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慧
- 作品数:9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181a-5p靶向Kras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miR-181a-5p靶向Kras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人乳腺细胞系HBL-100,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81a-5p及Kras蛋白的表达。选取MDA-MB-231细胞,分别转染miR-181a-5p mimics及阴性对照mimics,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miR-181a-5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Kras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分别将野生型Kras 3'-UTR质粒(Kras-wt)和突变型Kras 3'-UTR质粒(Kras-Mut)与miR-181a-5p mimic,或阴性对照mimics共转染至MDA-MB-231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细胞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与HBL-100细胞相比,MDAMB-231细胞中miR-181a-5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Kras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转染阴性对照mimics相比,转染miR-181a-5p mimic可使MDA-MB-231细胞中miR-181a-5p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Kras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并可使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增加(P<0.05),G2/M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与转染阴性对照mimics和(或)Kras-Mut相比,共转染miR-181a-5p mimic及Kras-wt后MDA-MB-231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miR-181a-5p呈低表达,Kras呈高表达;过表达miR-181a-5p可通过靶向Kras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何建苗赵华洲王婷邱啸臣翁剑峰张心慧曹志宇
- 关键词:微小RNASKRAS乳腺肿瘤细胞增殖
- 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方式及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方式及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9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前检查方法、手术方式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238例患者均为查体时超声检查发现,超声显示结节直径均≤1.0cm,其中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检查84例,明确为微小癌72例,假阴性12例,其余均为术后病理证实。所有病例中单侧单发甲状腺微小癌144例,单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46例,双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48例。结果238例患者中采用患侧+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97例,患侧+峡部腺叶切除s6例,双侧甲状腺切除23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62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132例,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106例;其中术中行喉返神经显露122例,共显露喉返神经182条,未显露喉返神经116例。术后随访1~7年,局部复发6例,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238例患者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6例,其中显露喉返神经组1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5例,均为单侧损伤。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是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手段,术前FNA检查是及时判定结节性质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有效方式。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升甲状腺微小癌远期疗效的关键;术中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 何建苗张庆军赵华洲张心慧邱啸臣秦荣杨波曹志宇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喉返神经损伤外科手术
-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对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NAC)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168例于解放军第309医院因Ⅱ/Ⅲ期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样本中HGF浓度,统计分析血清HGF水平中位值,将血清HGF高于中位值患者设为高水平(H)组(n=84),血清HGF低于中位值患者设为低水平(L)组(n=84)。依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RECIST)标准评估患者接受NAC的疗效。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68个月,制作患者生存曲线。采用字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ER、PR及HER鄄2状态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A)、糖链抗原(CA)15-3、Ki67间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血清HGF水平与NAC疗效、5年累积生存率及5年DFS的差异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5年累积生存率的风险因素。结果患者血清HGF中位值为825pg/ml。H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8.8%(41/84)、血清TPSA为(60.6依26.8)U/L,高于L组的30.9%(26/84)(字2=5.586,P=0.018)和(49.8依20.9)U/L(t=-2.930,P=0.004)。Kaplan-Meier法提示H组化疗有效率为69.0%(58/84)、5年DFS为65.5%、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0%,低于L组的84.5%(71/84)(字2=5.643,P=0.018)、81.9%(字2=4.957,P=0.046)和89.9%(字2=4.849,P=0.04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血清HGF水平、临床分期及NAC疗效是影响5年累积生存率的风险因素(HR=7.0,95%CI=1.28~47.62,P=0.037;HR=8.5,95%CI=3.55~29.79,P=0.006;HR=4.8,95%CI=1.84~7.99,P=0.024)。结论摇血清HGF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NAC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NAC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 赵华洲王婷张心慧刘瑞军曹志宇杨波何建苗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淋巴转移无病生存
-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81例报告被引量:4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309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81例,其中Ⅲa期65例,Ⅲb期16例,采用新辅助化疗(TE方案)及保乳手术治疗,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结果 8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81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12例(14.8%),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 CR)4例(4.9%),临床部分缓解(PR)52例(64.2%),稳定17例(21.0%),无进展病例,总有效率(ORR)为79.0%(64/81)。新辅助化疗后经12~60个月(中位时间34个月)的随访,3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脏、脑膜和骨,远处转移率3.7%(3/81),其中1例死亡。新辅助化疗后有48例患者符合保乳手术治疗指征,行保乳手术,术后局部复发率6.3%(3/48),保乳综合治疗后1年进行乳腺外形的评估,其中优14.6%(7/48),良43.8%(21/48),差41.7%(20/48)。结论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 曹志宇何建苗杨波张庆军赵华洲张心慧刘瑞军史玉琪孙永胜
