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基强的松龙在颈椎外科的围手术期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颈椎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本组颈椎外科疾患共122例,年龄38~65岁,平均52.6岁。其中男性75例,女性47例。术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方式分为单纯前路减压66例,单纯后路减压35例,前后路联合减压21例。122例患者分为4组,A组31例,减压手术前半小时在持续心电监护下静脉滴注MP(30mg/kg)30min内滴完(冲击),术后1~3d按3mg/kg静滴MD;B组31例,冲击剂量为MP20mg/kg,余同A组;C组30例,仅术后1~3d按3mg/kg静滴MP;D组30例,仅术后1~3d每天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4组术后均予20%甘露醇脱水、洛赛克预防消化性溃疡、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治疗3~5d。对4组患者术后3d、1周、6个月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率及并发症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术前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1周、6个月时,4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A、B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优于C、D组(P<0.01),C组术后1周内优于D组(P<0.05),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道溃疡、感染、心血管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外科行减压手术时,围手术期使用MP可以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预后,且减压手术前30min冲击剂量联合术后小剂量连续应用有明显优势,优于单独术后小剂量应用;同时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冲击剂量选择20mg/kg可能更为合理。
- 孙强徐杰邹雪琴张艳艳徐燕王黎明
- 关键词:颈椎外科围手术期
- 一种多功能约束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约束带,包括测量机构、约束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测量机构的底端设置有约束机构,所述约束机构的背面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约束带,所述约束带的顶端设有标记刻度,所述约束带的背面设置有固定卡扣...
- 马燕张艳艳
- 椎体骨折不愈合微创治疗围手术期管理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椎体骨折不愈合微创治疗的围手术期干预要点。方法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36例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对其实施个体化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包括术前病情评估、体位训练,心理疏导,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康复训练,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出院指导等。结果PKP术镇痛效果满意,术后48小时患者即可佩戴腰围固定带或支具离床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自理能力也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疼痛缓解率和功能改善率达95%。结论细致周密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对于椎体骨折不愈合微创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至关重要。
- 赵清平张艳艳孙强邹雪琴唐莉萍
-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微创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不愈合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南京地区老干部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南京地区老干部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化护理干预,采取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方案实施护理干预。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及1年后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6个月及1年时,病人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得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情感功能得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年时生存质量评分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赵清平张艳艳唐莉萍孙强
-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干部护理干预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4
- 2010年
- 总结了3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认为术前正确的病情评估,体位训练及心理护理,术后的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及时发现与处理,详细具体的康复指导等,对手术的顺利与成功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 邹雪琴张艳艳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术期护理被引量:3
- 2009年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老年骨质疏松症(OP)病人最常见、后果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在椎体成形术(PVP)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脊柱外科新型微创治疗技术。1994年由Reiley医生首创,不仅能迅速缓解OVCF病人的胸腰背部疼痛,而且可以恢复伤椎的解剖学形态,同时可以使病人早期离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
- 张艳艳邹雪琴孙强马云花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微创治疗技术围术期护理腰背部疼痛解剖学形态
- 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包括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下臂支撑块为菱形结构,下臂支撑块的两对角线分别为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下臂包裹块活动连接在下臂支撑块的上表面,且下臂包裹块的长...
- 刘超马燕张艳艳 赵慧夏梵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