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格妙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紫癜
  • 5篇血管
  • 5篇过敏性紫癜
  • 4篇蛋白
  • 4篇肾炎
  • 4篇小儿
  • 3篇动脉
  • 3篇血管炎
  • 3篇紫癜肾
  • 3篇紫癜肾炎
  • 3篇纤维蛋白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过敏性紫癜肾
  • 3篇过敏性紫癜肾...
  • 3篇川崎
  • 3篇川崎病
  • 2篇蛋白原
  • 2篇血浆
  • 2篇皮肤

机构

  • 11篇山西省儿童医...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13篇张格妙
  • 4篇方琪玮
  • 1篇周利军
  • 1篇刘晓宇
  • 1篇李亚蕊
  • 1篇于雁玲
  • 1篇朱赛楠
  • 1篇徐国兵
  • 1篇徐虹
  • 1篇刘玲
  • 1篇陶立源
  • 1篇张东风
  • 1篇范青锋
  • 1篇丁洁
  • 1篇艾乙
  • 1篇赵一鸣
  • 1篇常艳美
  • 1篇沈茜
  • 1篇胡宝金
  • 1篇黄松明

传媒

  • 4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急性毛细血管炎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1,2],呈逐年增多趋势,常并发肾脏损害成为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是儿科最为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重者导致肾纤维化、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杨霁云和白克敏[3]报道约25%-60%小儿患者病程中有尿检异常,如以肾活检为准,则90%以上有程度不等的肾脏受累。小儿患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张格妙方琪玮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炎血浆纤维蛋白原肾脏受累毛细血管炎变态反应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累及皮肤及其他器官细小血管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血管炎。以皮肤及皮肤黏膜淤点、淤斑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腹痛、关节肿痛、便血、呕吐等症状,部分患儿可累及肾脏,影响远期预后。此疾病好发于2~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且易复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认为HSP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感染、食物过敏、药物不良反应、遗传等因素有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十分明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诊断为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HSP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
张格妙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性血管炎皮肤黏膜相关危险因素HSP
系统性营养干预对腹膜透析患儿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儿童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儿进行饮食调查和系统性营养干预,评估营养干预对CAPD患儿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今后如何改善腹膜透析患儿营养不良状况,提高腹膜透析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张格妙
关键词: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干预患儿饮食调查CAPD
来氟米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过敏性紫癜肾炎(APN)是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是其治疗的重要环节。APN多在紫癫性肾炎(HSP)起病的6个月内发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预后大多良好,但部分病程迁延,少数患儿可进展至肾功能不全或终末期肾病(ESRD)。
张格妙崔建军方琪玮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炎来氟米特毒性成分复方肾炎片免疫抑制作用
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蛋白尿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张格妙方琪玮岳满红
关键词:肾炎蛋白尿盐酸贝那普利小儿过敏性紫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过敏性紫癜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小儿紫癜性肾炎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FGB)-455G/A基因多态性与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以及时发现血浆高凝状态,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对70例HSPN患儿进行FGB-455G/A基因分析,常规检测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另择20名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HSPN组患儿FGB-455G/A位点GG型及G等位基因均高于对照组(P<0.05)。FGB-455G/A位点GG型儿童血FIB、D-D、FDP水平较GA+AA型明显升高(P<0.05)。结论 FGB-455G/A基因多态性与HSPN发生有关,FGB-455G/A位点GG基因型可能为HSPN的危险因素。
张晓媛方琪玮张格妙
关键词:儿童紫癜性肾炎Β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
小儿川崎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通过川崎病(KD)患儿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川崎病血管损伤的机制,并探讨D-二聚体改变与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5例KD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D-二聚体并同时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KD患儿组的D-二聚体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D-二聚体明显增高,D-二聚体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与NCAL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AL组的CRP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8,P<0.01)。与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结论:D-二聚体在川崎病血管损伤发生、发展中有着密切的关系。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川崎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对冠状动脉损伤的并发症具有很大的预测价值。
张格妙张素珍
关键词:川崎病D-二聚体冠状动脉损伤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相关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多中心大样本资料验证和探讨三聚氰胺相关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来自5省市6家医院年龄36个月及以下参加泌尿系结石筛查的婴幼儿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结石病例数按1∶1的比例从符合条件的对照组人群中随机抽取对照组。对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OR为主要指标进行评价。中心4的对照组缺乏呕吐、腹泻和发热信息,分析这部分信息时删除了中心4的数据。结果:病例组1329例,对照组1317例,其中男1568例,女1078例,平均年龄18.4个月。来自6个中心的数据分析证实服用高三聚氰胺含量奶粉的婴幼儿患结石的OR为6.26(P<0.01),早产的OR为2.03(P<0.01)。随年龄增长结石发生的风险下降,0.5岁以下、0.5~1.0岁、1.0~1.5岁、1.5~2.0岁、2.0~2.4岁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分别是2.78(P<0.01)、2.61(P<0.01)、2.09(P<0.01)、1.57(P<0.01)和1.44(P<0.05)。男性发生结石的OR为1.19(P<0.05),人工喂养儿童发生结石的OR为1.94(P<0.01)。删除中心4的数据后多因素分析显示,1岁以下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为2.24(P<0.01),1~2岁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为1.31(P<0.05)。人工喂养儿童发生结石的OR为1.67(P<0.01)。诊断前3天内有呕吐、腹泻、发热中两个及以上症状的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为15.21(P<0.05)。结论:多中心研究再次证实食用高三聚氰胺含量奶粉和早产是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人工喂养的婴幼儿易发生泌尿系结石,结石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高而下降,有呕吐、腹泻、发热症状的婴幼儿结石发生风险高,男孩发生结石的风险高于女孩。
管娜姚晨黄松明胡宝金张东风方琪纬范青锋徐国兵朱赛楠张爱华刘洪刘玲张格妙陶立源常艳美刘晓宇艾乙赵一鸣丁洁
关键词:尿石症多中心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纤溶活性 血小板活化及内皮损伤与川崎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测定川崎病(KD)患儿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研究纤溶活性降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在KD及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35例KD患儿PAI-1、GMP-140浓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并与35名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组的PAI-1急性期、恢复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恢复期持续增高。GMP-140及ET急性期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PAI-1、GMP-140、ET明显高于非合并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AL组患儿PAI-1与GMP-140均与ET呈显著正相关(r=0.699,P<0.01;r=0.64,P<0.05)。结论内皮细胞损伤、纤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的活化与KD冠状动脉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PAI-1、GMP-140和ET可作为预测和观察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病情的指标。
张格妙李亚蕊岳满红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内皮损伤冠状动脉损害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研究
本文通过对川崎病患者t-PA与PAI-1水平的检测试图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在川崎病发展过程中的机制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并为预防冠状动脉损害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纤溶系统在川崎病血管损伤发生...
张格妙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儿科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