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伟斌

作品数:19 被引量:291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6篇肿瘤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胰腺
  • 5篇肝脏
  • 4篇MRI
  • 2篇对比剂
  • 2篇胰腺肿瘤
  • 2篇造影
  • 2篇造影剂
  • 2篇灶性
  • 2篇增生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葡胺
  • 2篇腺肿瘤
  • 2篇局灶
  • 2篇局灶性
  • 2篇X线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18篇施伟斌
  • 11篇曾蒙苏
  • 10篇陈财忠
  • 9篇周康荣
  • 9篇沈继章
  • 8篇严福华
  • 3篇张澍杰
  • 3篇彭卫军
  • 2篇樊嘉
  • 2篇丁建辉
  • 2篇李卉
  • 2篇李轫晨
  • 2篇程伟中
  • 2篇殷允娟
  • 2篇饶圣祥
  • 1篇周恒花
  • 1篇杨达伟
  • 1篇汪登斌
  • 1篇丁晶
  • 1篇吴卫平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锰对比剂在胰腺MR增强扫描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胰腺腺细胞是否摄取锰福地匹三钠 [manganese (Ⅱ )N ,N′ dipyridoxylethlenediamine N ,N′ diacetate 5 ,5′ bisc(phosphate) ,简称Mn DPDP]或者其代谢产物。方法对 6只健康雄性家犬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制作人工胰瘘。按 2ml/kg经静脉以 2~ 3ml/min的流率滴注Mn DPDP ,于给药前、后收集胰液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测量胰液中的锰含量。给药前及给药后约 30min行SET1WI及快速多平面扰相位梯度回波 (fastmultiplannarspoiledgradientrecallecho ,简称SPGR)T1WI上腹部横断面扫描。结果 给药后胰液中锰含量较给药前增加 (6 17× 10 -3 ~ 1 5 8×10 -2 )mmol/L(中位数 1 0 9× 10 -2 mmol/L) ,统计学上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Z =2 2 0 ,P <0 0 5 ) ;给药后胰腺信噪比于SET1WI及SPGRT1WI上分别上升 6 %~ 113% (中位数 5 0 % )和 18%~ 10 8% (中位数 6 5 %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胰腺腺细胞能摄取锰经胰液排泄 ,并在Mn DPDP增强MRI胰腺强化中起主导作用。Mn DPDP增强MRI胰腺显影提示该方法可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 ,并有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潜能。
龚静山周康荣曾蒙苏彭卫军严福华沈继章陈财忠施伟斌张澍杰
关键词:胰腺造影胰腺疾病
小胆总管癌的螺旋CT诊断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了解螺旋CT诊断小胆总管癌 (≤ 2cm)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胆总管癌的螺旋CT表现。螺旋CT平扫层厚和间隔为 1 0mm ,增强采用薄层动脉和门脉双期扫描。动脉期扫描采用层厚 5mm ,螺距 1 .0 ,延迟扫描时间 30s;门脉期扫描层厚和间隔均为 5mm ,延迟扫描时间 70s。对比剂总量90ml,注射流率 3ml/s。结果  1 0例小胆总管癌的肿瘤病灶均≤ 2cm ,其中病灶直径最小为 1 .0cm ,最大为 2 .0cm。所有病例均见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和胆总管扩张。螺旋CT平扫 1例显示胰头平面高密度 ,其余均为等密度病灶 ;动脉和门脉期扫描胰头水平所有肿瘤均匀或不均匀的明显强化 ,同时 2例肿瘤邻近层面的胆总管壁不规则的环状强化 ,其厚度超过 2mm以上。所有胆总管至胰头平面均呈“截断”改变 ,50 %的病例可见“晕圈征”。结论 小胆总管癌的螺旋CT特征性表现
曾蒙苏李轫晨周康荣严福华施伟斌丁建辉
关键词:螺旋CT胆总管
磁共振双反转恢复序列检测健康人群大脑皮质变异情况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并比较双反转恢复序列(DIR)联合磁共振T1、FLAIR成像对健康人群不同特征大脑皮质变异的检测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经临床诊断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受检者27例,行脑磁共振T1、FLAIR和DIR扫描,统计并比较常规T1、FLAIR成像和联合DIR成像在健康人群中探测到的皮质灰白质交界模糊、脑沟回异常、皮质增厚的变异数,归纳各型皮质变异在大脑中的主要分布特点。结果:在27例健康受检者中,T1、FLAIR共发现皮质变异38处,其中灰白质交界模糊13处,沟回异常21处,皮质增厚4处,人均变异总数为1.407±0.162。T1、FLAIR联合DIR共发现皮质变异69处,其中灰白质交界模糊28处,沟回异常34处,皮质增厚7处,人均变异总数为2.556±0.187。在总皮质变异、灰白质交界模糊数、沟回异常数的检测中,两组比较具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DIR联合T1、FLAIR可较好显示健康人群的皮质变异。
孙伟蔡旸丁晶曾蒙苏陈财忠汪昕施伟斌
关键词:皮质增厚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分析被引量:45
2001年
