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彦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167.仿生成骨细胞龛和仿生内皮细胞龛支持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动物再植实验研究
- 董天汪宇春谢丽萍曾彦孟文彤邝璞朱焕玲刘霆
- 文献传递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Leydig细胞或产类固醇激素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睾丸Leydig细胞分化,并确定诱导条件。方法将分离培养所获得的第3代MSCs细胞经含黄体生成素(L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白介素-1α(IL-1α)的诱导液诱导,按诱导液中各因子浓度不同分为A、B、C组和对照组,分别于7d、14d、21d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行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3β-HSD的表达。以人睾酮ELISA试剂盒检测诱导细胞分泌类固醇的功能情况。结果诱导10~14d后,细胞具有Leydig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本研究条件下,随着诱导液中各因子浓度加大及诱导时间延长,诱导细胞3β-HSD表达阳性数和阳性率逐渐增多,以A组浓度及21d为最佳诱导浓度及时间(P<0.05),并且A组诱导21d分泌睾酮量最高(P<0.05)。结论人骨髓MSCs经体外诱导后可以分化为Leydig细胞或产类固醇细胞。
- 吴云剑董强李胜富魏鑫龙丹曾彦
-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LEYDIG细胞
- 青蒿琥酯对人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抑制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株Raji、Jurkat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ART与长春新碱(VCR)、阿糖胞苷(Ara-C)的细胞毒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观察ART对Raji、Jurkat、ALL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及ART与VCR、Ara-C的协同效应。Wright-Giemsa染色光镜下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Rhodamine-123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MMP)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浓度变化。结果ART在体外能显著抑制Raji、Jurket细胞的增殖,对ALL原代细胞亦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ART与VCR、Ara-C联合,能增加VCR、Ara-C的细胞毒作用。ART作用后B/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光镜及电镜均表现出凋亡形态学改变,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与VCR、Ara-C联用具有协同效应,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ART有望开发成治疗ALL/淋巴瘤的新药。
- 曾彦倪勋孟文彤文钦贾永前
- 关键词:青蒿琥酯增殖抑制
- 仿生成骨细胞龛和血管内皮细胞龛对脐血CD34+细胞支持作用的对比研究
- <正>目的:造血干细胞需要在一个富含生长因子、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三维结构的特定微环境,即造血干细胞龛中生长发育,以维持其自我更新能力和不同的分化状态。已有的实验结果提示造血微环境似乎由以下两种龛组成,成骨细胞龛和...
- 曾彦刘霆李胜富孟文彤汪宇春刘兴会陈强
- 文献传递
- 血红蛋白E/β地中海贫血1例及家系分析
- 2008年
- 探讨HbE/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遗传特征。方法:对患者家系4人(父母及胞妹)进行体格检查、常规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电泳、RDB基因分析,并进行家系分析和遗传指导。结果:先证者为HbE/β地中海贫血,父亲轻度β地中海贫血,母亲及胞妹为HbE特征。HbE/β地中海贫血临床表现与重型或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相似,但症状较轻些。结论:HbE/β地中海贫血遗传率高,高危地区人群筛查,遗传指导及产前诊断等有效地阻止了HbE/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出生。这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 曾彦秦慧顾玲贾永前文钦倪勋罗建平
- 关键词:反向斑点杂交家系分析
- B7-H1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的表达及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正>目的:目前有关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免疫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实验为探讨B7-H1在hBMSCs上的表达情况,以及hBMSCs的免疫调节机制是否与B7-H1介导的信号通路(B7-H1/PD-1)有关...
- 倪勋贾永前孟文彤钟凌曾彦
- 文献传递
- 成骨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为主体的二维培养体系对正常脐血CD34+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 <正>目的:探讨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向成骨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构建成骨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为主体的二维培养体系,比较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造血支持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培养第三代的人msc...
- 曾彦刘霆孟文彤李胜富刘兴会
- 文献传递
- B7-H1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前关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的免疫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B7-H1在hBMSC上的表达水平及hBMMSC的免疫调节机制是否与B7-H1介导的信号通路(B7-H1/PD-1)有关,首先分离、培养、鉴定hBMMSC,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Western-blot检测B7-H1在hBMMSC上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MLC)观察hBM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然后使用功能级的抗B7-H1单克隆抗体阻断B7-H1,用CCK-8试剂盒检测阻断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hBMMSC高表达B7-H1分子;表达B7-H1的hBMMSC能有效地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hBMMSC数量呈剂量依赖性;使用抗B7-H1单克隆抗体阻断B7-H1后hBM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抑制率由64.1%降低至38.75%。结论:B7-H1在hBMMSC上高表达,B7-H1介导的信号通路(B7-H1/PD-1)参与了hBMMSC的免疫调节作用。
- 倪勋贾永前孟文彤钟凌曾彦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B7-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