SUZI揭示精卵在透明带下(卵周隙中)的相互关系。
- 陈大元宋祥芬孙青原段崇文庄大中刘辉杜淼邹贤刚
- 关键词:体外受精受精显微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