目的 分析 1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CT及MRI表现 ,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例经CT检查 ,其中 6例做过MRI检查 ,仅 1例只做MRI检查。平扫后行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 ,5例做了延迟期扫描。MRI检查行SET1WI、快速自旋回波 (FSE)T2 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 (FMPSPGR)序列横断面动态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 11个病灶为低密度 ,1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 ,8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门脉期 8个病灶有持续强化 ,有 6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MRT1WI上 5个病灶为混杂信号 ,T2 WI上所有病灶均为高信号 ,但信号强度各不相同。MR增强动脉期 6个病灶有强化 ,1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 4个病灶有持续强化 ,3个为低信号。MR增强扫描中也有 4个病灶显示中心血管影。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显示AML的特征 ,特别是病灶中脂肪成分和血管影高度提示AML的诊断。MRSE序列加脂肪抑制显示脂肪成分比CT更加敏感。CT和MR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AML的强化特征 ,有助于提高AML的诊断准确性。
严福华曾蒙苏周康荣施伟斌郑蔚巍笪仍容樊嘉纪元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磁共振成像CT肝肿瘤
MRI特异性对比剂铁羧葡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比较MR平扫、应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及MRI特异性对比剂铁羧葡胺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验证铁羧葡胺在病灶检出方面的优势。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选择怀疑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例59例,根据相对金标准判定共133个病灶。所有病例均先行梯度回波(GRE)T1WI、去脂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动态梯度回波Gd-DTPA增强MRI,48h后行铁羧葡胺动态GRE增强扫描及去脂FSE T2WI与GRE T2W延迟扫描。统计各序列对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结果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序列、动态GRE增强扫描、GRE T2W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病灶数分别为130、115、127个;平扫GRE T1WI序列、去脂FSE T2WI检出病灶分别为84和106个;Gd-DTPA动态GRE增强检出123个病灶。对于其中44个的微小病灶(<1cm),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检出率达到93·2%(41/44),铁羧葡胺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2·7%(32/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GRE T2WI检出率为88·6%(39/44),Gd-DTPA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9·5%(35/44),平扫去脂FSE T2WI检出率为54·5%(24/44),平扫GRET1WI检出率为34·1%(15/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显著提高了对于微小病灶(<1cm)的检出率,与平扫MR(包括去脂FSE T2WI和GRE T1WI)及Gd-DTPA动态增强M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序列优势主要为提高肝微小病灶(<1·0cm)的检出率。
程伟中曾蒙苏严福华饶圣祥沈继章陈财忠施伟斌张澍杰
关键词:肝疾病造影剂
MRI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手术可切除性评价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判断的最佳序列进行评价,并探讨MRI判断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搜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的SE T 1WI、FSE T 2WI、SE T 1WI+FS序列扫描,同时行动态增强GRE(DCE FMPSPGR)序列的三期扫描.对该22例患者术前胰周血管侵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按照肿瘤对周围血管侵犯的程度,采用0~3级的等级法进行术前盲法评分,统计血管侵犯及无侵犯的支数,并同手术结果对照.分析0~3各级别对于血管侵犯与否判断其敏感性. (2)统计SE T 1WI及DCE FMPSPGR两序列分别及结合起来评价胰周血管侵犯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22例患者7段共154支血管中,术中发现51支有侵犯,103支无侵犯.其中SE T 1WI术前诊断45支受侵,109支无侵犯,漏诊6支,误诊3支.DCE FMPSPGR诊断43支受侵,111支正常,漏诊8支,误诊2支.SE T 1WI和DCE FMPSPGR分别及两者相结合判断血管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8.2%、97%、93.8%、94.3%、94.2%;84.3%、98.0%、95.5%、92.7%、93.5%;92.1%、98.0%、95.9%、96.2%、96.1%.结论 MRI判断胰周血管侵犯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98.0%,诊断准确性96.1%.以SE T 1WI和DCE FMPSPGR两序列较优,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殷允娟曾蒙苏李卉陈财忠沈继章施伟斌
