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坚

作品数:25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神经性
  • 5篇感音
  • 5篇感音神经性
  • 4篇突发性聋
  • 4篇鼓室
  • 3篇神经性聋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糖皮质
  • 3篇糖皮质激素
  • 3篇皮质激素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3篇内耳
  • 3篇激素
  • 3篇耳蜗
  • 3篇干细胞
  • 3篇感音神经性聋
  • 3篇META分析
  • 2篇硬化症

机构

  • 24篇武汉大学
  • 3篇湖北省妇幼保...

作者

  • 24篇张志坚
  • 18篇华清泉
  • 12篇廖华
  • 10篇江洋
  • 9篇任杰
  • 6篇杨希林
  • 5篇管红霞
  • 4篇杨琨
  • 4篇肖伯奎
  • 4篇徐勇
  • 4篇王文静
  • 4篇汪雷
  • 3篇周涛
  • 3篇王新春
  • 3篇盛建飞
  • 2篇朱明万
  • 2篇袁静萍
  • 1篇屈季宁
  • 1篇曹永茂
  • 1篇柯朝阳

传媒

  • 11篇听力学及言语...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2014第四...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皮质激素的不同给药途径及时机对重度和极重度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的3种不同给药途径和用药时机对治疗重度和极重度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糖皮质激素给药途径,将43例(43耳)重度和极重度突聋患者分为口服组(n=19)、静脉给药组(n=14)和鼓室内给药组(n=10),分别采取晨起口服强的松片、静脉滴注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的给药途径,其余治疗均相同;根据发病后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时机,将43例患者分为2周内组(n=37)和2周后组(n=6),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及时机各组间疗效。结果鼓室内给药组,静脉给药组和口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78.57%和52.63%,显效率分别为60.00%、57.14%和36.84%,3组间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组和2周后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6.76%和0.00%,总有效率分别为72.97%和16.67%,2周内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与2周后组(P<0.05)。结论作为重度极重度突聋患者的初始(一线)治疗,糖皮质激素的不同给药途径(鼓室内给药、静脉滴注和口服)对疗效无影响;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时机与疗效密切相关,越早使用则疗效越好,最好在发病后2周内开始用药。
张志坚王新春廖华华清泉
关键词:突发性聋糖皮质激素给药途径
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下Ⅲ、Ⅳ型鼓室硬化症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采用持续灌流耳内镜手术模式(CIM-EES)一期鼓室成形术治疗Ⅲ、Ⅳ型鼓室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3-2020.9对17例(21耳)Ⅲ、Ⅳ型鼓室硬化症患者,在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下采用外嵌法,一期行Ⅱ型鼓室成形术,观察分析手术时间,鼓膜愈合成功率,并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平均气、骨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 gap)。结果17例患者(21耳)术后鼓膜均一期完全愈合。手术时间平均为60.6±7.0min,术前平均气导听阈54.70±10.38 dB HL,术后6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5.24±11.66 dB 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平均气骨导差分别为34.93±9.30 dBHL和15.65±7.07 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骨导平均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患者出现皮瓣缺血坏死及外耳道狭窄。未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面瘫及眩晕并发症。结论CIM-EES可以针对性解决传统耳内镜手术出血起雾污染镜头、热损伤等缺陷,提高手术流畅性及安全性。尤其对于Ⅲ、Ⅳ型鼓室硬化症手术,在持续灌流模式下可以抵近观察并精细清理镫骨周围硬化灶,有助于一期完成听骨链重建。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相对于内植法和外植法,外嵌法是一种新的技术改良,可以最大程度维持鼓室腔容积,减少粘连及听骨链移位的发生。
廖华杨希林汪雷王文静任杰张志坚
关键词:鼓室硬化症鼓室成形术
耳廓全层整片软骨结合外嵌技术在Ⅱ、Ⅲ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耳廓全层整片软骨结合外嵌技术在II、Ⅲ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耳廓全层整片软骨为移植材料采用外嵌法(将整片软骨置于纤维鼓环外侧,并将部分软骨片嵌顿于鼓切迹)行Ⅱ、Ⅲ型鼓室成形术的160例(165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65岁,平均33.5±9.2岁;其中鼓室硬化98耳,上鼓室胆脂瘤47耳,粘连性中耳炎20耳。术中采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重建听力105耳,采用全听骨赝复物(TORP)重建听力60耳,术后随访12~36个月。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纯音听阈,耳内镜图像及并发症,观察部分患者术后颞骨CT显示的鼓室含气腔情况。结果PORP组术前0.5~4 kHz平均气导听阈51.34±10.46 dB HL,平均气骨导差32.88±5.25 dB,术后一年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分别为30.24±8.66 dB HL、13.60±6.18 dB,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TORP组术前平均气导听阈54.85±9.48 dB HL,平均气骨导差34.59±6.85 dB,术后一年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分别为34.24±9.75 dB HL、15.77±7.26 dB,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鼓膜移植物存活率98.8%(163/165);70%患者(14/20)术后颞骨CT提示鼓室腔含气良好,术后无感音神经性聋、面瘫、眩晕发生。结论耳廓全层整片软骨是一种良好的鼓膜移植物,结合外嵌技术应用于Ⅱ、Ⅲ型鼓室成形术效果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汪雷廖华杨希林徐勇王文静任杰张志坚舒婧
关键词:鼓室成形术
哇巴因对小鼠内耳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哇巴因对小鼠内耳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成年雌性SPF级CBA/J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动物接受哇巴因(3mM)经圆窗渗透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给药后7、14和30天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观察位于耳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内耳神经胶质细胞(inner ear glial cells,IEGs)的变化。结果给药后7、14、30天实验组耳蜗各回螺旋神经节内可见内耳神经胶质细胞存活,但数量减少,排列紊乱;与对照组相比,哇巴因给药后7天实验组耳蜗各回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密度即显著减少,给药后14天及30天后胶质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给药后30天各回螺旋神经节内内耳神经胶质细胞数降至最低,与实验组给药后7天、14天及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哇巴因经圆窗渗透给药可直接造成CBA/J小鼠内耳螺旋神经节内神经胶质细胞的急性进行性损伤。
