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上清 作品数:15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 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肠三叶因子在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肠三叶因子(trefoilfactor3,TFF3)在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表达,探讨tff3对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意义。方法ELISA双夹心抗体法结合酶标仪检测食管癌术后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TFF3含量。结果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患者未发生胃肠道功能衰竭前,血清中TFF3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及无胃肠道功能衰竭组显著升高(P〈0.01);TFF3在食管癌术后发生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表达与细化的胃肠道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712);Cox风险比例模型检验提示,术后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衰竭时病程时间及预后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发生胃肠道功能衰竭时TFF3浓度(r=1.443),发生胃肠道功能衰竭48h后TFF3浓度(风险因子=1.872,)的高表达可缩短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病程时问改善预后。结论TFF3在胃肠道功能衰竭的预测及胃肠道功能衰竭时黏膜保护及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敏杰 徐上清 陈昶 韩彪关键词:肠三叶因子 食管癌 胃肠道功能衰竭 ELISA 超细胸腔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下肺部肿瘤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超细胸腔引流管(艾贝尔, 8FR, 20 cm)在单孔胸腔镜下肺部肿瘤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肺部肿瘤手术的患者2 031例, 根据术中应用胸腔引流管种类的不同, 分为超细引流管组(1 026例)和常规引流管组(1 005例),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3天疼痛指数、术后镇痛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引流管组相比, 超细引流管组的术后24、48、72 h胸腔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5);术后3天疼痛指数及术后镇痛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肺不张、气胸、肺炎、二次置管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肺部肿瘤术后采用超细胸腔引流管安全可靠, 可以更好的术后引流, 达到减轻疼痛、加快术后康复的目的, 而且方便护理,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徐上清 韩彪 蔺瑞江 马翔 马敏杰关键词:肺部肿瘤 单孔胸腔镜 循环肿瘤细胞联合影像学特征预测肺亚实性结节浸润性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联合影像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对肺亚实性结节肿瘤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就诊的296例患者,其中男130例、女166例,中位年龄62.0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3∶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其中训练集213例、内部验证集83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和浸润性病变组(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对训练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分别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不同直径结节进行亚组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性能。计算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和准确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TCs、结节成分、分叶征、毛刺征是肺亚实性结节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中Nomogram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14(0.872,0.956),显著优于影像学特征预测模型的AUC[0.856(0.794,0.917),P=0.003]和单独CTCs预测模型的AUC[0.750(0.675,0.825),P=0.001];训练集的C指数为0.914,矫正C指数为0.902;内部验证集的C指数为0.894,矫正C指数为0.843;训练集在结节直径范围为5~20 mm、10~20 mm和21~30 mm时,Nomogram预测模型的AUC为0.902(0.848,0.955)、0.913(0.860,0.966)和0.873(0.730,1.0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提高肺亚实性结节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更有效地辅助临床诊断疾病。 马翔 蔺瑞江 马敏杰 曹雄 梁秋豪 韩志伟 徐上清 徐上清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 肿瘤浸润性 静脉治疗导管的定位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脉治疗导管的定位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金属探测元件和固定元件,固定元件与金属探测元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元件用于固定在患者体表上对应静脉治疗导管尖端的置入位置处,且固定元件能够拆卸,金属探测元... 徐上清 马晓丽 马敏杰食管切除后食管胃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1期)、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1月30日,收集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影响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标准的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个RCT共2 558例。Meta分析显示:与手工吻合相比,器械吻合减少了手术时间[MD=-20.75,95%CI(-31.42,-10.07),P=0.000 1],减少了吻合时间[MD=-14.91,95%CI(-28.10,-1.72),P=0.03],减少了术中出血量[MD=-12.66,95%CI(-23.91,-1.41),P=0.03];但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RR=0.77,95%CI(0.57,1.04),P=0.09],吻合口狭窄发生率[RR=1.44,95%CI(0.95,2.19),P=0.09],胃食管反流发生率[RR=1.21,95%CI(0.86,1.69),P=0.28],术后死亡率[RR=1.15,95%CI(0.79,1.66),P=0.47],肺部并发症发生率[RR=1.14,95%CI(0.92,1.43),P=0.24]和术后住院时间[MD=-2.73,95%CI(-6.76,1.30),P=0.18]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手工吻合相比较,器械吻合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吻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但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术后死亡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影响。 马敏杰 徐上清 胡文滕 蔺瑞江 蔡谦谦 郑琪 韩彪关键词:食管胃吻合 器械吻合 META分析 重度胸部外伤的早期治疗方式的研究 韩彪 马敏杰 刘健 魏宁 常桂霞 韩霞 徐上清 张瑜 杨侃 蒋鹏 赵林 与传统治疗比较,胸部外伤早期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早期彻底的解决了胸壁不稳定的状况,继而杜绝了因胸壁失去稳定性而发生的反常呼吸,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继发的胸腔内脏器损伤。由于肋骨得到了确切的固定,疼痛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关键词:关键词:手术治疗 金属板 超细胸腔引流管在胸外科手术的应用 马敏杰 魏宁 韩彪 张瑜 杨侃 刘健 韩霞 徐上清 常桂霞 赵林 课题组的研究显示超细引流管引流在普胸外科术后的引流效果与常规粗大引流管无明显差异,能够充分引流术后胸腔内积气积液,同时观察方便。在引流积液方面结合术后床旁B超检查结果,甚至比常规引流更加彻底;由于管径大大减小,置管过程损...关键词:关键词:胸腔引流管 静脉治疗导管的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治疗导管的定位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金属探测元件和固定元件,固定元件与金属探测元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元件用于固定在患者体表上对应静脉治疗导管尖端的置入位置处,且固定元件能够拆卸,金属探... 徐上清 马晓丽 马敏杰文献传递 管状吻合器辅助食管胃嵌套式吻合法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对比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中颈部食管胃常规管状机械吻合与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患者182例,其中颈部吻合时采取常规管状机械吻合85例,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97例,统计分析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管状机械吻合相比,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0(0/97)对4.7%(4/85)]、肺部感染率[3.1%(3/97)对11.8%(10/85)]、术后胃食管反流[7.2%(7/97)对17.6%(15/85)]、吻合口狭窄[3.1%(3/97)对10.6%(9/85)]、颈部切口感染率[1.0%(1/97)对7.1%(6/85)]、手术吻合时间[(14.69±2.65)min对(20.25±4.31)min]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吻合口炎等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行颈部吻合时,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法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肺部感染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食管癌手术中食管胃颈部吻合的理想吻合方式。 马敏杰 徐上清 韩彪关键词:管状吻合器 食管癌 颈部胃造瘘术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胸骨后径路食管癌根治术行颈部胃造瘘进行术后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288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胃食管经胸骨后径路左颈部吻合术的食管癌患者,其中133例患者行颈部胃造瘘,88例患者留置鼻肠营养管,67例患者行空肠造瘘,观察比较分析各组术后并发症。结果颈部胃造瘘术在胸腹腔镜联合胸骨后径路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造瘘口渗液感染、口咽部舒适度等指标明显优于鼻肠营养置管及空肠造瘘管。结论对于行胸骨后径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高位颈部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营养支持途径。 马敏杰 徐上清 陈昶 韩彪关键词:食管肿瘤 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