关键词:胰腺手术可切除性胰腺癌MRI胰周
胰腺钩突癌的MRI表现及其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通过分析14例胰腺钩突癌的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4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胰腺钩突癌,其中14例行SET1WI、FSET2WI,其中13例行DCEFMPSPGR序列扫描,8例同时行SET1WI+FS序列扫描,5例行MRCP检查。结果:13例行动态增强检查病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0%。本组病例中当胰胆管累及时,依其扩张程度分为4型。Ⅰ型:“双管征”改变,即胆胰管均扩张,本组4例;Ⅱ型:胆总管不扩张,胰管扩张,本组3例;Ⅲ型:胆总管扩张,胰管不扩张,本组2例;Ⅳ型:胆胰管均不扩张,本组共5例。胰周血管侵犯情况: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均受累6例,门静脉受累3例,左肾静脉、主动脉、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受累各1例。3例发生肝转移,2例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合并腹腔积液。结论:胰腺钩突癌的MRI表现:①胰腺钩突部乏血供病灶;②可伴有较明显的胰周血管侵犯;③可仅表现为胆总管或主胰管扩张,或两者均不扩张。动态增强动脉期扫描表现为乏血供病灶是MRI诊断胰腺钩突癌的关键。
殷允娟曾蒙苏陈财忠沈继章施伟斌李卉
关键词:胰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8
2013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人组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行胸部LDCT检查的无症状人群,总结肺结节和肺癌的检出率,比较吸烟相关的肺癌高、中、低危人群组中LDCT筛查的价值差异。并探讨是否能通过血清肿瘤标志物降低LDCT筛查的假阳性。结果2251名体检人群中,222名(9.9%)胸部LDCT结果显示至少1个I〉4mm的非钙化结节。随访发现诊断为肺癌者2例,1例手术切除。与吸烟相关的肺癌高、中、低危组中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8.8%、9.5%和10.1%;3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864)。年龄≥55岁者肺结节检出率显著高于年龄〈55岁者(12.7%比9.1%,P=0.034)。女性为磨玻璃样影或磨玻璃样结节的高危因素(P=0.015)。肺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鳞癌细胞抗原(SCC)的单独或联合检测未能预测肺结节检出率(均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张勇洪群英施伟斌区嘉贤杨达伟胡洁白春学曾蒙苏陈刚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放射治疗剂量肿瘤标记生物学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磁共振诊断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价磁共振 (MRI)平扫及联合动态增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P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全部病灶显示满意。参考平扫胆管扩张情况定性诊断符合率为 3 3 .3 % ,联合动态增强定性符合率提高至 86.7%。结论 :MRI平扫能较好显示病灶和胆管扩张情况 ,平扫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可提高对PCC的定性符合率。
徐鹏举严福华王建华沈继章陈财忠施伟斌樊嘉周恒花
关键词: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磁共振MRIPCC肝脏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检查技术和表现被引量:29
2002年
目的 描述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 ,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的CT表现特点 ,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 ,其中男5例 ,女 6例。年龄 38~ 5 6岁 ,平均 4 3岁。检查采用CT平扫、动态增强、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扫描技术。结果  11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 7例 ,其中 ,弥漫型 3例 ,节段型 1例 ,基底型 3例 ;误诊为慢性胆囊炎 2例 ,胆囊癌 1例 ,CT未见异常 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或局限性增厚 ,内外壁较光整 ,肝胆交界清晰。增强特点为动脉期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明显强化 ,在门脉期和延迟期 ,强化沿黏膜面向浆膜面扩展 ,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特征性CT表现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胆囊内Rokitansky Aschoff窦充盈对比剂 ,服脂肪餐后显示“光环征”。结论 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定性诊断价值 ,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彭卫军周康荣李轫晨施伟斌陈惠明
关键词:胆囊疾病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诊断CT表现胆囊腺肌增生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