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嘉晴

作品数:28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干细胞
  • 8篇细胞
  • 7篇软骨
  • 6篇分化
  • 5篇胚胎
  • 5篇胚胎干细胞
  • 4篇缺损
  • 4篇骨细胞
  • 4篇关节
  • 4篇成骨
  • 3篇液晶
  • 3篇软骨细胞
  • 3篇体外
  • 3篇椎间盘
  • 3篇细胞修复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源
  • 2篇动物源性

机构

  • 25篇暨南大学
  • 19篇暨南大学附属...
  • 6篇澳门仁伯爵综...
  • 4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华侨医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作者

  • 28篇张嘉晴
  • 21篇吴昊
  • 15篇查振刚
  • 10篇林宏生
  • 10篇屠美
  • 9篇姚平
  • 6篇刘宁
  • 5篇夏吉生
  • 4篇郑力恒
  • 4篇李劼若
  • 3篇熊高鑫
  • 3篇曾戎
  • 3篇项鹏
  • 3篇梁耀中
  • 2篇张秀明
  • 2篇陈晓玲
  • 2篇张利
  • 2篇郑立恒
  • 2篇王国普
  • 2篇李树浓

传媒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截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精确截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40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截骨组(常规组)与精确截骨组(精确组)。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骨外翻角(knee physical valgus angle,KPV);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angle,PSA)等。采用KSS评分标准计算两组的优良率,通过优良率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精确组20例,疗效优16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常规组20例,疗效优12例、良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0%。同时,精确组相对常规组有较好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下肢力线改善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精确截骨较常规截骨的疗效更为肯定,并且近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且下肢力线改善满意,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可选择的理想方法。
吴昊查振刚熊高鑫姚平张嘉晴侯辉歌刘宁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疗效评价
miR-302c-3p在制备治疗椎间盘退变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miR‑302c‑3p在制备治疗椎间盘退变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转染mimics在NPCs内过表达miR‑302c‑3p,同时运用特异性miRNA inhibitor下调NPCs的miR‑302c‑3p水平...
张嘉晴吴昊陈晓玲郭铭倩于雅雯
羟丙基纤维素液晶的肝素化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
2014年
羟丙基纤维素(HPC)经过辛酰化和丙烯酰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辛酰化/丙烯酰化的羟丙基纤维素液晶材料(OPPC),然后利用Micheal加成机理在其表面接枝肝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OPPC膜表面已实现肝素化改性,甲苯胺蓝法测得肝素接枝量为9.42μg/cm2;偏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肝素化后OPPC膜在室温下仍呈现胆甾型液晶织构;肝素化的OPPC膜亲水性得到改善,而溶血率和血小板粘附实验证明肝素功能化的液晶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赵巨鹏曾戎赵剑豪吴昊张嘉晴屠美查振刚
关键词:液晶肝素化溶血率血小板粘附
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的建株(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建立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方法:收集3.5d.p.c.的囊胚,培养在预先铺有小鼠成纤维细胞(MEFs)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3-4d后,挑出内细胞团(ICM),消化后重新种到新鲜的有MEFS培养液中。等到有典型的ES样集落长出,即传代以得到永久ES细胞系。通过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SSEA-1,Oct-4的表达和形成畸胎瘤的能力来鉴定ES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获得的两个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绝大多数细胞具有正常的核型(40,XY),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SSEA-1,Oct-4表达阳性,ES细胞注入SCID鼠后可获得来自3个胚层的组织。结论:建立了两株具有长期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
张嘉晴余伟华张秀明彭延文李伟强陈蕊余新炳李树浓项鹏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杂交ES细胞系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正>引言:近年来研究表明BMSCs体外分离培养后,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定向分化的能力,本实验优化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对hBMS...
张利查振刚姚平吴昊张嘉晴刘宁黄春华林宏生王国普
文献传递
