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 作品数:38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身体本位”的婚恋观:电视剧《欢乐颂》中的爱情模式
- 2017年
- 当下热播电视剧《欢乐颂》讲述了五位都市女孩的爱情故事。虽然她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性格、家庭也迥异,但爱情模式却有着相似性,反映了现代社会"身体本位"的婚恋观。这种观念和现代社会追寻本真、尊重生命、崇尚美好、努力提升的文化认同紧密相关,追求身体从传统文化秩序中解放出来,成为建构现代文明的积极表述。
- 张敏
- 关键词:婚恋观《欢乐颂》爱情模式
- 浅析唐浩明《曾国藩》中的对联
- 2013年
- 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中的对联是《曾国藩》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和全文文化气息的营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联创作内容丰富,包括立志理想、修身治德、学业心得以及人生感触;对联创作主体众多,皆是文治武功的大家,主要有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小说中的对联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深厚的文化性以及较高的艺术性。
- 张敏
- 关键词:《曾国藩》对联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
- 论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被引量:1
- 2010年
- 大学语文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升内在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和提升外在能力、增加就业砝码等方面。在教学工作中,要实施情感教育、多元教学并且紧跟时代才能将这些作用真正发挥,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 张敏
-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 《走西口》的民间文化解读被引量:1
- 2009年
- 电视剧《走西口》成为2009年度央视大戏的“开门红”,剧中高扬的民族精神,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以及演员的精彩演绎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西口》的成功有多方面因素,然而它之所以能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乃至不同地域的众多观众,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剧中丰富斑斓、引人入胜的民间文化图景。
- 张敏
- 关键词:《走西口》民间文化文化解读民族精神传奇色彩电视剧
- 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和探索被引量:2
- 2009年
- 面对“大学语文”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尴尬地位,认为大学语文教学的学科定位应诺:实在“精神塑人,人文关照”;重要任务在于“面向职业,提升能力”;手段方法的运用是“情感教育,多元教学”。
- 张敏
-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关照情感教育
- 宁夏平原引黄灌区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源解析研究
- 宁夏平原由黄河冲积而成,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沿黄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乎国家西部地区的经济大开发,对我国的产业布局及国际合作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宁夏平原地区农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重...
- 张敏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特征源解析宁夏平原
- 文献传递
- 《一九四二》中的河南民间文化解读被引量:1
- 2013年
- 从河南民间文化的角度对电影《一九四二》进行解读,无疑洞开了一扇研究的大门。影片展示了河南民间文化中的正面品格:承受苦难的坚韧忍耐、能屈能伸的生存智慧、原始本真的淳朴善良、幽默精明的乐观心态、超越时代的血性道义,同时,对此种文化的负面品性——生存压迫的冷酷自私、小农滋生的狭隘盲从、浸入骨髓的男权观念、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保命哲学的背叛奴性等进行了更为激烈的揭露和审视。
- 张敏
-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民间文学教学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在大众文化视阈下的民间文学教学的心得:在教学内容上,要联系现实、与时俱进,要以民间文学的再生态和新生态作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应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生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手段上,应重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民间文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张敏
- 关键词:大众文化现代传媒
- 乡村女性的自我言说——论孙惠芬小说中全新的女性主义色彩被引量:1
- 2007年
- 东北女作家孙惠芬近年来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创作势头,评论界对她的小说常从“乡土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文章认为:其小说更多地体现了全新的女性主义色彩,对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突破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精英化倾向,关注新时代的乡村女性;打破男女对立思维,呼唤和谐相处的两性观念;亮出“做好女人”的旗帜,寻找维系生命力的永恒品质。而这些正是与愈来愈具有宽广胸怀和容纳能力的女性文学对话。
- 张敏
- 关键词:乡村女性女性文学
- 被委以重任的歌谣——歌谣入诗的理论倡导、创作实践和发展趋势(1918-1926)被引量:1
- 2017年
- "歌谣"在早期白话诗发展过程中是以试图解决新诗创作的困境而进入诗人视野的。由于"五四"知识分子"民"的身份定位、价值立场和自然、真实、真挚的审美取向,诗人相信歌谣能帮助新诗实现创造民族的诗的理想。他们取法歌谣进行创作,或偏重语言形式的借鉴,直接仿拟歌谣、学习其音韵、体式、风格;或偏重于民间质朴精神内涵的探掘与汲取,创作出一批代表当时高水平的诗作。但是,由于新诗的内在发展需求与歌谣自身特性之间的矛盾,歌谣并没有伴随曾学习汲取它的新诗走向现代的艺术境地。
- 张敏
- 关键词:歌谣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