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璧涛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新生大鼠
  • 2篇受体
  • 2篇缺血
  • 2篇缺氧
  • 2篇激素
  • 2篇雌激素
  • 1篇血性
  • 1篇亚单位
  • 1篇亚单位表达
  • 1篇氧糖剥夺
  • 1篇早熟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期
  • 1篇释放激素
  • 1篇受体拮抗剂
  • 1篇天冬氨酸
  • 1篇尿钠
  • 1篇尿钠肽
  • 1篇皮质

机构

  • 7篇香港大学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张璧涛
  • 3篇黑明燕
  • 2篇杜敏联
  • 2篇郑丕媚
  • 2篇苏喆
  • 2篇马华梅
  • 1篇陈光建
  • 1篇杨于嘉
  • 1篇陈秋莉
  • 1篇伍志翔
  • 1篇旷寿金
  • 1篇陈佩
  • 1篇陈志峰
  • 1篇农绍汉
  • 1篇钟乐
  • 1篇陈冠荣
  • 1篇余小河
  • 1篇陈振胜
  • 1篇李燕虹
  • 1篇李颖

传媒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英文)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探讨NMD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 80 1对HIBD的保护机制。方法  30只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BD组和HIBD +MK 80 1组 ,每组 1 0只 ,后两组大鼠结扎右颈总动脉后暴露于低氧环境制备HIBD模型 ,HIBD +MK 80 1组大鼠于低氧处理前腹腔注射MK 80 1 0 .3mg/kg。所有大鼠于HI后立即断头处死 ,制备脑单细胞悬液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脑细胞线粒体跨膜电势 (△Ψm)、以荧光扫描仪测定脑细胞内游离钙([Ca2 + ]i)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HIBD组大鼠双侧脑细胞△Ψm值及右 :左△Ψm比值均显著降低 ,[Ca2 + ]i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 0 .0 1 ) ;MK 80 1 +HIBD组大鼠脑细胞右 :左侧△Ψm比值较HIBD组升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组间脑细胞右 :左 [Ca2 + ]i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K 80 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改善脑细胞线粒体功能有关 ,而与其对 [Ca2 + ]i水平的影响关系不大 ,其保护机制可能不是经过“NMDA受体 [Ca2 + ]i △Ψm”途径、而是通过“NMDA受体 其它 △Ψm”途经发挥作用。
黑明燕旷寿金Inderjeet Bhatia张璧涛
关键词:MK-80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
NMDA诱导新生大鼠脑组织NMDA受体-1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N-甲基-D-天冬氨酸(N-M ethyl-D-Aspartate,NMDA)诱导的脑组织内NMDA受体-1(NR1)表达的规律。方法:9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NMDA注射组(包括10 nmol NMDA微量注射后0 m in,15 m in,30 m in,1 h,2 h,4 h时间点组,和10 nmol,20 nmol和50 nmolNMDA组,各组n=6)。采用经心脏灌注固定、切片制备脑组织标本及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和三氯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方法。结果:10 nmol NMDA注射后30 m in,沿注射轨迹边缘开始出现少量NR1阳性染色细胞,注射后1 h时NR1阳性细胞亦出现在海马回CA1区和邻近脑室边缘的下丘脑区,且数目迅速增多,并主要集中在注射侧大脑半球,注射后2 h及4 h该阳性细胞数目与1h无明显差异。NMDA微量注射后2 h,50 nmol NMDA所致的NR1表达较10nmol和20 nmol明显增强,且细胞壁出现皱缩、细胞核稍固缩。各浓度NMDA微量注射后2 h,TTC染色均大致正常。结论:NMDA诱导的NR1表达在经过短时间的延迟后呈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临床上可考虑应用该延迟时段作为“治疗窗”,采用NMDA受体拮抗剂治疗与NMDA受体激活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黑明燕李颖张璧涛
关键词:新生大鼠
细胞-基质微球,制备方法和应用
使用低形态和机械稳定性的基质或生物材料系统,开发了生产稳定的细胞-基质微球的方法,所述微球具有最高100%的胶囊化效率和高的细胞存活率,其应用包括:通过微注射或外科植入进行的细胞疗法;用于体外扩展的3D培养,不需要用酶促...
陈佩陈志峰王凯玲张璧涛谢赏恩陈振胜
文献传递
I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一例被引量:3
2003年
农绍汉谢衍铭陈冠荣张璧涛
关键词:小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免疫抑制剂黄疸发病机制
