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正标

作品数:2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化学工程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数值模拟
  • 8篇雾化
  • 8篇流化
  • 8篇值模拟
  • 6篇循环流化床
  • 6篇液-液循环流...
  • 6篇制冰
  • 6篇流化床
  • 5篇制取
  • 4篇动态制冰
  • 4篇气固
  • 4篇气固两相
  • 4篇气固两相流
  • 4篇两相流
  • 4篇流体
  • 3篇射流
  • 3篇粒径
  • 3篇粒径分布
  • 3篇传热
  • 2篇蓄冷

机构

  • 26篇东南大学
  • 1篇国电南京自动...

作者

  • 26篇彭正标
  • 24篇袁竹林
  • 12篇梁坤峰
  • 4篇凡凤仙
  • 3篇蔡杰
  • 2篇吴晅
  • 2篇赵乾乾
  • 2篇朱立平
  • 2篇何张陈
  • 1篇耿凡
  • 1篇徐大勇
  • 1篇徐峰
  • 1篇陈磐
  • 1篇章国芳
  • 1篇刘华

传媒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制冷学报
  • 1篇制冷与空调
  • 1篇2008年全...
  • 1篇中国制冷学会...
  • 1篇中国制冷学会...
  • 1篇江苏省工程热...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液液雾化特性与粒径分布规律被引量:12
2007年
液液雾化过程是液液循环流化床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流化床常态实验装置上,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实验流量范围内液滴形成过程的图像以及形成液滴的粒径信息,运用数学分布函数对液滴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流量工况下,液滴的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分布符合得较好;在实验流量范围内,形成液滴的区域有单液滴形成区域、过渡区域和多液滴形成区域,且液滴中位径的总体趋势是减小的,当水的流量为50ml.min-1时,形成液滴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7~1.0mm之间;在单液滴形成区域和多液滴形成区域,液滴粒径的均匀性先减小后增大,中位径呈减小趋势,但在多液滴形成区域两者的变化幅度较小,在过渡区域,液滴粒径的均匀性与中位径基本不变。研究结果可为液液循环流化床基于设计粒径的要求合理选取运行流量提供可靠依据。
梁坤峰彭正标袁竹林凡凤仙
关键词:液滴粒径分布
基于流态化技术的流体冰制取新方法试验研究
针对提出的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新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不同工况条件下液-液雾化过程,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得到了雾化液滴粒径、射流高度随喷速变化规律;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
彭正标袁竹林梁坤峰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雾化
文献传递
制取颗粒冰新方法——气体引射法被引量:1
2010年
提出一种制取颗粒冰的新方式:冷气流流经文丘里管并在最小截面处产生负压,吸入常温液态水,水在低温的气流中迅速地雾化结冰。该方法通过雾化来降低水滴的直径,极大地增加了其相对换热表面积,避免了传统静态制冰方式中因结冰厚度的增加而引起传热热阻增大的问题。系统除一个循环风机外无任何运动部件,故具有很好的可靠性。
赵乾乾彭正标袁竹林
关键词:文丘里管雾化制冰设备
壁面约束对提升管内细长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2008年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并根据刚体动力学理论及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细长颗粒流化运动三维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细长颗粒与壁面三维碰撞问题.基于此模型,并根据实际的结构及运行参数,对细长颗粒在流化床的浓度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不加入惰性物料,细长颗粒无法自身在提升管内形成明显的悬浮段和密相区,也不会在密相区形成明显的双向流动;细长颗粒在流化运动过程中伴有一定的迁移现象,颗粒由四周慢慢向中心移动;壁面附近区域的细长颗粒的浓度分布受流化风速影响明显,这也可能与壁面约束效应有关.
蔡杰耿凡吴晅彭正标袁竹林
关键词:流化六自由度
袋式除尘器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优化研究
针对袋式除尘器内滤袋组负荷不均匀现象以及保护迎风面第一组滤袋的需要,采用在入口处加装分布板的方法对气流进行调节.应用欧拉法求解连续相流场,通过多孔跳跃边界条件来考虑滤袋对气相场的影响:在稳定气相场的作用下,使用直接模拟蒙...
彭正标蔡杰袁竹林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动蒙特卡洛模拟
液-液雾化的射流特性与粒径分布
2007年
液滴的粒径分布是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流化床实验装置上,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低流速下液-液单孔雾化的射流及其对液滴粒径分布的影响,射流长度的变化和液滴的粒径分布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射流速度大于1.14m/s时,开始出现射流;各个流速工况下射流长度的波动具有随机和非周期的特点,其均值与方差随射流速度增大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转折点在射流速度为6.58m/s时,在射流长度波动的峰点处形成球形或锥形射流顶部是液滴的粒径具有大小差异及其运动路径发生摆动的主要原因;各流速工况下,液滴的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分布符合的很好;研究结果为液-液循环流化床实际运行时控制雾化形成液滴的粒径分布提供可靠依据。
梁坤峰彭正标袁竹林凡凤仙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射流液滴粒径分布
循环流化床液液雾化过程转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液液雾化的实验装置,对水在非相溶介质中喷射雾化进行了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雾化形态,对比分析了雾化过程转型现象;通过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雾化过程与相间相对雷诺数密切相关,在相对雷诺数为1 632时,由鼓泡型转变为连续射流型,而当相对雷诺数增加到1.14×105时,雾化则由连续射流型转变为紊态射流型;在雷诺数大于1.62×105后,液滴粒径急剧减小。在紊态射流形态中,雾化液滴数多且粒径微小,符合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技术对液滴尺度的要求。
彭正标梁坤峰袁竹林
DEM模型耦合CFD模拟稠密气固两相流
叙述了DEM软球模型,并将该模型与CFD相结合,对射流喷动流化床中稠密气固两相流的运动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用Euler方法求解连续相流场,DEM模型求解离散颗粒场。每个颗粒计算时间步跟踪计算每一个颗粒的运动,综合考虑颗粒...
彭正标梁坤峰袁竹林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脱硫塔内气固流动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8年
用欧拉法处理气相场的同时用基于拉格朗日法的直接数值模拟蒙特卡罗(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法处理离散颗粒场,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及其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非结构网格进行数值求解,采用四向耦合方法严格地考虑颗粒–流体、颗粒–颗粒、颗粒–器壁间相互作用,并应用高效的非结构网格搜索法,实现气固相间一一映射的耦合作用与反馈。获得了加装导流板组前后,脱硫塔内气固流动特征、轴向速度分布以及固相颗粒浓度分布,同时对影响颗粒停留时间及颗粒碰撞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了调节脱硫塔内多相流动的必要性与有效性;调节后,塔内两相流动及其分布呈理想对称状态,塔内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各粒径档颗粒停留时间比较一致;颗粒停留时间与气相场分布及颗粒物性密切相关;调节后,床内颗粒碰撞率明显低于调节前。
彭正标袁竹林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流
基于流态化技术的流体冰制取新方法试验研究
针对提出的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新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不同工况条件下液一液雾化过程,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得到了雾化液滴粒径、射流高度随喷速变化规律;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
彭正标袁竹林梁坤峰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