张志坚管红霞杨琨肖伯奎廖华江洋周涛华清泉
关键词:哇巴因感音神经性聋干细胞移植小鼠
缺氧模型用于扩管药耳蜗效应评定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缺氧模型用于评定扩管药耳蜗效应的可行性 ,并确立适宜的低氧浓度及评定参数 ,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筛选方法。方法 :分别在豚鼠 7% ,5 %低氧供模型上 ,以ABR为指标 ,观察具有耳蜗扩管作用的丹参、川芎嗪和罂粟碱的耳蜗扩管效应是否得以体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7%低氧供 30min后 ,3种扩管药的耳蜗扩管效应均通过ABR阈移的显著降低得以体现 ,波Ⅰ潜伏期及振幅的变化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5 %低氧供 30min后 ,仅丹参和罂粟碱的耳蜗扩管作用得以证实。结论 :低氧下听觉电生理反应模型可用于评价扩管药在耳蜗的效应 ,其适宜低氧浓度为 7% 。
柯朝阳吴展元张志坚肖伯奎
关键词:低氧听性脑干反应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内耳移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用干细胞治疗SNHL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特别是关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内耳移植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将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内耳移植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干细胞内耳移植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华荣恺张志坚华清泉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内耳
复发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既往文献已对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疾病特点进行了详实的阐述,而对复发性SSNHL临床特点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分析21例复发性SSNH...
徐勇廖华张志坚王新春陶泽璋
颈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5年收治100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纳入患者多以颈部肿块就诊,仅8例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9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5例患者术前经细针穿刺确诊。共9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行全身标准抗结核治疗6个月;余5例患者予以全身标准抗结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手术方式主要有单纯颈淋巴结切除术31例、颈淋巴结清扫术53例和脓肿切开清创术11例,所有患者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复杂,细针穿刺活检阳性率不高,术后病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外科手术联合术后全身规范抗结核治疗可作为颈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方法。
江洋华清泉任杰曾峰盛建飞张志坚管红霞袁静萍
关键词:结核淋巴结外科手术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头部外伤及其对植入体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头部外伤及其对植入体的影响、预防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327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1例,女126例,年龄6月~13岁,平均6.33±2.69岁,随访时间1~62个月,平均33.56±17.84月;分析患者头部外伤发生率、外伤类型、对植入体的影响及处理。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发生头部外伤者19例(5.81%,19/327),其中男9例,女10例。发生外伤时的年龄0~3岁4例(21.05%),4~6岁8例(42.11%),7~13岁7例(36.84%)。头部外伤类型为头皮挫伤3例,头皮擦伤2例,头皮裂伤1例,头皮下血肿13例,其中伴皮瓣感染者3例,伴颞骨骨折者2例;对植入体有影响的共4例,包括:植入体磁铁脱出移位2例,植入体移位、损坏1例,因感染手术取出植入体1例。头皮挫伤及擦伤病例清创后治愈;头皮下血肿行血肿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例血肿伴感染者手术取出人工耳蜗植入体后治愈,半年后同侧行人工耳蜗再次植入;1例皮瓣感染磁铁脱出移位者手术更换磁铁;1例植入体损坏者手术更换植入体。结论本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头部外伤主要为头皮挫伤、擦伤、裂伤及皮下血肿;头部外伤可导致植入体磁铁脱出或移位、植入体损坏,伴植入侧皮瓣感染、颞骨骨折者易影响植入体;外伤后应及时就医植入体受损时应及时更换或取出植入体,待创伤痊愈再次植入。
陈惠东华清泉张志坚任杰
关键词: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头部外伤
声治疗与药物治疗慢性耳鸣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比较单纯声治疗与药物治疗慢性耳鸣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OVID、SciVerse ScienceDirect和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到2017年5月与耳鸣治疗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出标准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严格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总有效率、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分值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6篇,其中,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共计1 594例患者;声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2%(按例数)和80.50%(按耳数),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2%(按例数)、48.10%(按耳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例数);P<0.01(按耳数)]。治疗后声治疗的THI值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药物治疗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后声治疗的VAS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药物治疗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声治疗能明显提高耳鸣疗效,减轻耳鸣患者症状。
江洋华清泉杨琨任杰曾峰盛建飞张志坚管红霞
关键词:耳鸣药物治疗META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