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中耳
  • 3篇胆脂瘤
  • 3篇脂瘤
  • 3篇中耳胆脂瘤
  • 3篇耳胆脂瘤
  • 3篇鼻内
  • 3篇鼻内镜
  • 2篇上颌
  • 2篇上颌骨
  • 2篇上颌骨囊肿
  • 2篇受体
  • 2篇糖基化
  • 2篇颌骨
  • 2篇颌骨囊肿
  • 2篇晚期
  • 2篇晚期糖基化终...
  • 2篇难治
  • 2篇囊肿
  • 2篇开窗

机构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廖军
  • 4篇林伟年
  • 2篇庄黎明
  • 2篇林昶
  • 2篇吴烽芳
  • 2篇叶晓明
  • 1篇蔡耿明
  • 1篇张晓东
  • 1篇黄志伟

传媒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1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在上颌骨囊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上颌骨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不刮除其余囊壁,使囊腔与下鼻道、上颌窦相通呈开窗状态,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长期反复感染,患者颌骨形态良好,未出现神经及临近重要结构损伤。术后6月-2.5年随访,术腔无积脓,囊肿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方法。
廖军叶晓明林伟年
关键词:鼻内镜上颌骨囊肿开窗
地骨皮甲素调节IL-33/ST2信号对中耳炎大鼠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地骨皮甲素调节IL-33/ST2信号对中耳炎大鼠免疫功能及钠通道的研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NO组(正常大鼠灌胃生理盐水),MO组(模型大鼠灌胃生理盐水),OS组(模型灌胃40 mg·kg^(-1)地骨皮甲素),ST组(模型灌胃0.2 mL 1 kg·L^(-1)IL-33/ST2信号抑制剂),UN组(模型灌胃40 mg·kg^(-1)地骨皮甲素和0.2 mL 1 kg·L^(-1)IL-33/ST2信号抑制剂)。听性脑干反应检测听力水平,HE染色检测中耳黏膜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免疫功能相关指标,Real-time PCR法检测中耳黏膜组织上皮钠通道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IL-33/ST2信号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NO组相比,MO组纯音听力阈值、IL-4含量、IL-33、ST2蛋白表达升高(P<0.05),INF-γ含量、α-ENaC、β-ENaC、γ-ENaC mRNA表达降低(P<0.05),与MO组比较,OS组、ST组、UN组纯音听力阈值、IL-4含量、IL-33、ST2蛋白表达降低(P<0.05),INF-γ含量、α-ENaC、β-ENaC、γ-ENaC mRNA表达升高(P<0.05),且ST组与OS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UN组比ST组降低明显(P<0.05);与NO组相比,MO组中耳黏膜出现病理变化,与MO组相比,OS组、ST组、UN组病理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地骨皮甲素可显著改善中耳炎大鼠免疫功能,促进钠通道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33/ST2信号通路有关。
廖军蔡沁张晓东
关键词:钠通道
中耳胆脂瘤的可能发病机制被引量:12
2015年
胆脂瘤是一种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来源的囊样病变,不同厚度的上皮组织堆积在基质周围,过度角化与杂乱无章的角蛋白纤维层层堆积,形成了炎症反应包裹的囊性肿物。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四种假说:1)内陷学说;2)基底细胞增生或乳头层内陷生长学说;3)上皮侵入学说;4)化生学说。
廖军林昶
关键词: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复层鳞状上皮上皮组织囊性肿物炎症反应
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2年5月—2014年6月住院的45例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资料,分析其症状改善程度。进行文献复习,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8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6例明显改善,1例无效,总有效率达84.4%。术后随访6个月,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眼干。5例患者在随访3年后出现鼻痒、打喷嚏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短期内对症状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手术方式,其远期效果尚不明确,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吴烽芳沈炳宏蔡耿明廖军林伟年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翼管神经切断术
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睡眠质量调研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儿童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鼓膜置管术,观察组选择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分析鼾症以及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前后患儿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听力改善效果优于单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儿童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可获得较好效果。
黄志伟林伟年廖军吴烽芳
关键词:内镜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及卢帕他定联合高渗海水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及富马酸卢帕他定联合高渗海水鼻腔冲洗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研究,选取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50例,给予2%高渗海水行鼻腔冲洗4次/d(早、中、晚、睡前),早晚冲洗后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1掀/鼻孔,每揿64μg,每晚睡前给予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 mg口服,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使用鼻炎症状和体征评分量表,VAS及RQLQ对患者进行评估。用药后记录患者有无主观不适,检查有无用药致鼻中隔糜烂、穿孔。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及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特殊不适,治疗结束后行鼻内镜检查,患者未出现鼻黏膜破溃、鼻中隔穿孔等不良反应。结论富马酸卢帕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及高渗海水鼻腔冲洗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文晶莹庄黎明李忠华王阿敏蔡德伦廖军
关键词: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富马酸卢帕他定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与核因子-κβ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中耳胆脂瘤中核因子-κβ(NF-κβ)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探究上皮炎症反应在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可能的中耳胆脂瘤干预治疗措施。方法中耳胆脂瘤手术中收集中耳胆脂瘤标本23例及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1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验两种标本中NF-κβ和RAGE表达分布。结果胆脂瘤上皮组织中NF-κβ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两者NF-κβ阳性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442±0.060及0.293±0.047(t=8.654,P<0.01);胆脂瘤上皮组织中RAGE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两者RAGE阳性平均光密度分别0.175±0.017及0.133±0.013(t=8.516,p<0.01)。胆脂瘤上皮NF-κβ与RAGE表达具有弱相关性r=0.546(P=0.034)。结论 NF-κβ与RAGE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表达增加,可能在胆脂瘤的发生和持续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调控NF-κβ与RAGE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中耳胆脂瘤治疗干预的有效靶点之一。
廖军林昶
关键词:中耳胆脂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与核因子-κβ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中耳胆脂瘤中核因子-κβ(NF-κβ)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探究上皮炎症反应在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可能的中耳胆脂瘤干预治疗措施。 方法: 中耳胆脂瘤手术中收集...
廖军
关键词:中耳胆脂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文献传递
鼻内镜下经鼻腔开窗双通道引流治疗上颌骨囊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在鼻内镜下经鼻腔开窗双通道引流手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3例上颌骨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不刮除其余囊壁,使囊腔与下鼻道、上颌窦相通呈双通道引流状态,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腔的反复感染,未出现神经及临近重要结构损伤,术腔1~3个月完成上皮化,6个月鼻面部畸形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2.5年随访,囊肿无复发。结论鼻内镜经鼻腔开窗双通道引流手术是一种疗效良好的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方法。
廖军叶晓明林伟年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上颌骨囊肿开窗双通道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与颞肌筋膜在鼓膜大穿孔修补对比研究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与颞肌筋膜在鼓膜大穿孔修补术中临床应用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120耳)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诊断为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达50%以上,并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耳屏软骨-软骨膜组70例(70耳)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颞肌筋膜组50例(50耳)采用颞肌筋膜修补。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鼓膜修补愈合率、术后气骨导差的变化等,分析比较耳屏软骨-软骨膜与颞肌筋膜在鼓膜大穿孔修补中的效果与价值。结果耳内镜下A组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且两组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耳屏软骨-软骨膜在耳内镜下鼓膜大穿孔修补术中较颞肌筋膜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文晶莹李忠华庄黎明廖军
关键词:鼓膜成形术颞肌筋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