雌激素与C型利尿钠肽介导的青春期线性生长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孩雌激素与C型利尿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介导的长骨生长的关系,及两者在中枢性性早熟女孩GnRHa治疗相关身高增长减速中的作用。方法:(1)检测56例正常不同青春发育期女孩空腹血清雌二醇(E2)、CNP的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CNP,NT-proC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以及骨形成生化标志物N端中段骨钙素(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 OC)的浓度。(2)检测13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孩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治疗开始、治疗6个月末及12个月末时血清E2、NT-proCNP、IGF-1和N-MID OC水平,并计算身高增长速度(height velocity,HV)。结果:(1)在56例正常不同青春发育期女孩中,与青春前期相比,血清NT-proCNP、IGF-1、E2和N-MID OC浓度均自青春早期开始升高(P<0.05或P<0.01);血清NT-proCNP在青春中期维持高水平,至青春后期达峰值(P<0.05);血清IGF-1和E2浓度于青春中期继续升高(P<0.01),亦至青春后期达峰值(P<0.01);血清N-MID OC浓度于青春中期达到峰值(P<0.05),青春后期则开始下降(P<0.05)。(2)ICPP女孩GnRHa治疗6个月末HV、血清NT-proCNP和血清N-MID OC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下降(P<0.05),但与12个月末相比无显著差异;GnRHa治疗开始、治疗6个月末和12个月末后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血清E2显著下降并回复至青春前期水平(P<0.05)。结论:女孩血清NT-proCNP水平随青春发育进程升高,与血清E2和IGF-1浓度平行,提示女孩青春期升高的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导CNP介导的青春期生长加速。ICPP女孩经GnRHa治疗后,随着雌激素受抑,生长速度减慢,血清NT-proCNP浓度下降,并与生长速度和骨形成平行,提示GnRHa致ICPP女孩生长减速部分缘于雌激素被抑制后CNP介导的长骨生长减慢。
郑丕媚马华梅苏喆张璧涛陈秋莉李燕虹陈红珊杜敏联
关键词:雌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青春期早熟利尿钠肽
雌激素对增殖期ATDC5细胞生长及C型利钠肽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雌二醇(E2)对增殖期ATDC5细胞的生长及c型利钠肽(CNP)信号通路蛋白[包括CNP、利钠肽B受体(NPR-B)及利钠肽c受体(NPR·C)]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胰岛素(10μ/m1)诱导分化第6天的ATDC5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E2对细胞生长的影响(MTT法)及CNP、NPR-B及NPR-C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法):(1)量效研究:分别加入7个不同浓度(10^-11~10^-5m0L/L)的E2(浓度组)及DMSO溶剂(对照组)共8组,比较作用24h后各组细胞数吸光度(A)值及作用48h后各组细胞的蛋白水平;(2)时效研究:加E:(10^-8moL/L)作用不同时间(0、24、48、72、96、120h)(6组),除0h外,各时间点均设相应溶剂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细胞数与其对照组的差值;比较0~96h细胞蛋白水平;(3)雌激素受体阻断试验:分别加入E:(10^-8moL/L)(E2组)、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2(10^-7moL/L)(ICI组)、E2(10^-8moL/L)和ICI182780(10^-7mol/L)(E2+ICI组)以及溶剂DMSO(对照组),比较作用24h后4组细胞数。结果(1)量效研究:①作用24h后,与对照组(0.38±0.02)相比,随E:浓度增大,ATDC5细胞数呈增加趋势,至浓度为10。和10^-8moL/L时最为显著(4值分别为0.56±0.06和0.52±0.02,P值分别〈0.05和〈0.01);②作用48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细胞CNP、NPR-B及NPR-C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1),CNP和NPR—B蛋白增加以10^-10moL/L组最为显著,NPR-C蛋白增加以10-mol/L组最为显著。(2)时效研究:①E:(10-mol/L)分别作用24-96h后,各时间点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增多,48h时最为显著(0.030±0.003),随后逐渐减少(P〈0.05或P〈0.01),至120h时(0.007±0.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NP水平在24h时显著增加(P〈0.05),48h和72h时有增加趋势,96h时则有降低
郑丕媚马华梅苏喆张璧涛杜敏联
关键词:雌二醇利钠肽
缺氧缺血对脑皮质细胞磷酸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黑明燕伍志翔Inderjeet Bhatia张璧涛
关键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表达去磷酸化脑皮质细胞谷氨酸受体
黄芩苷对Neuro2A细胞氧糖剥夺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体外培养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细胞株氧糖剥夺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Neuro2A细胞,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的糖和氧气来模拟脑缺血缺氧,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作用于Neuro2A细胞,应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四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结果黄芩苷在6.25,12.5,25μmol.L-1的浓度范围之内,可对缺血缺氧Neuro2A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主要是减少细胞早期凋亡。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之内黄芩苷可保护缺血缺氧Neuro2A细胞,提示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霞张璧涛钟乐余小河杨于嘉陈光建
关键词:缺血缺氧黄芩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