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采用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CSR患者7例;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肢、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和手术节段关节活动度(ROM)变化。结果: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0.0±39.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3±14.0)mL;平均住院时间(4.3±0.8)d。术前平均VAS由(6.7±0.8)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的(1.7±0.5)分,术前平均NDI由(59.7±7.0)%降至术后末次随访的(10.7±1.7)%,(P<0.05)。颈椎曲度、手术节段ROM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标准,本组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优4例、良3例,优良率10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脊液漏、肌力下降、术口感染、硬膜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UBE下滑移技术是治疗双节段CSR疗效理想且安全的术式。
彭柏华林振查丁胜杨裕豪张嘉晴吴昊
关键词:微创手术
液晶/聚氨酯复合基底影响rB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模拟体内组织弹性微环境,构建液晶(OPC/PU)复合基底,探究复合基底弹性模量及液晶相区尺寸对大鼠骨髓间充值干细胞(r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调节复合膜中液晶含量,制备不同弹性模量的液晶复合基底。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基底表面液晶相区结构;万能测试仪测量复合基底弹性模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BMSCs的铺展、极化和骨架排列;CCK-8法检测rBMSCs的增殖速率;real-time PCR检测复合膜上的成骨分化标记物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结果:(1)复合基底中液晶含量增加,液晶相区数量及尺寸增加,复合基底的弹性模量降低,但仍保持在MPa数量级。(2)rBMSCs在液晶含量较低的OPC10-PU和OPC30-PU表面呈现较好的初始黏附、铺展和增殖。(3)成骨诱导初期及中期,rBMSCs在OPC10-PU上展示较高的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基因表达;诱导培养后期,rBMSCs在OPC30-PU和OPC50-PU上呈现出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基因的高表达,成骨分化的基因表达重点也从早中期的Ⅰ型胶原主要表达转变为后期的骨桥蛋白主要表达。结论:复合基底中液晶含量较低时,rBMSCs主要响应于基底弹性诱发的力学刺激产生细胞行为的变化;基底中液晶含量增加,rBMSCs能够感知到液晶的黏弹特性并与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此时基底的弹性和液晶相区的黏弹特性可能均对rBMSCs的成骨分化产生重要影响。
陈洋陈洋查振刚查振刚吴昊张嘉晴曾戎
关键词:液晶弹性模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伴关节软骨破坏1例被引量:1
2011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7年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左膝关节肿胀,经休息和理疗症状好转,后又反复发作。近1年多症状逐渐加重,膝关节肿胀明显,影响生活。在当地医院反复做膝关节穿刺,每次抽出约100 ml暗红色液体,抽液后症状明显缓解。
苗贵强查振刚吴昊刘宁林宏生姚平张嘉晴李劼若
关键词:膝关节
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以往支架材料修复骨软骨的实验大都存在骨软骨耦合界面修复不良的情况。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复合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抽签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制作单侧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后,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与同种异体动物源性骨软骨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空白组未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体观察见复合缺损区完全修复,局部无凹陷,新生组织和周围组织融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见软骨缺损区由新生的透明软骨样组织修复,细胞柱状排列,极性好,软骨陷窝明显,骨缺损区由骨样组织修复,新生软骨和软骨下骨以及宿主骨界面耦合良好,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和组织学评分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说明诱导分化的自体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复合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所构建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能成功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复合缺损,是一种理想的骨软骨复合缺损修复方法。
谭文成查振刚张嘉晴郑立恒梁耀中夏吉生黄馨霈吴昊林宏生
关键词:动物源性软骨细胞缺损
改进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及其鉴定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改进SD大鼠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将新生SD大鼠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颅骨,剔净骨膜后剪成1mm×1mm×1mm大小组织块。组织块经0.25%胰蛋白酶消化20min,继以0.1%Ⅱ型胶原酶消化60min,收集上清离心,所得成骨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并行"多次贴壁法"纯化。观察细胞形态学,选用碱性磷酸酶Gomori钙钴法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在体外培养时可维持其在体内的功能,即合成碱性磷酸酶、形成矿化结节,Ⅰ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用改进后的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更能减少胰蛋白酶在消化过程中对细胞造成的损伤,所获成骨细胞量多、纯度高,操作简易可行,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常规的培养方法。
王双利查振刚刘宁杨淑野吴昊姚平张嘉晴
关键词:成骨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