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春
- 作品数:14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黄金分割法的双季稻合理密植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验证水稻合理密植的黄金分割法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的适用性,在湖南长沙和广东怀集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且具有代表性的双季稻品种为材料,运用黄金分割法分割秆高(50、65、80、95、110 cm)得到5种预设黄金密度(67.9、40.1、26.5、18.8、14.0穴·m-2),研究不同密度下株高和秆高的变化,实际黄金密度下齐穗期部分冠层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下,长沙水稻的株高和秆高,怀集早稻玉香油占的秆高及晚稻Y两优1号的株高和秆高变化不显著,而早稻Y两优1号株高和秆高变化显著,其余品种无一致的规律。在实际黄金密度下,长沙各品种有效和高效叶面积指数及其冠层光辐射截获率最高,或者低于最高密度处理,但冠层光辐射截获率与最高密度处理无显著差异;长沙和怀集各品种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在实际黄金密度下最高,或者低于最高值,但产量与最高值差异不显著。长沙双季稻和怀集晚稻的矮秆品种(49.4-74.5 cm),其产量的主要贡献来源于有效穗数,而怀集早稻的高秆品种(80.4-84.6 cm),其产量的主要贡献来源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本研究结果为合理、简便、精确确定水稻适宜的种植密度(即合理密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 谢小兵蒋鹏黄敏曹放波周雪峰张瑞春陈佳娜伍丹丹邹应斌
- 关键词:双季稻合理密植干物质积累
- 基于黄金分割法的水稻合理密植优化及试验验证(摘要)
- 谢小兵蒋鹏曹放波周雪峰张瑞春陈佳娜伍丹丹邹应斌
- 华南稻区不同地点和施氨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为探明华南稻区水稻产量形成及干物质生产特点,于2011~2012年在广东怀集、广西宾阳、海南海口(2012)3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种氮肥处理(N1:总施氮量225kg N hm-2,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
- 蒋鹏谢小兵周雪峰张瑞春曹放波陈佳娜伍丹丹邹应斌
- 关键词:水稻干物质生产氮肥利用率
- 文献传递
- 秧龄对晚稻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产量的影响
- 为了解晚稻品种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的秧龄弹性,采用同期播种、手工移栽秧龄为25、30、35和40d的秧苗,研究秧龄对晚稻品种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盛泰优9712...
- 陈佳娜曹放波伍丹丹周雪峰张瑞春邹应斌
- 关键词:晚稻秧龄籽粒产量栽培模式
- 文献传递
- 秧龄对晚稻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产量的影响
- 2013年
- 为了解晚稻品种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的秧龄弹性,采用同期播种、手工移栽秧龄为25、30、35和40d的秧苗,研究秧龄对晚稻品种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的产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减产,秧龄35 d和30 d的处理比秧龄25 d的处理出现显著减产,秧龄40 d的处理比秧龄25 d处理分别减产了24.1%和24.8%;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下降,盛泰优9712和鑫优9113秧龄为30 d、35 d、40 d的处理其结实率比秧龄25 d处理分别降低了5.88个、6.54个、14.40个百分点和6.08个、10.84个、17.55个百分点。综合看来,盛泰优9712的高产栽培的适宜秧龄期为25~30 d,最长为35 d;鑫优9113的高产栽培的适宜秧龄期为25 d,秧龄弹性相对较小。
- 陈佳娜曹放波伍丹丹周雪峰张瑞春邹应斌
- 关键词:秧龄晚稻
- 潜育化稻田品种耐潜性差异与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于2012年选取潜育化典型田块为试验田,研究了部分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早晚稻的耐潜性。结果表明,耐潜型的早稻品种为湘早籼45和金优458,敏感型的早稻品种为中嘉早17和湘早籼3号;耐潜型的晚稻品种为湘晚籼13,敏感型的晚稻品种为黄华占和天优华占。通过翻耕及垄畦栽培的方式可提高潜育化稻田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
- 张瑞春张玉屏周雪峰谢小兵蒋鹏邹应斌朱德峰
- 关键词:潜育化栽培技术
- 华南稻区不同地点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为探明华南稻区水稻产量形成及干物质生产特点,于2011~2012年在广东怀集、广西宾阳、海南海口(2012)3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种氮肥处理(N1:总施氮量225kgNhm-2,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5:...
- 蒋鹏谢小兵周雪峰张瑞春曹放波陈佳娜伍丹丹邹应斌
- 关键词:水稻干物质生产氮肥利用率
- 文献传递
- 低氮密植栽培对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5年
- 为了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及其转化、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和海南澄迈进行了施氮量(75、150、225kgNhm–2)与栽插密度(68、40、27、19穴m–2),每穴苗数(单、双、三本穴–1)与栽插密度(40、27、19、14穴m–2)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苗数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减苗增密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产量分别比增苗减密高10.5%、5.2%和2.9%,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达到显著水平;在低氮密植条件下,有效分蘖期缩短6d左右,分蘖成穗率、表观转化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0.9%、21.0%、150.6%和19.6%。在施氮量为75kgNhm–2的密植(40-68穴m–2)条件下,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长沙点产量分别比中、高氮(150-225kgNhm–2)常规密度(19-27穴m–2)低3.2%、7.5%和1.2%,但差异不显著,而澄迈点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比之低5.2%和高9.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150kgNhm–2的密植条件下,成熟期干物质量比高氮常规密度低1.7%,但齐穗期干物质量和产量比高氮常规密度高10.3%和3.3%。因此,超级稻采用低氮密植栽培,在100-150kgNhm–2和40穴m–2条件下提早了够苗期,增加了有效穗数,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加之齐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的表观转化率,有利于高产的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 谢小兵周雪峰蒋鹏陈佳娜张瑞春伍丹丹曹放波单双吕黄敏邹应斌
- 关键词:超级稻干物质氮素利用率
- 不同地点和氮肥水平下水稻的产量表现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 为探明不同生态地点间水稻的产量表现及氮肥利用率特点,于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广东怀集、广西宾阳、海南海口(2012)、贵州兴义(2012)、湖南桂东(2012)6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种氮肥处理(N1:总施...
- 蒋鹏陈佳娜伍丹丹周雪峰张瑞春谢小兵邹应斌
- 关键词:水稻氮肥水平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率生态效应
- 文献传递
- 施氮量对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以两优培九、Y两优1号、玉香油占和黄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2011年N2(225 kg/hm^2)条件下的产量显著高于N1(112.5 kg/hm^2),早、晚稻增幅分别为6.33%-13.39%和11.53%-25.06%,而2012年N1(161-176 kg/hm^2)和N2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0相比,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干物质量,提高作物生长速率,但2012年N1和N2之间差异不显著。2年各品种N1的氮肥利用率要高于N2,其中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华南双季稻区早、晚稻在施氮量为161-176 kg/hm^2的条件下分别种植生育期较长和生育期较短的超级稻品种,可以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或穗重并积累较多的干物质,从而有利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 谢小兵蒋鹏黄敏曹放波周雪峰张瑞春陈佳娜伍丹丹邹应斌
- 关键词:双季超级稻施氮量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