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姗颖
- 作品数:2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大枣炭疽病菌ZJ01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纤维素酶活性分析
- 2011年
- 从腐烂大枣中筛选到1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ZJ01,利用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该菌株属于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为大枣炭疽病菌。对菌株ZJ01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se)和β-葡萄糖苷酶(BG)等3种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最适反应温度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pH值、温度、金属离子等对3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采用CMC-SDS-PAGE技术对CMC酶进行活性染色,发现3个透明条带,分子量大小在31.0~42.7 ku之间,结果表明该菌种能分泌3种类型的内切纤维素酶。
- 朱姗颖何华纲王文兵
- 关键词:纤维素酶酶学性质活性染色
- 靶向Pm21基因的突变库的构建
- 簇毛麦Pm21 基因对小麦白粉病具有广谱、高效的抗性,现已证实Pm21 为单基因,它编码典型的 CC-NBS-LRR 蛋白,然而,我们对其功能位点尚缺乏认识.本研究利用EMS处理携带Pm21的小麦品种扬麦18,从M2家系...
- 朱姗颖计健纪耀勇刘任糠赵仁慧别同德何华纲
- 关键词:功能位点EMS诱变
- 杆状病毒ctl基因的进化分析
- 2017年
-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 MNPV)芋螺毒素类似多肽(CTL)具有酚氧化酶抑制剂活性,在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揭示杆状病毒ctl基因的进化特点,对杆状病毒CTLs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杆状病毒CTLs可分为Ⅰ型、Ⅱ型,2种类型的CTLs都具有相同的二硫键骨架,但涉及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活性的酪氨酸残基在2种类型CTLs中的数目、位置明显不同;另外,Ⅰ型CTLs、Ⅱ型CTLs的理化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疏水性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9.7%、21.3%,净电荷平均值分别为-3.56、+0.507,等电点平均值分别为3.86、7.32。由此推测,Ⅰ型CTLs、Ⅱ型CTLs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重要分化。
- 朱姗颖康启鑫武亚楠陈奕蓄王文兵何华纲
- 关键词:杆状病毒进化
- 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光解酶变异基因序列的解析
- 紫外线是杆状病毒野外活性的主要抑制因子,光解酶可修复由紫外线引起的DNA光损伤.对新近发现的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bNPV)进行分离纯化,提取其基因组DNA,用shotgun法构建了DNA片段的文库,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
- 朱姗颖易建平何华纲董英王文兵
- 关键词: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解旋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为了解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和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NPV,PcrNPV)在感染性及基因水平上的差别,克隆了PcrNPV解旋酶基因helicase,对该基因进行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感染性试验表明,ApNPV对柞蚕和蓖麻蚕的感染率分别为78%和57%;而PcrNPV对蓖麻蚕的感染率为79%,但几乎不感染柞蚕。对PcrNPVhelicase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3 639 bp,编码1 212个氨基酸(登录号:EU143371)。基因的同源性分析表明,PcrNPVhelicase与ApNPVhelicase的同源性最高,达98.6%,与苜蓿银纹夜蛾NPV(Autographa califorlicaNPV,AcNPV)helicase和家蚕NPV(BombyxmoriNPV,BmNPV)helicase的同源性最低,分别为58%和58.8%。PcrNPV和ApNPV的helicase基因7个保守功能域上的氨基酸序列均相同,仅在靠近DNA结合区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处的第974位上有1个氨基酸不同,推测该位点可能与宿主域范围有关。
- 陈言张月华李兵朱姗颖徐安英王文兵沈卫德
- 关键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 TE煮沸法:一种简便快速获得可扩增DNA的方法
- 传统的CTAB等方法 步骤多、耗时长,不适合高通量操作;全自动核酸工作站实现了DNA的高通量提取,但需要专用设备和耗材,成本高。因此,开发简便、快速、廉价的DNA提取方法,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遗传分析、转基因鉴定等方...
- 朱姗颖纪耀勇计健刘任糠赵仁慧别同德何华纲
- 关键词:DNA提取分子鉴定
- 能产生多角体的可线性化杆状病毒的构建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改进用于同源重组研究的制备杆状病毒DNA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方法从BmNPV中扩增出多角体基因,并在其两端引入Bsu36I酶切位点。将此片段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获得重组病毒。该病毒能形成多角体,便于纯化,同时可以被Bsu36I酶切。该重组病毒的多角体纯化后被裂解,并提取病毒DNA。病毒DNA经Bsu36I酶切后,与含gfp基因的转移质粒共转染家蚕BmN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病毒的转染效率。【结果】BmNPV多角体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后,与线性化的AcPak6及BmPak6DNA共转染sf细胞及BmN细胞,均能产生大量的多角体。获得的重组病毒DNA经酶切后,进一步与含gfp基因的转移质粒共转染的实验表明,这种改造后的重组病毒仍具有较高的转染重组率。【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对用于同源重组的杆状病毒DNA进行了改进,简化了病毒DNA的纯化方法,并且重组效率较高。
- 于峰朱姗颖李兵沈卫德王文兵
- 关键词:BMNPVDNA提取
- SPOC理念下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构建被引量:1
- 2016年
- 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对MOOC的继承、完善和超越,把优质的MOOC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对教学模式的重建与创新。基于SPOC理念,本文开展了对环境微生物学课程"SPOC-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设想,通过对课程MOOC资源开发建设和教学环节实施步骤的构建,将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
- 许小红朱姗颖张波
-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材建设初探被引量:9
- 2013年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对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材建设进行了探索,提出"立足本科培养目标,强化入门指导"、"适应创新教学理念,强化科研启蒙"的建设思路,并将其应用于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项目模块化设计、实验教材内容的编撰等方面。
- 何华纲朱姗颖姜松董英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教材建设
- 新分离的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od基因的序列分析
- 2006年
- 从感病的豆天蛾幼虫中分离和纯化了一种新的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bNPV)。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提取了基因组DNA,采用Shotgun方法构建了病毒DNA的文库,对其中一些克隆分析发现一长度为465bp的读码框,编码154个氨基酸,在GenBank中没有发现同源性极高的核苷酸序列。但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与sod基因同源性较高,与NPVs及GVs的同源性分别为67%-82%和54%-59%,并且更接近于Ⅱ类NPV。在CbNPVso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中一些与SOD活性相关的住点及维持空间构型二硫键的位点均保守。CbNPV的全基因组序列有待进一步解析。
- 费建明易建平朱姗颖白雪川王文兵
- 关键词: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超氧化物歧化酶杆状病毒