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良
-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酯类液晶的合成及与纳米材料的复配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首先通过DCC/DMAP高效酰化法合成了双-(对辛氧基苯甲酸)邻甲基对苯二酚酯,检测其是否具有液晶性,然后用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UCNTs)与其进行复配,最后通过核磁、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等对其复配前后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
- 韩相恩徐延良屈琦超吴玉彬
- 关键词:液晶性修饰多壁碳纳米管
-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控缓释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总结了PLGA控缓释材料的优良性能,PLGA载药微球在医药方面应用的优点及微球释药原理和PLGA材料的降解机理。指出了近来对微球制备和药物释放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两种常用制备微球的方法:溶剂蒸发法和喷雾干燥法,并指...
- 吴玉彬韩相恩徐延良
- 关键词:载药微球药物释放溶剂蒸发法喷雾干燥法
- 文献传递
- 新型Schiff碱基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2
- 2009年
- 以十一烯酸、对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胺为原料,经酰氯化、酯化和席夫碱反应合成中间体和未见文献报道的液晶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最后利用偏光显微镜测试目标产物的液晶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烯酸衍生物均具有向列相液晶特性,化合物液晶相宽度为18℃,而增加刚性结构的长度后,合成的液晶化合物的液晶相宽度提高了近100℃,达到115℃,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韩相恩韩辉徐延良张术兵
- 关键词:席夫碱偏光显微镜向列相液晶
- 新型噻吩席夫碱及其酯化产物合成与性能被引量:2
- 2009年
- 以噻吩为起始原料,优化了合成噻吩-2-甲醛的工艺,并由噻吩-2-甲醛与4-氨基苯酚缩合反应生成了噻吩-2-甲醛缩4-氨基苯酚席夫碱,用纸片法测试了该席夫碱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进一步由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4-二甲氨基吡啶(DMAP)高效酯化法与十一烯酸进行酯化反应,通过偏光显微镜测得酯化产物有较好的液晶相织构。
- 韩相恩屈琦超吴玉彬徐延良韩辉
- 关键词:噻吩席夫碱抑菌作用液晶
- 4-(2-丙烯酰氧乙氧基)苯甲酸-2-甲基对苯二酚酯的合成与液晶相研究
- 2009年
- 以2-甲基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烷氧化、酯化、酰氯化、再酯化,合成了化合物4-(2-丙烯酰氧乙氧基)苯甲酸-2-甲基对苯二酚酯。通过IR、^1HNMR、POM对化合物的结构及液晶性行为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化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呈典型的近晶相织构。
- 杨立华韩相恩吴玉彬屈琦超徐延良
- 关键词:酯基液晶织构
- 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降解性能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以巴比妥为球心物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载药微球。透射电镜、光学显微镜测试表明微球球型规则,表面平滑,分布均匀,微球粒径在400nm左右,包覆效果良好,微球载药率1.039%,药物包封率42.34%。红外(FT-IR)分析得知,两种物质互相融为一体。以PH=7.4的PBS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进行了实验,微球在前10天有明显的突释,此后缓慢释药,45天后药物释药率在8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PLGA是一种理想的控缓释材料。
- 吴玉彬韩相恩徐延良屈琦超
- 关键词:PLGA微球缓释材料
- 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本文介绍了微胶囊制备技术,从壁材的选择、微胶囊的缓释效果来对影响微胶囊制备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微胶囊药物载体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徐延良韩相恩吴玉彬
- 关键词:微胶囊壁材缓释药物载体
- 文献传递
- 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本文介绍了微胶囊制备技术,从壁材的选择、微胶囊的缓释效果来对影响微胶囊制备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微胶囊药物载体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徐延良韩相恩吴玉彬
- 关键词:微胶囊药物载体
- 文献传递
- 新型噻吩席夫碱中间体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2
- 2009年
- 在N2保护下,利用噻吩、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氯氧磷制得产率、纯度较高的噻吩-2-甲醛。利用该中间体与4-氨基苯酚、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了噻吩-2-甲醛缩4-氨基苯酚席夫碱、噻吩-2-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两种新型的含噻吩环席夫碱化合物,并通过红外、核磁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
- 韩相恩屈琦超吴玉彬徐延良
- 关键词:噻吩席夫碱
- 金属有机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2008年
- 以二茂铁为起始原料,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将CO2通入二茂铁的甲苯溶液进行羧基化反应,合成二茂铁甲酸。再使用二氯亚砜先制成酰氯,然后与胆甾醇酯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二茂铁甲酸胆甾醇酯。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进行了表征。最后利用TG和POM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热重及偏光显微结构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了胆甾醇酯的材料性能。
- 韩相恩张术兵吴玉彬徐延良武晋雅
- 关键词:二茂铁二茂铁甲酸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