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阳
- 作品数:214 被引量:64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脚脖扭伤莫大意治疗不当留隐患
- 2009年
- 由于道路泥泞或走路太快等原因一不小心扭伤了脚脖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人都以为脚脖扭伤了是小事一桩,自行处理一下就没事了。事实上,各位可千万不要大意了,如果处理不好会后患无穷。
- 徐向阳
- 关键词:扭伤
- 踝关节本体感受器损伤与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关系的初步研究
- 目的:本体感受器或其传入、传出的周围神经末梢受损经常导致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这可能是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新鲜尸体的关节周围组织和踝关节不稳病例韧带重建手术中所切取的组织入手,分析踝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的性质,...
- 朱渊徐向阳刘津浩
- 关键词:踝关节不稳本体感觉
- 文献传递
- 延期切开DHS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DHS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严重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延期切开DHS内固定治疗。结果术中出血50~80 ml,手术时间45~60 min。本组随访4~6个月,固定牢靠,按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优18例,良3例,差1例。结论延期切开DHS内固定治疗解决了严重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复位困难问题,降低了再次损伤的程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李耀武蒋大权李茂才杨庆铭冯建民徐向阳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
- 腓肠肌前方腱膜松解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
- 目的 首次介绍及评价腓肠肌前方腱膜松解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采用腓肠肌前方腱膜松解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患者.患者术前体检Silfverski(o)1d...
- 荣凯徐向阳刘津浩朱渊
- 外踝韧带重建在内翻性踝关节炎踝周截骨矫正中的作用
- 目的:踝周截骨是内翻性踝关节炎保留关节畸形矫正术的有效方法,截骨矫正的同时是否需要行外侧韧带重建存在争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内翻性踝关节炎行踝周截骨矫正患者共8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
- 王碧菠徐向阳刘津浩朱渊
- 关键词:踝关节炎保留关节韧带重建
- 腓骨肌萎缩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被引量:6
- 2022年
- 腓骨肌萎缩症在我国已确定为罕见病。由于该病较为罕见,国内骨科界对其认识参差不齐,外科治疗缺乏循证医学的指导意见,欠缺规范化。为更好地认识与治疗该病,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为获得更好的疗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足踝外科学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足踝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基础研究与矫形学组联合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探讨了该病的病理特点、病程发展规律、检查流程与诊断标准,提出外科治疗的策略与方法,最终形成本共识,以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提高腓骨肌萎缩症的诊疗水平。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足踝外科学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足踝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基础研究与矫形学组王正义俞光荣张建中徐向阳李开南唐康来马昕胡勇陈兆军梁晓军苗旭东王旭宋卫东张奉琪徐海林武勇张晖高鹏曾参军曾宪铁钱敏祁印泽
- 关键词:腓骨肌萎缩症外科治疗
- 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析
- 2002年
- 李耀武李茂才曹国平徐向阳
- 关键词: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 严重复杂成人足踝畸形的手术矫形
- 05年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严重复杂足踝部畸形的患者44例。由于畸形时间长,导致软组织挛缩,严重复杂足踝部畸形患者的局部皮肤软组织条件往往不佳,手术医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闭合截骨比撑开截骨对软组织的影...
- 朱渊徐向阳刘津浩王碧菠杨崇林李星辰葛文涛荣凯
- 关键词:足踝畸形手术矫形疗效评价
- 复杂中足损伤的临床治疗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回顾复杂中足损伤的临床治疗,评价其临床治疗的特点及要点。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22例复杂中足损伤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8例,伴有软组织缺损者5例。急诊收治患者13例,另9例为外院已处理的患者。急诊患者中仅1例行舟骨和中间、外侧楔骨的关节融合,其余均行复位和内固定。转诊患者:2例行距舟关节融合,3例行Lisfrane关节融合伴1例行跨趾近节截除,1例行舟楔关节融合,1例行跗横关节融合,1例行内侧柱截除,1例行外侧柱重建。5例伴软组织缺损的患者,4例行游离前锯肌移植,1例行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5~44个月,平均17.5个月。急诊患者随访时的主要后遗症状为长时间行走后疼痛,2例患者经应用局部封闭及非甾体类镇痛药治疗后症状缓解。转诊患者中,2例行走时易疲劳、酸痛;2例外侧第4、5跖骨头跖侧胼胝伴疼痛;1例前、中、后足僵硬,同时存在足内肌较广泛的萎缩,有较重的行走疼痛;内侧柱截除的患者有足弓塌陷、后足外翻的表现,使用特制鞋行走。急诊收治患者AOFAS评分为(80.3±8.7)分,转诊患者为(60.1±16.3)分。结论复杂的中足损伤应在充分了解功能解剖、创伤病理的基础上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和牢靠固定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徐向阳李鸿庆刘津浩朱渊徐继平钱龙杰
- 关键词:足损伤
- 臂丛神经损伤后三角肌与肱二头肌功能恢复的比较被引量:7
- 1996年
- 研究手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三角肌、肱二头肌的恢复,探索周围神经损伤后影响肌肉恢复的组织形态学因素。通过14例臂丛损伤患者行神经移位或移植治疗和随访,及实验室三角肌和肱二头肌各10例标本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发现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肱二头肌的功能恢复优于三角肌。三角肌内Ⅰ型肌纤维的含量多,肌纤维在形态上趋向于动物的慢肌。提示三角肌恢复差的原因与其慢肌特性有关。
- 徐向阳顾玉东
-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三角肌肱二头肌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