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锦辉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关节
  • 6篇髋关节
  • 5篇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置换
  • 3篇血性
  • 3篇全髋
  • 3篇全髋关节
  • 3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性疾病
  • 2篇失血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出血
  • 2篇通路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疾病
  • 2篇人工关节
  • 2篇下肢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彭锦辉
  • 8篇钱齐荣
  • 4篇陈宜
  • 4篇周嵘
  • 4篇忻慰
  • 3篇王波
  • 3篇周义钦
  • 2篇刘宁
  • 2篇丁喆如
  • 2篇张灏
  • 2篇徐炜
  • 2篇王智巍
  • 2篇李乐翔
  • 2篇付奇伟
  • 2篇曹嘉
  • 1篇子树明
  • 1篇王占朝
  • 1篇吴俊
  • 1篇俞思明
  • 1篇吴海山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nt信号通路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讨论Wnt信号通路相关知识以及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分析Wnt信号通路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探索通过Wnt信号通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彭锦辉朱伟东钱齐荣
关键词:下肢缺血性疾病WNT信号通路
可即邦胶原蛋白海绵在控制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collagen sponge,CS)在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42例患者,男3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8.7岁。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进行膝关节置换,CS组71例,术中使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另71例术中未予使用,作为对照组。对每个患者我们均记录术后可见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两组中的输血患者数,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CS组术后可见失血量为(195.3±37.0)ml,对照组(279.2±40.1)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CS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30.3±3.4)g/L、(39.2±4.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例和21例患者输血,术后输血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CS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1例切口表浅皮肤坏死,对照组有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以有效降低TKA的术后失血量。
彭锦辉钱齐荣刘宁徐炜周嵘王智巍张灏
关键词:胶原蛋白海绵关节成形术失血
软骨肉瘤切除后对骨重建方式和材料的选择
2013年
背景:软骨肉瘤的预后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切除方式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目的:通过对软骨肉瘤不同切除方式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软骨肉瘤性病变骨缺损的重建材料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采用切除治疗的82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后经病理证实均为软骨肉瘤。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9.8岁。发生于骨盆26例,脊柱19例,股骨19例,胫腓骨8例,肩部(包括肱骨)12例。治疗前均摄X射线片、磁共振成像或CT,并进行ECT检查,对软骨肉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切除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可能的软骨肉瘤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对于软骨肉瘤,不同的切除方式,切除后的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差异较大。初次切除采用界限外切除,可以明显降低其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自体骨、异体骨、人工假体都是有效的重建材料,对于功能重建由于使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自体骨移植因其来源有限及供体部位并发症受到限制,异体骨移植和人工假体是重建骨缺损的有效方法,现有软骨肉瘤切除后修复重建中,限于为数不多的临床病例报道尚难断定不同重建材料的优劣,是否需要重建,取决于缺损的位置及大小,重建方式决定于切除类型,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修复和重建,软骨肉瘤类型和患者的要求是选择重建材料的重要标准。
彭锦辉刘宁徐炜周嵘张灏王智巍钱齐荣
关键词:骨移植人工关节
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纹钉治疗胫骨平台髁间隆突骨折26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微创方法。方法:对26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并用可吸收空心螺钉固定。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均在8~12周X线下骨折线消失,26例全部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优22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1%。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空心螺纹钉固定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操作简便、复位固定可靠,效果良好。
彭锦辉
关键词: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关节镜空心螺纹钉
一种髋关节镜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髋关节镜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定位装置,包括一根横杆,其特征在于:横杆的一端下方设置有一尖头,另一端固定连接一弧形固定臂,弧形固定臂的远端指向横杆的下方,弧形固定臂上设置有滑槽,有一导向臂由螺母连接...
钱齐荣彭锦辉陈宜付奇伟丁喆如邵加华李乐翔忻慰周义钦袁帅吴俊韩亚光
文献传递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导航或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提高髋关节假体位置准确度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翻阅国内外知名杂志相关文献,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及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的机器人厂商的相关宣传资料及报道的临床结果,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手术可有效增加手术的精准度、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让术者手术过程更可控,可以根据患者解剖特点进行真正个性化手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机器人辅助系统可能延长手术时间,且目前只有少数文献报道显示使用机器人与术后疗效的提升有关。对于致力于进行患者个性化手术的外科医师,机器人辅助手术会成为更有效的助手。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和相关研究深入,将会有更准确的分析机器人手术效费比的数据及研究。
忻慰王波钱齐荣陈宜付奇伟彭锦辉丁喆如周义钦邵加华曹嘉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人工关节导航机器人
IGFBP-4保护下肢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周围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中最常见的疾病,甚至可以发展成严重肢体缺血,许多病人最后不得不承受着截肢的痛苦,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甚至比癌症患者、慢性心脏病患...
彭锦辉
关键词:下肢缺血性疾病DNA损伤WNT信号通路动物实验
3D打印在成人Crowe Ⅳ型DDH全髋关节置换髋臼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针对成人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难以确定髋臼大小,术中真臼暴露困难、不易定位,髋臼假体放置方向难以把握等问...
彭锦辉王波陈宜忻慰刘宁周嵘李乐翔邵加华陈墅韩亚光曹嘉钱齐荣
关键词:3D打印DDH全髋关节置换
非晶磷酸钙和羟基磷灰石改性多孔金属支架及其骨缺损修复研究
研究目的  创伤、骨肿瘤、截骨等各种原因常造成不同程度的骨缺损,这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问题,不利于骨的愈合,对患者的预后和长期生活质量均产生巨大的影响,常需要对骨缺损进行修复。因此,骨科临床对骨修复材料的需求十分巨大,每年...
彭锦辉
关键词:磷酸钙羟基磷灰石骨缺损修复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中国老年患者中应用的短期随访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采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中国老年患者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的24例(26髋)髋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
忻慰王波陈宜周义钦彭锦辉周嵘钱齐荣吴海山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脂肪液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