-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手术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影响胃癌术后胰瘘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发生胰瘘的围手术期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643例于解放军第三零九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胰瘘分为术后胰瘘(POPF)组(53例)和非术后胰瘘(NPOPF)组(59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等围手术期资料。结果 POPF发生率为8.24%(53/643)。 POPF组和NPOPF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血清白蛋白、TNM分期、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入路、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POPF组 BMI(25.63±2.54) kg/m2高于NPOPF组的(21.11±2.44)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5,P=0.025)。 POPF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25±5.82)枚,NPOPF组为(27.06±6.79)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37)。POPF组手术时间为(242.50±52.30) min,NPOPF组为(229.51±59.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8,P=0.017)。 POPF 组术后1 d 血清 CRP 为(85.72±12.05) mg/L,NPOPF 组为(76.41±12.52)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79,P=0.048)。 POPF组术后2~4 d血清白蛋白为(26.0±5.9) g/L,NPOPF组为(32.6±6.8) 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5,P=0.000)。POPF组术后1、2 d引流液淀粉酶为(2094±1444) U/L,NPOPF组为(746±486)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400,P=0.000)。 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BMI、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1、2 d引流液淀粉酶及术后第2~4天血清白蛋白均是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1.972、1.836、2.004、0.150、9.809,P均<0.05)。结论 BMI、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2~4 d血清�
- 赵华洲王婷张心慧刘瑞军曹志宇杨波何建苗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术后胰瘘围手术期腹腔镜
- 术前置泵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乳腺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解放军309医院普外科97例经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和89例经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及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结果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5.5%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2%和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OS(分别为99.0%和96.6%)和DFS(分别为81.8%和6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OS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8.7%和79.8%,P>0.05),但DF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1%和52.8%,P<0.05);术后5年两组患者OS和DFS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与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相比,可以减少晚期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提高5年OS和DFS。
- 何建苗马小军赵华洲张心慧张庆军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PTMC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者术前均无临床不适症状,为查体时超声波检查所发现.所有病例甲状腺超声显示结节直径≤1.0 cm,结节内有钙化122例,血流丰富84例,边界不清53例.其中术前通过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54例,明确为微小癌46例,假阴性8例.其余均为术后病理证实.所有病例中单侧单发甲状腺微小癌96例,单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20例,双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22例.采用患侧+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64例;患侧+峡部腺叶切除35例;双侧甲状腺切除18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25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76例,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62例.其中合并淋巴结转移26例,无淋巴结转移112例.术后随访1~6年,出现喉返神经损伤4例,喉上神经损伤2例,一过性甲状旁腺损伤2例.局部复发4例,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 甲状腺高频超声波检查是发现PTMC的重要手段.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是及时判定结节性质的最可靠方法.手术是治疗PTMC的最佳治疗方式.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升治疗效果、较少并发症的关键.
- 何建苗张庆军赵华洲张心慧邱啸臣秦荣杨波曹志宇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 浆细胞性乳腺炎60例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非哺乳期乳腺良性炎性疾病。其发病率大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2%-5%。该病虽然属于良性疾病,但治疗不当则可能会迁延不愈,导致乳房外形改变,腺体功能丧失,严重时甚至需要切除一侧乳房,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该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外形改变、溢液、凹陷、皮肤破溃等。虽无恶变的报道,
- 张庆军吕刚曹志宇杨波何建苗张心慧邬福全史玉琦
-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导管乳房外形乳房疼痛MASTITIS
- DC-CIK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疗效和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数量、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普通外科采用DC-CIK+常规疗法治疗的CRC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62例(DC-CIK组)和同期未接受DC-CIK治疗的70例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同时抽取部分患者(DC-CIK组21例,常规组24例)的外周静脉血,用Cell SearchR免疫磁珠技术检测血中CTC的数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DC-CIK组治疗后患者CTC数量明显低于治疗前[(1.0±1.1)vs(2.7±2.0)个,P<0.01],而常规组CTC变化不明显(P>0.05);DC-CIK组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治疗客观有效率、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DC-CIK可减少CRC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CTC数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规范化实施的前提下具有可靠的抗肿瘤效果。
- 吴有军曹志宇张庆军刘瑞军王玥吕刚张心慧孙永胜杨波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直肠癌肝转移循环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