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涛

作品数:4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4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3篇文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文学
  • 9篇晚明
  • 7篇社群
  • 6篇社团
  • 6篇文人
  • 5篇清初
  • 5篇明末
  • 4篇学史
  • 4篇诗歌
  • 4篇文学史
  • 4篇复社
  • 3篇士人
  • 3篇复古
  • 2篇学社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社团发展
  • 2篇诗歌创新
  • 2篇史书
  • 2篇脱硝
  • 2篇晚明士人

机构

  • 24篇河北省社会科...
  • 2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邯郸学院

作者

  • 47篇张涛
  • 2篇常化振
  • 1篇刘秋彬
  • 1篇叶君远
  • 1篇贾学书

传媒

  • 6篇河北学刊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船山学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中国语言文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内律:明末“文社”兴起的真实动因被引量:3
2007年
明末文学主要以文社为主流文学样态,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在目前学术界热衷于从科举文化解读文社兴起和繁盛的热潮下,却忽视了文社的文学本质。文社既是科举士子“缔文”活动的结晶,又是文坛厘正文体、转变文风的需要,而明代分门别户的标榜风气更促进了文社派别的林立,文社成为明末文学批评多元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文学内律才是文社兴起和繁盛的真实原因,这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是一个不得不辨的新问题。
张涛
关键词:明末文学本质
气节砥砺:晚明文学家社群结盟进程中的精神洗礼被引量:1
2014年
"气节"为儒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并作为士阶层人格价值取向的道德标准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精神。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气"与"节"。晚明社群重视培养社群成员的"气节"品性是基于当时社会现实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明代万历中叶以后,阉人专权,朝政日趋腐败,东林君子在与阉党小人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气节"与顽强斗争精神成为士林表率,社群继承东林"气节",成为与阉党小人斗争的主力,对社群文人立身处事具有很大影响。(二)社群重视对社群成员"气节"品性的培养还在于士风日下、世风日腐,这也是社群倡导"气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社群重视士子"气节"品性的培养,社群成员之间也以气节相砥砺、气节成为社群文人立身处事的基本道德标准,在当时形成一种砥砺气节、注重士品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文学家的思想心态既呈现复杂多样性,又呈现动态流变性。这一特殊文人心态的形成,与明清易代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以及随社会变化而性质发生变化的文人社群不能说没有关系,特别是社群文人群体多种形式的文学运作对他们的思想心态具有重要影响。
张涛
关键词:气节精神品格
明末清初的文人社团与文学运动
明末清初,文人社团数量达到历史高峰,对当时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即选择了这一特殊历史时代,具体分析了此期社团对当时文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社团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本文第一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明末文人社团兴起原因与背...
张涛
关键词:文学运动明末清初
晚明文学复古思潮研究应充分重视文学社团
2014年
晚明,复社、几社成为文坛的主流,为革除公安、竟陵创作之弊端,在文坛掀起了复古思潮。而文学社团特殊的运作方式对此期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文社把复古作为文学宗旨,从制度上进一步确立了文坛复古方向;文社社集宣扬文学复古,影响遍及全国;文社编选社稿往往将复古作为指导思想,分工合作的编选方式更有效地宣传了文学复古;社稿作者队伍的扩大,以及书商对社稿编选的参与,皆推动了文学复古思想的传播。因此,学术界对晚明文学复古思潮的研究就不能忽略文学社团因素。
张涛
关键词:晚明复社几社复古思潮文学社团
石家庄XM商务酒店员工流失率问题研究
张涛
关键词:商务酒店员工流失率影响因素
20世纪中国古代文人社团研究史论被引量:3
2006年
中国古代文人社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自1910年李元庚第一篇研究中国古代文社的文章的发表,到2006年止,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社的研究走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在回顾、总结、历史评价主要成果得失的同时,此项研究存在深层隐患:现行的文学史著作未能把文学家和文学现象纳入社团文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的思维误区;历史学家研究社团形成割裂社团历史和社团文学之间关系的形上研究方法;对于那些至今不易下结论或难以纳入某种逻辑结构中的文人社团和社团成员的文本创作未能在研究思路上有所突破。同时,今后社团研究具有四大走向。
张涛
由幽深孤峭到醇雅浑厚:文学社群与晚明复古文风的转变——重点论述晚明复古文风形成的社群推动作用及其转变方式兼与陈广宏教授商榷
2014年
晚明文学社群对此期文学复古思潮的兴盛特别是对文坛文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崇祯二年复社联盟吸纳竟陵派加盟其中,崇祯四年至崇祯五年几社文人编选《几社壬申合稿》,以及崇祯六年社盟诸子评点谭元春作品成为此期文坛向复古醇雅文风转变的重要契机。复社联盟此次群体文学活动,少不了社友间的声气之援。但这仅为一种表象。即使复社联盟文人群体评点谭氏作品是为竟陵派鼓吹,但也并非出于社盟诸子真心,而是借此宣扬复社联盟的复古思想。
张涛
《绿牡丹》为科举文社讽刺剧的三点佐证
2017年
关于《绿牡丹》传奇的形成与思想主旨,目前学界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内阁首辅温体仁弟弟温育仁未能加入复社而托名吴炳撰写《绿牡丹》传奇讽刺,也有学者认为这部传奇非温育仁讽刺复社作,也非温育仁托吴炳作,创作于明万历四十四年。《绿牡丹》传奇是当时科举文人结社的真实反映,带有剧作者故意讽刺之意图,可以三个方面作为佐证:《绿牡丹》创作于无地无社的明代末年,并与一场科举弊案相关;文社宗旨"以文会友"与品评社艺的社集活动在剧中得以展现;社集舞弊,选文刻稿等科举文社活动内幕在剧中亦有揭露。明末科举文社的兴盛对戏曲创作的影响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社集活动促进了戏曲小说的繁盛、文学家结社运动对戏曲小说的推动作用等,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绿牡丹》传奇正是科举文社兴盛的必然产物,既有真实性,又有讽刺性,以上三点即为佐证。
张涛刘秋彬
关键词:戏曲小说《绿牡丹》
晚明社群文人创作趋同倾向及其对文学之影响
2014年
社群文人的潜在门户意识,使得他们极力排斥来自他社的不利因素;但相对社内文人群体而言,此种门户意识更易导致他们思想行为的趋同倾向。究其因,主要有三:(一)文社领袖一般具有杰出的文学才能,他们所倡导的文学思想为社内文人所尊奉;(二)同社士子多由亲属或者师生组成,在文学思想上,彼此之间往往具有渊源继承关系;(三)同社文人大多为本乡、本县或者本郡之人。这种趋同倾向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得极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他们的集体创作成果——社稿方面。同社文人的门户趋同意识容易导致他们的文学创作在题材、体裁、思想、风格等方面趋于一致,这对形成某一文学流派,掀起某种文学思潮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夸大同社文人趋同意识对文学的积极影响,有时同社文人在"过分"强调创作一致性的同时,也会忽视他们的独创精神而导致模拟倾向。
张涛
关键词:文学影响
忧患·尚情·本真——对赵翼诗歌人文精神的初步梳理被引量:1
2004年
赵翼把诗歌创作指向了人的日常家庭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张扬人性"真"、"善"之美,并以其史家的灼见,更多表现的则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的忧患意识,对宇宙自然人生的哲性人文思考,对抑制人欲的宗教意识的强烈怀疑、蔑视与批判,以及对人格平等、独立个性、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不同程度的张扬,从而使其诗歌具有了近代人文意蕴,促进了近代启蒙思想的发展。
张涛
关键词:忧患意识民主思想人文精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